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吕后本纪 > 198.刘恒和吕彦

198.刘恒和吕彦


  吕雉对齐国的拆分,离长安并不远的代国仿若洞若观火,看得清清楚楚。薄夫人和代王刘恒、王后吕彦,作为代国王室的共同体,也在想着对策,再拆分下去,代国迟早还是会进入太后的法眼。

  但代国最终和齐国不同:

  一、代国靠近匈奴,是抗击帝国敌人的最前沿,也是所有诸侯国守边责任最繁重的;

  二、代国王室与长安汉廷联系也是最为紧密的,不说薄夫人作为高帝姬时,与吕雉相处还不错,何况现在代国王后吕彦来自吕家,你把吕台派往吕国,不也是平衡和监视齐、楚、吴吗?现在吕彦在代国,不也有相似的作用吗?虽然吕彦已作为代国王后,生育了四个嫡子,心中利益倾向早转向了代国。

  三、代国离长安更近,代国有个风吹草动,长安不是一直清清楚楚吗?

  薄夫人一辈子谨慎,一直信守小心撑得了万年船;代王刘恒又是性情温和的孩子,王后吕彦是吕氏家族的妾生,这一家子都低调小心,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以前还和鲁元公主有不间断的联系,现在长公主去了,代国王室和长安最重要一个桥梁断了。

  现在面临着,如何修补和再度架起与长安的互信问题,怎么让太后吕雉不要像担忧齐国坐大那样忧心代国,否则代国日子肯定也不好过。嫁过来一个吕氏女也不好过。

  于是刘恒和薄夫人的目光便转向吕彦,意思是,和长安建立亲密的联系只能靠你了。

  吕彦也明白,刘姓能为丈夫带来封国,自己的吕姓才能让代国更安全。

  三人一致同意,由吕彦带着一对孪生子前去吊唁鲁元公主,必要时停留在长安久一些,以观测太后下一步举动。

  照往常,代王与齐王和其他诸侯国君一样,每两年奉诏前去长安面君。刘恒每次去,都有吕王后陪往,作为高帝第四子,刘恒未曾感觉不适,太后也未曾亏待自己这个庶子兼吕家女婿。只是这次,姐姐逝世,他作为与刘乐私交甚笃的庶弟,内心很难过,作为代王无诏却不能亲去长安送一程,只能把王后送至代国边境,自己守在驿站,等侯她回来。

  吕彦虽像婆婆那般低调,却是代国举足轻重的人物,现在刘恒五个儿子,四个嫡子都是她所生,只有一个庶子为侍妾窦猗房所出。她的长子将是未来的第二代代王。所以,她每次去长安,每次回娘家,都不由自主利用代国王后和吕氏女的双重身份小心维护自己夫君和儿子们的利益,她的吕姓,正慢慢成为代国的保护盾。

  马车辚辚,正离开代国,看着夫君从自己眼前慢慢变模糊的身影她就知道,薄太后和代王有多倚靠自己,而自己也将为自己儿子们的利益必须长袖善舞,左右逢源。

  刘乐葬礼上,吕彦牵着俩儿子跟在吕家和刘家队伍中间。鲁元公主是刘家的嫡女,又是吕太后所生,她的去世引起吕刘两大家族共同的悲伤。吕彦也有相同的身份,刘氏宗亲的媳妇,刘恒那一支嫡系的亲母,又是吕家女。两方都拿她当自己人,何况她平素又与刘乐交好,出现在公主的葬礼上,也没什么奇怪。

  葬礼后,她亲见自家兄长东去吕国,亲见公主之子东去鲁国,亲见姑母吕雉领着小皇帝刘恭坐镇宣室殿,向群臣百官发号施令——曾经的太后终于成为她心目中女帝的样子:睿智果敢而威仪万千。

