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吕后本纪 > 224.吕王后之死

224.吕王后之死


  于是薄昭就悄然进了长安。关东各藩国在长安都有自己的府邸。薄昭悄没声驻进代国官邸后,静静观察帝都的蛛丝马迹。此时整个长安城的秩序还以高后国葬的名义继续宵禁,北军的街巡比平时更为严明,普通百姓似乎还不知道宫廷要变天了,东市西市的买卖每天照旧。薄昭从代国官邸的仆从那里了解到,这长安城表面平静的背后实则暗潮汹涌,关东诸国各路辩士甚至裙带要员一直络绎来往于长安,都想尽办法在这关口许诺或重金贿赂三公九卿和呆在长安的各位刘氏宗亲,为背后有高帝血统的某位王子王孙铺向未来未央宫之路。

  “那未央宫里的小皇帝,惠帝之子怎么办?”薄昭也很担心这个。

  “唉,过完这个年才十三岁的小皇帝估计还蒙在鼓里,平时除了读简、练习骑射,应该不知道长安城已变了天。没人告诉他。”

  “但他毕竟是高帝高后嫡子一脉——”

  “国舅,那又怎样,根再正,人再贵,无人所罩,也就被人完全忽视其存在。他就算知道了,又能如何?隔壁的始皇帝,十三岁即位时,也是懵懂无知一个孩子,但还有赵太后和吕不韦的支持。现在谁支持他?”

  “哦。”薄昭明白了,现在又到形势比人强的时候,只要有关键力量支持和罩住,一切都好办。关键是,要是长安城每个有头有脸之人都在窃窃私语如何瓜分小皇帝手中的权利,就法不责众了。

  于是薄昭带着贵礼低眉垂目地到绛侯府谒拜当朝太尉。太尉还没回来,薄昭只能静静等待。

  未央宫,丞相署。

  此时,齐地刘氏兄弟与功勋派的斗智斗勇也到了白热化。刘章提出,与众功勋约定,将来齐王当了皇帝,许大家三世三公,就地画押。等于把彻侯们孙子的官位都定下来了,你们还需要争吵担忧吗?

  嗯,这办法行。

  就在大家觉得这新皇帝刘襄能达到众人接受的底线,正欲派使臣通知齐王时,突然有个重要人物闯了进来,大声疾呼反对:“刘襄不合适称帝!”

  竟是刘氏宗亲较远的一支,琅琊王刘泽。

  从刘襄起兵那一刻,就彻底得罪了刘泽,因需要军队就跑到琅琊国通过诡诈之计把刘泽软禁了,强取豪夺把琅琊国的兵给带走了。刘泽尽管气得目眦尽裂,但人在刘襄手里,只能隐忍寻找脱身之计。不日后,眼睁睁看着年轻气盛胃口大开的刘襄在镇守荥阳的大将军灌婴面前碰了软钉子后,愤恨之余,回身灭了吕产的吕国、鲁元公主之子张偃的鲁国和刘太的济北国。刘泽吓一跳,好么,凡是吕太后从齐国割出来的小藩国都被你一一收了回去,没收琅琊国也是因为寡人还在世,还没被你弄死吧。但因眼下形势比人强,刘泽就想方设法自保自救,终于等到长安的刘章把秘信传回,说到吕氏族人已灭,长安的众人正商议谁合适做皇帝时,刘泽感到脱身的机会来临,忍辱负重对刘襄建言道:“现在灭了吕氏一族,孝惠帝一脉就不再适合当皇帝,您作为高帝长子一脉,其实最有资格登基为帝!可惜,长安的刘室宗亲和列侯们却未必支持齐王您,他们会认为您是高帝的庶子一系,且高帝的另两个儿子和幼弟还在世,血缘和辈份都比您更近。”

  刘襄一听就来气,“现在论血缘和辈份了?不论国力还是诛吕的功劳,其他刘氏诸王谁能比寡人还有资格称帝?”

  刘泽看得到年轻的齐王因焦虑和不满□□在额上的青筋,继续道:“还好因我本人的封国在齐地,是齐国分割出来的,一直有点内疚,这次愿意借此机会去长安为齐王效力说情,我毕竟与长安那帮列侯老哥们是经历过血雨腥风战争走出来的同袍,后又在长安做卫尉多年,老夫说话肯定还是有些份量的。我愿支持齐王称帝,所图不过您登基后,您能容忍我的小小琅琊国的存在就好。”

  刘襄一听,很高兴,只要自己能当皇帝,这小小的琅琊国何足挂齿,也马上起誓道:“琅琊王若助寡人顺利入主长安称帝,寡人会把齐国的一半回赠给琅琊王,如何?”

