大众小说网 > 吕后本纪 > 234.陈平之死

234.陈平之死


  刘恒如何打关东诸国的主意,陈平只需搭眼一看就心知肚明。自己走得桥比他走的路还多,都是小儿科的东西。他和他的小班底成天叽叽咕咕,东算西算,无非就是和诸国争地,和自己这帮老臣争权,争了一年多,也确实给他自己争了些回寰空间。作为丞相,陈平并不想勒刘恒太紧,何况自己老了,让自己像萧何曹参一样,得一个大汉永恒丞相之位,再殁,也算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

  刘恒那温文尔雅的眉眼后面,的确也恭敬地帮他完成心愿:垂手而拱,做一个纯良节俭的闲散帝王,把大汉大小事务都拱手让给丞相处置。于是大汉境内各种汇聚来的奏折,一车车如倒山填海般堆积在丞相署的案头,每天都把陈平淹没。加上刘恒身边的文臣也都谦虚地来到丞相署,一是真心实意做下手帮助丞相料理事务,二是真心实意来修习为臣的本事。陈平想不努力,想放松懈一下都没机会,晚上不是薄昭,就是皇帝本人,还有什么太中大夫,又来谦恭地来讨教问题,陈平每每就得花白着头发在豆灯下一五一十地给这些求知欲很强的晚辈讲明白。明话讲,就是把你捧到顶,不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么,谁叫你是丞相呢,这可都是你份内之事。暗话讲,叫捧杀。

  以陈平的聪明,何尝不知道这叫捧杀,但人性贪婪,越老越想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听好话受仰视,哪怕明知是一杯毒酒,也贪恋片刻的麻醉功效,权力的春/药可比普通人晚年在红尘中醉生梦死的舒幻感有品质多了。何况陈平年近古稀,生死不过一念间的事,真不想死的太寂寞寥落。

  这种连轴转的日夜操劳,只让陈平坚持了三个月,在文帝二年初的一天夜晚,丞相坐马车回府休息,颠簸的车上还挂着防风灯,昏暗的灯光能照亮各地上报的文牍,明天还要上早朝呢。现在的社会,可比曹参当丞相时麻烦多了,他一介武人,真能喝酒从早喝到晚,自己不行,自己内心有一种抱负,好不容易得来的丞相之位,可不是光鲜晒给别人看的,自己要努力,要让晚辈看到自己熟练治理政务和民生的手法和丰姿,要让他们知道,做到自己这样,三朝元老可不是靠侥幸熬时间熬出来的;熬时间碰机运的是周勃等人,自己不是,自己是天选之人。再说,内心还有一份不甘不忿,自己崛起于乡野,走的一条捷径便是阴谋,此生只问功成,不问对错,一生累积的名声贬义太多,晚年有机会坐在高端,也想证明自己不仅有一肚子阴谋诡计,还有张良式阳谋和萧何式治国安/邦之才,你们都误解了老夫。老夫要在最后的机会证明给你们看。

  再说新帝刘恒也是披宵达旦,丞相也必须跟着皇帝的脚步不是。但皇帝年轻啊,二十多岁,陈平已届七十,已是披肝沥胆,殚精竭虑。所以,半夜颤颤巍巍从马上下来时,噗通一声,栽了下去。舍人连忙上前,大呼丞相。陈平已在一堆文牍中披头散发,昏了过去。

  当晚丞相就腹痛如绞,汗如豆落,后半夜吐血,脸色如肝。

  这明显是操劳过度所累。恋权之人,即便这样,相权也不说交出去。此时即便交,刘恒也不同意。大家都明着君臣和睦,暗地里较劲到如此地步。

  探知陈平病重,周勃向四周看,晨星寥落,大汉的老臣真不多了,灌婴夏侯婴身体还算结实,看样子都没熬过自己。刘恒和吕太后的做法不同,吕太后背后有吕家的势力,又是高帝的正妻,众人的大嫂,天生就对这帮悍人拥有威摄力。刘恒作为晚辈,没有这份至少平起平坐的威力,所以只能采取另一个手段,多恩少威,要权,给,活得多干,累死你,宠死你,就如吃多了胀死一个道理。老臣有老臣的手段和狠法,皇帝有皇帝的应对之策。

  刘恒知晓后,忙传太医令前去曲逆府诊治。平时医人无数的太医令把着陈平的脉半天,竟没探出何种毛病。看丞相老迈的面容和稀疏的白发,向皇帝这样禀报:“丞相已望天年,身子骨薄如秋之落叶,已到不可挽回的朽败,非人间任何药物可逆。”

  刘恒一呆,且喜且怜。喜的是陈平这类长相周正实则心思缜密凶悍狡诈长期食在顶级的彻侯,也终于像昔日的吕大母一样,扛不过时间,终究要像大汉的其他开国功臣们一样,慢慢凋零了。别看他在吕太后眼皮下战战兢兢,却有足够的本钱让自己也战战兢兢,随时要防备他再联合刘氏哪位藩王,再掀翻自己。陈平非良人,是绝对聪明的利己者。没有这样悍人的监管,自己的帝位将又安全几分。悲的是,陈平城府极深,为人又过于机巧,不似周勃灌婴那般武人憨直不拐弯,恰能补自己的拙浅:楚王父子薨,齐王薨,如何封赏各路诸侯,如何以自己为中心,再封几个儿子到新藩国就职,如何安抚百姓,治理汉天下......这些陈平作为丞相有着丰富的经验,不仅一眼能看出自己所为,还能点拨自己一下,是真正的帝师。他在自己帝位未稳时离世,恰是双刃剑。