  吕雉知道吕彦回来了,也看到了她两个孪生子在长乐宫与自己的孙子在一起玩耍。晚上,把她召至长信殿来。

  “这些天,在长安,你都听到了些什么?”吕雉很直接。

  “回太后,侄女听到——大家都说太后不放心齐国。”吕彦亦直接。

  “我的担忧对吗?”太后声音不高,却充满威严。

  “侄女能理解。”吕彦恭敬有加,“姑母需要维护皇室利益,必要时要对刘姓诸侯国实行拆分。”

  “你理解就好。”作为第一代吕氏女,吕雉岂不明白吕彦的来意,作为代国王后,代国王太子的亲娘,你再姓吕,以后也只有全心全意为你的夫君儿子们操心的份了。正像目前的自己。吕姓,倒成了你要达到自己目的的助力。

  吕彦也谨慎地维护着代国的利益,“侄女在代国已多年,姑母可以不用担心代王有异心,薄夫人和代王一向行事规矩小心,断不会与皇室向左。若姑姑还不放心代国,可否等个几年,等到侄女的儿子成为代王时,再拆分代国五郡?”

  “可是刘恒和薄姬让你来求情的?”吕雉一双锐利的眼睛看向她。

  “侄女的夫君和婆母当然有此意,但侄女内心自己的这一愿望也更为强烈。”吕彦伏在地上,很是真诚,“人人都知道我是太后陛下的侄女,嫁于代国,所以代国上下指望侄女娘家的关系,来维护代国的利益。侄女从早就对薄夫人和代王明言,我身为代国王后,当然要维护代国的利益,但首先代王要听令于长安,做一个让皇帝放心的诸侯王。这一点,代王一直对姑母和皇帝陛下尊敬有加,从没有过任何非分之想。侄女想说,侄女在代国,能让代王所做的,代王都一一做到了,姑母能否在拆分代国上,也额外开恩呢?”

  这是吕彦的聪明之处,代国并不像齐国那样拥有野心,代王也很乖,为什么一定要拆分代国呢?我们用忠心,能否换回一个不拆分的代国呢?

  吕雉就怔怔地看着吕彦,不由自主露出欣赏之色,这个十九岁的女子,像不像第二个自己?第二代吕氏女嫁于刘氏男,诞下刘姓儿孙,要动用娘家的力量维护刘氏家族利益了。她走的路,不正是自己过去和现在走着的?

  “果然,女儿都外向。”吕雉倒笑了一下。

  吕彦却一本正经,“女儿一旦为母,这辈子都要为儿女的事操心了。好在我这些儿子,也是姑母的庶孙,将来断不会做与姑母的亲孙子相悖之事,也断不会做出对吕氏不利之事。”

  “刘吕联姻,原本是想通过刘氏宗室,让吕家也跟着一起富贵。下一代孩子,母系来自吕氏一族,吕家才能跟着继续显赫,才不枉这些年吕家在草创大汉时所付出的艰辛。”吕雉看向对自己毕恭毕敬侄女,不禁推心置腹,“我们身为吕家的女儿,无论嫁于谁,做为母亲,都不可避免要为他们的未来有所打算。吕彦,作为代国王后,我欣赏你为代国所做的努力,但代国五郡,不能为长久之计。当年,高帝封刘氏为王时,也只为每个封国定了三郡,只因代国临界匈奴,为了安全,再增加两郡。但今日,已非昔比,你要理解我——”

  “姑母”,吕彦行大礼,“若迟早要拆分代国,能否请姑母考虑,晚一些拆分,等侄女的儿子长大,做第二代代王国君时,再拆分也不迟啊。侄女有私心,拆出两郡,由其给别人,不如给侄女的其他儿子,侄女的儿子们既会维护太后和皇帝陛下,又会荣耀吕氏,肯定比别人强些吧。”

  话说到这份上,吕雉沉默片刻,倒点点了头,“要不是因你在代国,让我放心,代国——罢了,薄姬和刘恒,这些年倒也安分,你回去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忠心无二,代国会等到你的儿子们长大,除王太子继承三郡,另两郡可自行安排给哪些儿子,到时再上报吧。”