  刘泽一听,感激得老泪纵横,摩拳擦掌道:“请齐王就在此听老夫的好消息吧,老夫出马,定能马到成功!”。

  然后在齐王殷殷注视下,琅琊王策马西行。

  以刘泽与灌婴的交情,又单枪匹马,通过荥阳自然不成问题,然后马不停蹄才到了长安,果然正赶上刘氏兄弟强势举荐齐王为帝。

  刘泽一冲进丞相官署,就紧急宣布自己的主张:“作为刘氏宗亲一分子兼琅琊王,寡人坚决反对立齐王刘襄为帝!理由:其一,齐王只是高皇帝的庶子庶孙一脉,而高皇帝尚有儿子在世,还轮不到庶孙辈来继承汉廷;其二,刘襄的母系一族驷氏也凶悍霸道无比,其舅父驷钧在齐国粗暴专断天下皆知,大家不喜吕氏一族作为外戚把持朝政,立刘襄就是再立一个吕太后和吕产!而且吕氏一族都是开国功臣,好歹有军功加持,齐王母家有吗?一个没有寸功的外戚,为了权势立稳脚跟,恐怕会变得更加变本加厉!你们还想约定三公九卿,你们能信他们吗?”

  刘泽太了解其他刘氏宗亲了,只要说再有一个让能让她们靠边站的新太后出来,她们肯定打心眼里不同意。果然,阴安侯,顷王后、宣夫人对支持齐王上犹豫起来。

  陈平和周勃一看,正好,也不吭声了。本来就被刘章逼得没法,你们兄弟们太年轻气盛太难以管教,齐王要当了皇帝,想不用我们这些老哥们了,画押管用吗?你们齐国有的是人,到时谁能拿你们有办法?何况刘襄起兵时竟能斩杀朝廷派去的丞相召平,这么凶蛮的手法,要扶上皇位,估计以后日子也没法好过。

  只是先前答应了刘章,一直不太好反口,现在有刘泽这么一尊大神反对,正好,顺水推舟,说再再议议。

  周勃刚从未央宫抽身回府,一听代国来了要人,马上热情相见。周勃是武人,不似陈平那般细腻体察人,当即豪爽地把有心请代王入主长安之意跟薄昭说了,“反正,我们几个老哥们觉得,尤其老夫力主,还是代王合适。比齐国兄弟让人放心。”

  薄昭小心,“可是代国此次……无功”

  “是无功。”周勃突然诡异一笑,“就因为无功,才合适。”

  “若代王来了.....”

  “想登基,必须来,面谈。现在若齐王来了,也必登基。你懂我的意思。”

  薄昭定定地看着周太尉饱经风霜的脸,从武人的耿直厚道看出岁月馈赠的狡黠,突然一揖到底,双手撑地,作五体投地状,“感谢太尉明言。若代王真能登九王之尊,太尉乃天下第一大功臣!代王必报答!”

  “做臣子的,应该的。”周勃淡然道。

  “那在下速速返回代国,告知大王,让大王做一些准备。若太尉还有吩咐在下的……”

  周勃让薄昭起来,上前。薄昭附上耳朵,听闻后,脸色为之一变,原来挡在代王前往未央官的道路上,最大挡马者果然是吕王后。

  周勃亦明言:“代国王后是吕泽幼女,我几个老哥们在私下谈论此时事,对此总有点小小的顾忌。这是代王唯一的弱点。国舅应该明白大家对此为什么顾忌。”

  薄昭点头,“在下完全明白。”

  “所以呢,我们深信以代王的雅量和厚道能做一个好皇帝,但代王如何让我们也信得着呢?”

  薄昭呆了一下,硬着头皮拱手上前道:“在下向太尉承诺,代国一定会处理好此事。请太尉放心!”

  “也让丞相等三公九卿们放心。”

  “在下明白。”

  “那就好,老夫就在长安等代王确切的消息。”

  在薄昭心里,一个女人算什么,怎么能挡住外甥问鼎九王之尊的机会?何况吕氏一族已被诛灭,吕彦想来也没什么用处了。于是,薄昭把在长安得到真实的内幕让心腹快马加鞭传回代国。

