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宝后随想之变数 > 十三 秋月春风细思量 翁婿各自有计较

十三 秋月春风细思量 翁婿各自有计较


  逆天鹰说完敖闰让她喝了一口西海水时停顿了下来,啸天犬不失时机地接上话茬:“西海老龙王让你喝海水?为什么呀?海水又苦又涩的,他让你喝你就喝啊?要是让我喝我绝对不喝。他还能把你打死啊?”逆天鹰斜眼瞄了哮天犬一眼没说话。

  闻听西海发生这么大的事,杨戬心中五味杂陈。他克制住内心的不平静,让侍卫倒杯茶给逆天鹰,逆天鹰接过并没有喝:“主人,逆天鹰有要事要说。”

  杨戬点点头示意她说下去,而逆天鹰则说,西海龙王郑重拜托真君:“为避免三界不必要的恐慌,此事虽然三界众生很快就会知道,但也不宜大肆宣扬!”

  众人面面相觑,是什么样的大事比三公主让怪龙抓走更严重?杨戬闻听此言站起身,叫逆天鹰、师傅、两位师伯一起随他进了内账。

  大家做下后等逆天鹰说完,都吃惊万分。玉鼎真人一直扇扇子在地上转着圈快步走着,嘴里还不停地惊呼:“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呢?”

  黄龙真人叫他停住:“别转了,快说说是怎么回事?”

  “是啊!你快说啊?这是什么现象?你转的我都眼晕了!”太乙真人也在旁边叫道。

  杨戬探寻地叫了声:“师傅?”

  半晌,玉鼎真人停下脚步盯着逆天鹰问:“西海龙王还有什么话?”

  逆天鹰老实回答,西海龙王说:“玉泉山玉鼎真人也许知道。”

  大家把眼光一齐投向了玉鼎真人,只见他翻翻白眼,挥下扇子:“别看我!”说完又挥了一下扇子:“不知道!”态度果断干脆。

  “师父”杨戬叫了声:“我准备到西海一趟!”

  “唔!徒儿啊!为师回趟金霞洞······”玉鼎真人所问非所答。

  “师傅回金霞洞?”杨戬沉思道:“现在三界很乱······”

  “为师去查查古籍,因为年代久远,师傅也记不清了。”玉鼎真人摇头晃脑。

  “只查古籍吗?”杨戬问。

  “确切地说是上古籍。”玉鼎真人肯定道。

  “那师傅不用回玉泉山了。”杨戬一笑:“徒儿把古籍搬过来吧?”

  “搬过来?这里可是两军阵前,”黄龙真人首先嚷道:“真打起来殃及古籍就不好办了。”

  “无妨!”玉鼎真人摆摆扇子:“徒儿,我怎么忘了你会指地成钢了?封神之战时我四师兄惧留孙教你的,那可是专破地行术的。”

  杨戬叫了声:“师傅!”然后大步走出帐外,师傅、师伯一起跟在后面。

  “主人,”啸天犬看见主人出来叫着迎了上去。杨戬一摆手,其余人都跟着杨戬走出大帐。

  杨戬来到了玉鼎真人住的地方,屏退众人,手一挥帐篷不知哪去了,而人早已腾到半空中。只见他额头金光微微流云纹闪现,一道白光射出,大地立时塌陷成深、宽、长各几十丈的大坑。然后手指一动坑底、坑壁瞬间变为坚硬无比的钢墙铁壁,翻个手花一座小丘陵和前面的断山余脉连起来,在小丘陵和断山余脉中间玉鼎真人原来居住的帐篷又出现在眼前。杨戬叫来啸天犬,嘱咐他挑选精兵过来严加把守。然后让玉鼎真人进来查看可否满意。

  玉鼎真人率先进来,“咦?”了一声,在帐里转了一圈,疑惑地看着杨戬:这不是和他原来住的地方一样吗?杨戬不动声色地走到正中的案几后,挪动了一下地上的蒲团,师徒二人刹那消失。黄龙真人和太乙真人连忙来到蒲团边,左看右看就是找不到一丝裂缝。换言之,即使那些妖魔现在攻了进来,也丝毫发现不了什么。

  杨戬和师傅来到地下防洞,玉鼎真人惊奇地发现,这里与金霞洞的摆设一般无二。丝丝凉风拂面,一点都不觉得憋闷。——杨戬把金霞洞搬过来了,而通风口则通过断山山脉地下洞穴延伸到远方。杨戬给了师傅一道道符,遇事的时候撕碎了他就知道了。

  杨戬返回到玉鼎真人住的帐篷内的时候,就是看见两位师伯围着蒲团在看时。杨戬恳请师伯帮忙镇守军营,把关禁闭的沉香小玉放出来,又交代了众人一番,带上沉香、啸天犬直奔西海而去。