  吕彦终于松了一口气,起码代国没在自己做王后时分割。本来还怕太后不答应,自己磨也磨不下来,都准备把两个引人注目的孪生嫡子留在长安做质子了,吕雉却不想留,这对庶孙可爱是可爱,但年龄太小了,自己的亲孙子好几个还照顾不过来,又是让吕彦带回去了。但确信,以薄姬和刘恒的性情,不会像齐、楚、吴那样,自以为山高皇帝远,各自做小动作。反正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暂时留一个五郡之地的代国也没甚么要紧。

  吕彦是很周到的人,亲姑母为太后,自己的兄长被封为吕王,自己作为刘恒之妻代国王后,在新一代诸王世家中可谓横跨刘吕两家,炙手可热。但她遵照薄夫人的嘱咐,在离开长安前,把吕氏族人一一拜访到位,尤其是另一姑母吕媭,她是吕雉身边最重要并信任之人。随着樊哙去世,吕媭能仰仗的人除子儿子,也集中到娘家众侄子身上,但吕家的男嗣比起上代吕泽、吕释之,能力上又稍显不如,倒是出了几个心智不凡的女儿来,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吕彦。吕媭甚至能够看到,将来随着掌控大汉权势的姐姐吕雉离世,新一代吕氏家族的门楣,倒是可以指望她撑起了。

  因此,吕媭给予这个不显山不露水低调聪明的侄女诸多勉励,也寄予更多希望。吕彦有意提起,将来太后要分割代国之事,吕媭倒一点也不担心,直言:“太后只担心诸侯国刘姓王们威胁长安她亲孙子的帝位,代国还远没到时候,尤其你在代国为王后,应该属于太后最为放心之地。你和代王继续让她放心,你们就没事。”

  然后吕彦又以刘恒之妻的身份,拜访刘氏宗亲。作为下一代刘家媳妇和代国太子之母,刘氏族人也没拿她当外人。吕彦厚礼广送,以期在众亲戚中能落个好名声,不至于将来祸至无人言、墙倒众人推。

  然后携一对双子,归心似箭,返回到代国。

  辚辚马车至,不过是为一男子的心。

  年轻的代王还在边境引颈守盼。这对青梅竹马的夫妻,虽平静走过五年婚期,马不停蹄地育有四子,依旧恩爱非常,平时就没有分开过,何况这次王后身负重任。自听到近侍禀报,王后的马车已现,他便来到路边等侯,直至王后下车,上前便牵着对方纤手,有“你不来,我不走”的浓情。

  吕彦觉得,为了代王这份感情,她可以赴汤蹈火,为他做什么都值的,都愿意。世间女子有几人能得到一个男子如代王刘恒的爱情,即便是强大的姑母吕雉,到最后不也和更年轻美貌的戚夫人争风吃醋?

  刘恒十七岁,自小被低调但很有见地的薄夫人养大,然后被送至吕彦手中,他甚至没有意料到这两个在他生命中如此重要的女人,其性情和见识竟惊人的相似!每个男子心中女神的原型都有其母的影子,可能终生都在无意识地按其母的样子寻找这么一个妻子。吕彦是那么恰如其分符合他的心意,他本来还以为那是不得已的家族联姻,为了利益各种妥协和不如意,但偏偏不是,他娶了一个很像母亲的妻子,爱他,放心他,一切都随他,以他为中心,敬慕他,仰视他,还接连给他生育了四个儿子,尤其一对孪生子,经常一左一右随着,让他经常过早地感觉一种生活的满足和幸福。

  他唯一的遗憾便是没有生一个女儿。刘嫖当然也是女儿,是侍妾窦猗房所生,但作为代王,作为在血统上骄傲的刘氏皇族,与门当户对的妻子生一个嫡女,却是他的心愿。鲁元公主的尊贵和端庄他是见识过的,那是汉廷的美丽和骄傲,代国为何不能拥有这样一位仪态万方的公主?