  代王一听长安城里是真的欲迎立自己,很是激动,但听到要先诛杀王后为前提时,心里还是格登一下。这一段时间也一直在琢磨这个事,想着若不成也就算了,但万一事成,该如何安置吕彦?诛吕后,长安一直在扩大清除吕氏其他族人,以免将来遭清算。但高后时代,吕氏女几乎都婚配了各地刘氏王。以前吕氏如日中天,后宫里有吕氏女意味着安全的保证,现在大家看风使舵,虽不至于献出吕氏女,但也识时务地有意冷落,也有借机折磨处死的。要不自己去长安,把她留在代国,与长安不相见,总能过得去,虽是委屈她了,等自己坐稳了位置,再寻机会让王后与众臣和解,虽同是吕家人,但自家王后和其他飞扬跋扈的吕氏女毕竟不一样啊。想来,王后应该是能理解自己苦衷的。

  于是,吕王后突然真成了代国王宫里众人一道心病。薄太后沉默了,须臾 ,叹息,“杀王后,不过是长安让代国做的投诚之事”。

  但知道又怎样呢,这诚要不要投呢?

  吕彦自从知晓娘家人全部被诛之后,也早从悄然哭泣中清醒过来,便一直保持沉默,静观时局,似乎也预料到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她和代王一样,也想浅了,以为自己没用了,不再受宠而已,作为王太子之母,想必活下去应该是没问题的,只是不会再像以前那么风光了。但当有宫女背后议论,长安还要继续诛杀吕氏一族时,她没法再沉默下去,曾垂声问代王道:“现在天下诛吕,大王可能保我?”

  不说代王与王后是两小无猜的夫妻,就凭王后所出四个嫡子和一个可爱的公主,就让刘恒难以决断。何况长子刘猛早被立为太子,自己无论身为代王还是未来的皇帝,接自己下一任的都会是这个聪明绝顶的儿子。但谁会料到,吕太后刚崩,功臣彻侯就如此不耐,立即族灭了吕家。更令人没想到的是,吕家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竟如此疏忽职守甚至毫无心计,一下子被那帮早做好打算的悍人们说一窝端就一窝端了。

  现在代王后,成了代国的负累。功勋彻侯既然如此下狠手快刀斩乱麻,虽不至于杀到代国来,毕竟娶吕氏女的王孙和上等侯爵者众,但就没想到因娶了吕王后,竟成了自己登顶长安的妨碍!

  登顶长安——想到这里,连刘恒自己都惊呆了,做梦也没想到,恐怖的喋血肆杀之后,竟轮得上自己问鼎帝王的宝座,那意味着自己这个一向受冷落的庶子终将有机会和二兄长刘盈、父亲高帝刘邦,甚至始皇帝嬴政一样,君临天下!?

  想想普天之下,都向自己俯首称臣,自己从一介不起眼的北地代王一跃成为大汉绝对的帝王,这种宏大的梦想几乎把刘恒吓一个趔趄,但瞬间热血的激流涌遍全身,突然开了窍般,原来自己也可以离九鼎之尊如此之近!

  但低下头,面对王后恐慌的目光,又心如刀绞,至尊之位要拿妻子的生命去换,何其悲凄残酷!想想几年来两人的恩爱,当然不舍,几乎本能地保证:“王后,无论如何,寡人必保你,不然怎对得起我们的孩子?”

  此时眼光更为深远的薄太后则把儿子叫到自己宫里,坦白道:“儿子,恐怕这次保不住王后了。我在长安与一些人也有一些老交情,她们写密信告诉我说,为绝后患,那帮悍臣彻侯必不能容吕氏,要我们母子有点眼色——做投诚之事。”

  刘恒沉默。投诚,要么让自己亲手杀死王后,要么主动把王后交出去,向长安证明自己的诚意。

  “她们说,若没有吕王后,你就是刘氏宗室中多数人最钟意的皇帝。”

  功勋列侯中有丞相太尉的支持,宗室中又有多数人钟意——

  刘恒充满热情的手,攥紧,松开,又攥紧,沉默了半晌,“母亲,你知道儿子与王后的感情,现在这情势,把王后交出去,无疑送她去死!”

  “他们就是要她死。”

  “母亲,王后生育五个孙儿,将来如何面对他们?”

  经过大风大浪的薄太后依然脸上平静无波,“平时大家都说吕氏女有多骄纵蛮横,但吕彦自嫁到咱们代国,对人亲睦友善,尊敬我这个当婆母的,对我的孙儿子们亦更好,我也舍不得。但不舍,就没有得。”

  “母亲,把王后降为庶人,以后就生活在代地,可有回转?”

  薄太后摇摇头,“除非你放弃去长安的机会。”然后叹了一声,“想想你窝在这代地,无论多么谨慎,就凭五郡之国,以后谁在长安当皇帝都会忌讳的。由其以后让别人来决定我们的命运,不如放手一博!”