  但国舅薄昭却对陈平的无力回天禁不住喜形于色,陈平不可信,和这种老狐狸共事,要没本事拿住他,总免不了为他祸害。看他一路发家的轨迹,起于村落,为了干一番事业修习人君南面之术。这是从微起就是有野心之人,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向上攀爬,不惜娶五次克夫而死的富裕寡妇,再以妻子的阶层向上攀登。向上攀登,实现自己的抱负时,只看利益,不看对错,先跟霸王项羽,做到都尉,在看不到向上攀爬的希望时,弃项而投汉王刘邦。在楚汉战事中,陈平出的主意多为阴损见不得天日,却无往不胜,所以在汉王变成大汉的皇帝时,被封在彻侯之列,成功跻身勋贵阶层。刘邦驾崩后,因识时务被吕太后封为郎中令,陪侍在年轻的孝惠帝身侧,辅修长安城墙。孝惠帝驾崩,被留侯张良指路,拜在吕太后门下,从此青云直上,做了太后一朝的丞相。他的发迹始于高帝盛大于高后。但高后驾崩后,他翻脸无情,联合其他彻侯和齐国刘氏兄弟,大肆诛吕,可见其强悍凶狠诡诈的一面。与齐国联手,又背弃齐国,选择拥立背景弱势孤立无援的代王刘恒为帝,这是负义和投机。和此君相守,无疑于守虎。皇帝年轻,资历轻浅,可不如高帝高后有那种威望震摄于他。此时辞世,也是幸事。

  所以薄昭觉得是好事,马上跑到长乐宫报喜。

  薄太后也暗松一口气,殁了陈丞相,我儿的皇帝可做的踏实一些。但再选谁做丞相呢?

  “太后陛下放心,丞相乃肥缺,想当丞相的多了。”

  文帝二年十月,新年刚过,高帝时的阴谋大家,高后一朝的丞相,文帝一朝的开拓者陈平,殁。

  刘恒和众朝臣感念陈平的贡献,为一代阴谋大师、丞相长青树做出了恰如一生的评判,给出谥号:献侯。

  献,是聪明睿智之意。

  但没达到陈平心愿的顶端。

  陈平殃了,刘恒感觉自己捆绑在身上的绳索少了最重要的一根。他再也不想做被功勋悍人团团围住的“画眉鸟”式皇帝了,他要当家作主,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一件摆舍。但怎么摆脱这帮功勋彻侯的包围呢?

  太中大夫贾谊提出四个字:再忍一年。

  刘恒道:“朕快要忍出病来了。”

  贾谊道:“小不忍,则乱大谋。陛下有这个忍的雅量。”

  刘恒心道,不是有这个雅量,是不忍不行。

  好吧,丞相位空出来,刘恒当然最想把代系背景的人扶上去,想想,忍了,没辙,周勃还在呢。长安这片山头上,除了陈平,就是周勃了,连皇帝都矮得看不见。所以,必须是周勃。

  周勃和陈平打了一辈子交道,一武一文合作无数次,也经常被坑得吐血,刚说兔死狐悲一下,现在却又被亲家皇帝再扶上丞相一职,是好事吗?

  周勃此时就有点托大,推脱不想干了,自己不是这块料,自己想干太尉,那是适合自己的位置。但皇帝说,太尉不足以报答绛侯的功劳,您必须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若嫌累,十三曹里多加人手,多找人帮您。放心,朕以后不多问话了。

  此时,已慢慢明白如何做皇帝的刘恒,当然也慢慢明白如何做丞相,自己并不需要一个多么强大的丞相,那十三曹弄出的成山文牍自己都可以直接看。但现在需要周勃在丞相的位置上呆着,因为他是甲第区功勋彻侯里的一面旗帜,无论他适不适合,必须猎猎飞扬地杵在这个位置,因为东方诸国自己还没分封,自己还没能服众天下,万一出了乱子,得有老臣出来振臂一挥,平息纷乱。

  周勃也只能唉声叹气,勉强上任。以前自己利用皇帝,现在皇帝也开始利用自己了。丞相府虽有十三曹,每项事务都能安排得井井有条,但这个位置实在如架在火上烤。周勃知道坐稳皇位的刘恒并不信任自己,哪个皇帝会信任废除过旧帝的大臣呢?虽有姻亲,不过是互相利用的权宜之计。每每想起来,周勃也也拍额叹息,觉得自己当初废除孝惠帝之子,也许是失策。所以,周勃的心理压力陡然大增。不久,周勃收到燕国的公书,吓了一跳,燕王刘泽竟然也薨了,原因是饮酒过多。

  周勃坐在丞相大位上,尴尬一笑,凭感觉,这刘泽的死亡也有点非正常。这一年余,非正常死亡的人多了,楚元王刘交父子,齐哀王刘襄,丞相陈平,燕王刘泽。有些事自己参与了,知道那是横死,有些事不知情,眼看代系人马在长安悄无声息地壮大,那都是自己以前不屑一顾的边民,甚至放纵他们成长的。这些人,成事也许不足,但灭口上,孔武之力绝对有余。下一个会是谁?周勃也学聪明了,悄悄与东宫太后走得近些,毕竟和两宫还是姻亲。


  (https://www.xdzxsw.cc/book/143000/7458024.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