  只是吕彦有点劳累,这些年她的生育太过频繁,常有力不从心之感。连薄夫人都有意无意地告诫儿子,好歹让王后也休养一阵子。

  年轻小夫妻所谓的休养,便是驾着华丽的马车,到离宫,远离他人打扰,过一段小别胜新婚的生活。由于汉策实行的休养生息,也就是官不扰民,由民自行发展,有事也自有汉廷派来的代国丞相来安排,各位刘姓王本是在封国安享富贵,一切听命于长安便是。一向安静听话的刘恒,犯不着惹长安不高兴,在精力充沛的青年时期,很多时间用来和王后恩爱,安享一个女子带来的柔情和幸福。

  这一切也是薄夫人愿意看到的,自己做了大母,自然隔辈亲,成天被一群可爱又能闹腾的孙子们包围,甜蜜地忙碌着,想责备儿子媳妇几句也没空,索性随他们去。

  当了多年代王的刘恒已开始营建自己的陵墓,在代国都城附近的青山绿水之地。两人恩爱之余,会牵手来到在建王陵现场,看一看两人逝去后的合葬墓。

  吕彦早早地在周围种植上芍药,到另世,也尊享今世的“十指相扣,在陌上缓缓行”安逸生活。

  在夫妻俩看来,代国的现在和未来都会像过去一样安稳、阳光灿然,只是偶尔匈奴来扰,但依然是太平盛世;现在执子之手,深情凝视,到地下另世,依然是。唯一要改变的不过是,到自己去逝时,代国除了三郡让王太子继承,其他两郡都要分给另两个儿子——又有什么要紧,不也最后都在自己儿子手里吗?肉烂最终也烂在自家锅里。刘恒不觉得是问题,吕彦也不觉得是,只不过两人有四个儿子,分成三分,有一个儿子会有分不到的苦恼。好在,夫妻俩还足够年轻,还能活好多年,以后再操心吧。

  年轻人永远觉得这辈子不够过,每日都有挥霍不完的精力。

  “代王可召侍妾前来。”回到离宫,吕彦还是想让自己的身体休养两年。

  至于侍妾会不会像戚夫人那样会爬到自己头上,和自己产生竞争,吕彦倒没这个担心。薄夫人出身于旧魏国王族,她有深刻的门第洞见,并严实地传授给儿子,也就是代王内心也有严重门当户对的观念,妻子的位置,那必是来自和自己门第相当的家族,这天下除了吕姓和其他功勋列侯,没有谁能真正让这对聪明的母子内心真正瞧得上的。即便都是自己的孙子孙女,薄夫人也能分得清楚,哪是嫡孙,哪是庶孙,那种待遇的不同,不是爱情亲情能阻止的。对于代王,也是如此。代王甚至觉得,不是每个女子,都能配给自己生育子嗣。他期望和吕彦,自己和母亲都认可的女子,生育出更多儿女。

  作为刘吕两族都认可的聪明有见地的女子,吕彦最大的苦恼便是身体的压力,过度聚集了代王的眼光和宠爱,代价便是身体不能安闲下来,简直时时刻刻感觉自己会再度怀孕。她能把他推出去吗?男子也是奇怪,你越想推他,反而怎么也推不走。

  代王也经常告诫自己,远离王后一阵子,总是没几天又转悠在一起。

  作为侍妾的窦猗房,也总是羡慕,她在长乐未央宫多年,如此恩爱年龄又相当的夫妻还是第一次见识。她也没法妒忌吕王后,光一个阶层和门第,都让她无法跨越。在代王宫老老实实做一个王姬,又命好诞下了儿子,已注定这一辈子不会重返奴婢阶层了,那以后自己的儿女,才有资格和贵族王族出身的人相亲相爱,一如现在的代王和王后。


  (https://www.xdzxsw.cc/book/143000/7457988.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