  入得西海深远的海底,远远看见傍山而建、周围被各色珊瑚环绕的龙宫,璀璨的夜明珠光彩夺目,而光晕又给了流光溢彩的水晶宫渡上了一层神秘,宛若仙境般缥缈。

  沉香第一次来西海,远远看见龙宫时,就加快速度,想快点上前看看和东海龙宫有什么不同。被舅舅喝住,暗示他和啸天犬跟随其后。杨戬在距离水晶宫十几米处停下来,正正衣襟,然后缓步来到龙宫水晶宫,略停一下,复又行至台阶前下拜,这才正试进入龙宫大殿再拜了一次。沉香有些不明白,刚想大声问舅舅,但见舅舅神色庄重,话到嘴边又咽下。偷眼看啸天犬,发现啸天犬也一改往日漫不经心的样子,神情严肃,人模狗样地学着主人拜了下去。沉香从没见过这样的杨戬和啸天犬,满脸疑惑地压下了心里想要说的话,决定以后再问。在舅舅的示意下,沉香依样跟着拜了下去。

  早就有虾兵蟹将通报,司法天神到。西海龙王敖闰一直关注着杨戬一行。虽然敖闰上天述职时,见过杨戬多次,但他这个下界老龙王,见到司法天神行的却是“官职礼”,即他这个“地仙”即便是见到杨戬这个“前女婿”,也是要行“上仙礼”的。如今见杨戬在龙宫大殿外台阶前下拜,不禁暗暗点头,果然是受了瑶姬长公主天庭皇家礼仪雕琢细磨的熏陶。因为“这种拜礼乃是古君子的修养,非世家子不能知。”

  对杨戬——这个前“女婿”,如果抛开“女婿”这层关系,敖闰还是非常欣赏、赞佩这个年轻人的。家变后的杨戬,不管是主观上的主动,还是客观上有意无意的被动,总之,他是一步步、一点点地被冠之以“责任”、戴上了“责任”的标签,并进而以三界为己任,把为三界谋福祉作为了自己神生的最终目标,而天条也愣是在他的手里被改了。

  天条上有些规定陈腐,他敖闰知道,别的神仙也知道,天上的那两个上位者也清楚,但他们谁也不敢妄言天条的不合理。别人不敢言的心思他不知道,但他敖闰不敢言绝不是他人口中的“胆小怕事”,惧怕天庭那两位的“淫威”。而是他真真知道违抗天条会有多大的后果。

  他是龙族,有着几万年的生命,从洪荒上古到现在,三界发生的大事他几乎都经历过。想起那些一个又一个的大战,他至今还心有余悸。他敖闰自小温润而不是好战之徒,奉女娲之命,掌管下界水系,名义上归天庭管理,实则内部自治。做一个天条忠实的执行者,是他们龙族的责任。是以无论是敖寸心还是三太子敖烈,违背了天条,他敖闰无论怎样忍痛割爱,还是要“献”出去。

  在外人眼里,他们龙族对天庭唯唯诺诺,面对本事大的人,似乎更也怕得要命——最典型的就是东海对孙悟空那件事。本来孙悟空一个光屁股石猴,不知从哪儿学了点本事,去东海讨个兵器,按说不占理的应该是孙悟空。本来嘛,仗着是邻居,到人家要东西,一点儿不谦虚不说,还横冲直撞的,好像东海欠了他孙猴子八百吊钱似的。还有哪吒,一个小屁孩儿,不过是仗着师门阐教,打死东海三太子到最后也不了了之。而所有这一切,似乎都是龙族窝囊的象征。

  岂不知龙族是最抱团的一族了。四海地域广阔、富饶,珍奇异宝数不胜数;无数的“虾兵蟹将”,组成了庞大的力量。三界上下都能驰骋。四海龙王也各有神通,可以说黑白两道都有相连。再加上整个龙族(不管哪枝稀少还是繁多)也都子孙满堂,整体的战斗力还是满强大的。

  东海,不,是以东海为首的全体龙族,怕孙悟空吗?非也!怕哪吒那个小孩吗?更是非也!孙悟空,一只刚去东海时的野猴子,如果没有强大的师门,怎会有如此高的武功?所以,孙悟空也好,哪吒也罢,他们的背后无非是有更高层的势力。龙族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但龙族忌惮他们背后的高层势力,无非是不想引起更大的冲突,不想让三界大乱罢了。龙族个体也许不强,团结起来力量还是很强大的。试想如果三界乱了,打起来了,整个龙族参战的场面会怎样?因此有时适当地示点弱,会化小许多矛盾,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如今新天条出世,各地封印松动,有上古神兽逃出,再加上各地反天庭、反天条势力互相勾结,另有沉香放出的恶鬼作乱,三界的动荡犹如“黑云压城”般,当真是“风雨欲来风满楼”。令包括敖闰在内的四海龙王忧心如焚。