  一直谨慎的薄太后,一旦知道有真正的机会,反而显示出来胆量。

  刘恒寂静地盯着地面。

  薄太后看着儿子,知道有些事该自己出手了。

  吕彦在代王宫人缘一向极好,偷听到消息的宫女悄悄跑来告诉平时待她们亲如姐妹的王后,让她赶紧逃命,向北逃,逃到匈奴人那里去。更有宫女出主意,让王后把其中一个儿子带走,代国王子也是高帝刘邦的亲孙,必要时王子也是人质,那些凶神恶煞的功勋彻侯和代王母子一定会看在小王子的分上,不会对王后赶尽杀绝。

  吕彦一听,更加心灰意冷,身为大汉吕悼武王吕泽之幼女和代国王后,投奔匈奴算什么?通敌叛国吗?何况要带着自己的儿子做人质,哪个母亲的愿意带着儿子去颠沛流离,还为难自己的夫君?

  吕彦稳丝不动,等待着自己不可逆的命运。

  最终婆媳在太后宫相见。昔日代国两个最有权势的女人先是宁静相视,然后像往常一样,媳妇施礼,婆母坐上座,媳妇上茶伺候。

  薄太后垂下头来,低沉地喝茶,“你也知道,我这一辈子,为了我的儿子,受了多少苦……”

  听话听音,吕王后马上拜伏在地,“儿媳明白。儿媳也愿效仿婆母,断不会连累自己的儿子,也不会连累代王。儿媳谨请婆母日后能好好代我照料代王和我的孩子们,孩子们还小,没有了娘,以后就只有依靠大母能照扶他们长大成人了。”言毕,泪如雨下。

  “你放心,毕竟他们都是王后所生,都是嫡子一脉,不疼他们我疼谁?”

  “儿媳谢婆母。”吕彦向薄太后拜了三拜,在婆母看似冷静实则无奈的眼神中出了门。

  吕彦来不及哭哭啼啼,潜意识中已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好了准备,转身去找当初陪嫁来的侍女窦漪房和慎儿等。当初吕太后把她们五人陪嫁到代国来,是为服侍王后,几年下来,身为良家子的窦氏女也陆续为代王生了两个庶子和一个女儿,慎儿没有生育。现在这些后宫之人也早已知晓了长安之乱,正屏住呼吸,本能思索会不会连累到自己,毕竟当初大家都在长乐宫吕太后手下做事多年,也是按太后的旨意陪嫁到代国来的,那些功勋权贵们会不会连自己也一并喀嚓了?

  吕王后面对昔日姐妹,突然施大礼拜伏在地,“各位姐妹,吕氏一族遭此大难,作为吕悼武王之女,我在劫难逃。但身为王后和太子之母,我不想连累代王和太子,吕家之祸患由我一人承担。我只在此请求各位姐妹,我走后,太后年迈,代王劳累,我的孩子们恐要指望各位姐妹搭把手照扶,以后不论谁做王后,请善待我的孩子,拜托了!”然后重重叩了三个头。吓得代王的姬妾们也全都跪地,不知所措。

  吕王后冷静地站起来,出门去,对着婆婆薄太后的寝宫和代王的御书房各隆重叩了三个响头,“婆母,夫君,保重!请照顾好我的孩子们,请苍天佑我五个儿女!”

  此时代国的太子和三个弟弟正在偏殿跟着少傅念书,根本不知道此时王后留恋的身影从窗前走过,那种作为母亲的不舍和绝望的目光让拂面而过的宫女永生难忘。

  当刘恒愁眉不展地从御书房出来时,宫女来报:吕王后不见了。代王愣了一下,以为王后在想办法遁逃,并不派人去追,只是沉默,希望她逃得更快更远些。但马上又有内监来报:王后找到了,已投井自尽。

  刘恒本能腿一软,差点跌倒在地。这个善解人意的贤妻,他从幼时就认识了,她经常笑魇如花地跑到他和薄太后身边来说说笑笑,在寂寥漫长的长乐宫给他们母子带来了无限欢乐和安全;现在,她又主动解除了自己的两难选择。这也将是自己为长安的皇位付出的第一个代价:二十七岁的吕王后盛年而薨。

  吕王后的葬礼简单宁静,锦被裹了,放入棺椁,停在偏僻宫室后院里一棵樱花树下。周勃和陈平的舍人,深夜骑马驰来,亲验了尸身,正是吕泽之幼女吕彦。此举象征代王已初步取信于长安的功勋彻侯派。


  (https://www.xdzxsw.cc/book/143000/7458014.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