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纵横西汉 > 八十六、水磨的妙用

八十六、水磨的妙用


  出乎马括意料,未来的几天风平浪静。

  不论是朝堂之上,还是家里,一点波澜都没有。

  马括也乐得清静,刚好在家里鼓捣一些小玩意。

  想必刘彻对于自己提出的治国三策,还需要消化消化,亦或者是找卫青这些核心心腹商量一下。

  至于吴东洲,也不知道是自己真的下了狠心动手杀人,还是一直觉得时机不成熟,也没了消息。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至少没有坏事不是。

  水磨和水车试验成功,随后又在河边建了好几个水车和水磨。

  有了水磨,马括终于可以制作自己最爱的美味——豆腐!

  随着封地建设步入正轨,曹襄率领专业团队的介入,马括手下的人也有了多余的精力。

  水磨的建成,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磨豆腐也就可以提上日程。

  豆腐的出现,不仅仅是一项美食那么简单,它让豆制品变得更加美味,更加容易消化。

  大量吃豆制品,很容易胀气,放屁,而豆腐,豆皮这类的豆制品则不会这样。

  豆制品容易消化,口感好,营养丰富的特性,使得豆类农作物种植有了大规模推广的基础。

  再有那么一个偶然的机会,大家发现种过大豆的土地会变得更加肥沃。

  于是,种两年需要歇一年的土地,变成了一年两季的肥田。

  其他的不说,同等条件下,土地产出就增加的三倍。

  马括觉得自己的这个发明,可以让刘彻很满意。

  当然,淮南王刘安也发明了豆腐,这算不得马括的原创。

  但是刘安并没有利用大豆,完成一年两季种植。

  说白了,刘安只是发明了一道美食,而马括把后世的农业革命挪到了现在。

  同样是发明豆腐,背后的意义能差到天上去。

  有水磨的功劳,磨豆腐变得很容易,只需要不停地往里面放豆子就行了。

  只用了一天的功夫,就磨了好几大桶的豆汁。

  石灰是很常见的东西,熬好了豆汁,倒进去石灰水,搅拌一番后,蛋白质就会渐渐地凝固。

  然后再在上面盖上笼布,压上石头,便会慢慢地压干里面的水分,豆腐就制成了。

  不过马括喜欢吃的,却不是这种豆腐。

  可以使蛋白质变质的东西,有三种,分别是:酸,碱,盐。

  传统制作豆腐用石灰石,是因为石灰石来源广,价格便宜,反应快,产量大。

  马括更喜欢自己的独门秘方:醋豆腐。

  醋是一种酸,同样可以让蛋白质凝固。用醋制出来的豆腐,特别鲜嫩。

  唯一的不足,就是产量太低罢了。

  除了豆腐之外,马括还教那些农夫们更多豆制品的制作。

  架上一口大锅,把生豆汁倒进去,下面点上火,然后就会有一层玻璃体在豆汁的表面生成。

  取一根筷子,把这层巩住的膜挑起来,搭在竹竿上,就成了豆皮。

  还有豆笋,豆干,豆腐乳,等等一系列的豆制品。

  马括只开了个头,劳动人民就用自己的智慧,一天之内把豆制品玩出了花。

  最让马括哭笑不得的是,他们还做出了豆馒头,豆面条,吃得不亦乐乎。

  放下了豆制品,马括又把目光瞄准了另一项发明——造纸术。

  虽然不知道造纸术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历史课本上对蔡伦的只言片语已经足够了。

  “将树皮,绳子,麻布捣碎了加入纸浆中。”

  西汉时期已经有造纸术,只是纸张质量跟不上,价格还居高不下,这才难以推广。

  蔡伦的贡献,是把大量的“生活垃圾”揉入到造纸的纸浆里,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质量。

  少府考工室,就有专门的造纸作坊。

  马括并没有自己建造纸作坊,而是去了考工室的造纸作坊指点了一番。

  马括本身就是考工令丞,考工室就是他管辖的部门。

  只是孟贲受刘彻授意,架空了这位考工令丞。

  即便是架空,考工室的人也不敢不给这位空头领导面子。

  万一哪天不架空了呢?

  所以,对于马括的指点,底下的人还是执行了。

  加了树皮和碎麻布之后,纸浆依然可以造出纸。

  当马括拿到新造出的纸以后,差点没哭出来。

  以前的纸,虽然贵是贵了些,但是至少能用。

  而新造出的纸,写字不能写字,擦屁股不能擦屁股,只能清明扫墓的时候用了用。

  可惜,那时候还没有扫墓的时候烧纸的传统,造出来的就是一堆废物。

  考工室的人习以为常,并没有多说什么。

  外行领导内行,瞎指挥的事他们没少见。

  等领导玩够了,走了以后他们再恢复生产就行了。

  殊不知马括还真不是瞎指挥。

  “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以前听说造纸需要把材料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年,难道是需要一些发酵反应?”

  马括就在考工室里面喃喃自语。

  “既然是为了发酵,说明是为了破坏里面的有机物,从而增加纸的强度。而磨碎,是为了让里面的纤维素更加分散,从而增加纸的柔软度。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制作成即能写字,又能擦屁股的好纸。”

  想到这里,马括充分调动自己的专业知识,设计了一套新的纸浆生产办法。

  找了一辆马车,马括让自己的农夫去考工室的造纸作坊拉了两桶纸浆回封地。

  然后,马括找了一些树皮,麻绳在水里煮,煮软了以后,再上水磨磨碎。

  再将磨碎的纸浆放火上熬住,再加入考工室造纸作坊的纸浆里面充分搅拌。

  将新制作好的纸浆送到了考工室造纸作坊。

  作坊里有一位老师傅,看着纸浆道:“侯爷,你的这个配方是从哪里来的?”

  马括道:“我自己想的。”

  老师傅道:“那侯爷可知道各样东西的比例如何?”

  马括道:“还要比例?”

  老师傅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比例不对,做出来的东西自然不对。

  依我多年造纸的经验,侯爷的配方应该可行,只是里面的比例还需要再摸索一番。”

  马括道:“那就有劳老师傅了。”

  那老师傅道:“好说好说,只是……”


  (https://www.xdzxsw.cc/book/85644/5185441.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