  寸心和杨戬的婚姻,表面上是看杨戬为责任不爱而娶,但感情之事谁又说得清?说杨戬只是为责任为报恩而和寸心生活了一千年,他杨戬自己恐怕也说不清纯粹是因为这个吧?寸心固然有错,而且错还不少,但把这归类于寸心是“毒”妇,就未免太夸张了。寸心有“公主病”不假,寸心刁蛮任性也真,龙宫长大的寸心不懂人类的弯弯绕心眼,不会为人处世这都有可能,但敖闰唯独不相信女儿敖寸心会“扔了”小玉那孩子。从王母娘娘把杨戬和寸心的婚后吵架,叫人传抄成文发往三界时,他敖闰就不完全相信。敖寸心是谁?那是从“鸿毛不浮”的弱水中救起一万三千多人的龙,敖闰没亲眼看到敖寸心救人,后来听说了既心疼又自豪,这就是他心地善良的女儿,虽不会说什么漂亮话,但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做的。也许今天的三界,不会有人去记得这件事,但他敖闰却是永远记得的。救人救到自己累得晕死,会在多年后亲手扔了一孩子?可能吗?

  本来,在三界生物链里,龙族是一个优胜的种族。本着弱肉强食的关系,他龙族扔一个小狐狸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这件事如果上升到三界仁爱,就有的说了。他龙族一直是天条忠实地执行着,为稳定三界也一直脉脉地奉献着。西海的孩子从出生就受着“仁爱”的教育,正因为这样刚刚长成少女的寸心,才会用一腔热血的激情去救人而把自己累晕。

  杨戬休了女儿寸心,那是寸心自有其不对之处,他敖闰教女无方也没啥好说的。但敖闰不明白的是杨戬和嫦娥怎么扯上“情爱”关系了?还闹得三界沸沸扬扬的?

  “嫦娥仙子”——那个上古大神“后羿”的妻子。人人都知道嫦娥心中有射日英雄,却绝少有人知道她曾是上古“舜帝”的妻子。是因为她嫁“舜帝”时,“舜帝”出身低微,被“尧”当做礼物把她赏赐给了后羿而觉得屈辱,还是她真心爱后羿这个英雄?别人不得而知。但不管是“偷药”说、还是“护药”说,她都属于离家出走,也没听说她与后羿离婚了,这是在先秦时期前大家都知道的。

  她飞升月宫的时候,正值巫妖大战时期,当时玉帝和王母娘娘刚刚联手收复、稳定天庭,看见有人从人间上来,怕是巫族人来天庭刺探情报,就下令早早关了南天门。吃了仙丹飞升上天的嫦娥,看见南天门已关,进不了天庭这才转身投奔了离人间最近的月宫,作为栖息地住了下来。后来西王母为了惩罚她私自吞食给后羿的仙丹,就给她下了一道咒语:人间每年的八月十五夜,嫦娥身上的咒语就会发作而变蟾蜍,她只有靠不停地跳舞才能减轻咒语对它的禁锢而变不了蟾蜍。所以人间每年一次,天上每天都能看见嫦娥在跳舞。后来嫦娥跳习惯了,以至于人间每月月圆时、天上时时都可见嫦娥起舞了。

  嫦娥自己说是“护药吞丹”,不管是“偷”还是“护”,西王母已经惩罚她了。看她多年到处宣扬大爱,一副悲悯三界的样子,善良的人们都是本着“隐恶扬善”的心理。不提她的过去就是了;或善良如天庭长公主瑶姬那样宁愿相信嫦娥是“护药”。

  嫦娥只是吃丹上天栖息月宫的小仙,既没多大法力也没什么人脉,因长得漂亮,有时还会受不法之徒的骚扰。对有些男仙她既不能走得太近,也不能走得太远,更是谁都不能得罪。时间长了她学会了用眼神来控制场面了。

  当初想要在天庭上生存,真是很难的。那时长公主瑶姬给了嫦娥不少安慰和帮助。西王母惩罚她的时候,曾告诫她今后要一心向善,为三界谋福,身上的咒语可减轻,至于会不会完全消失,那没定数。只要在发作时不停的运力舞蹈,配上她悲悯三界的心,才不会出现蟾蜍形状。

  嫦娥自上天庭以来,除了跳舞就没做过别的事,这从另一方面也成就了她的舞蹈。至于她所宣扬的三界大爱,也都是口头说说,因法力不高,实际活动也不多。人长得好,又会说漂亮话,杨戬是喜欢这样的女人吗?要真是那样,就让他喜欢好了,西海还真不需要他这样的“女婿”!

  其实,杨戬在来的路上,就已经思考了要怎样见西海龙王敖闰,是否要行古礼等种种。没见到人就在大殿外台阶下先拜,进入大殿后再拜一次,这种下拜是身为世家贵族一种教养的体现。因为,此拜并不是单拜西海龙王敖闰,而是对整个龙族的敬重。

  母亲瑶姬活着的时候,经常对他们三兄妹讲一些礼仪之类的事——后来才知道这是天庭皇家礼仪。而他“杨二郎”因为顽皮,被单独教诲的次数最多。父亲更是大讲做人之道。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家变”,在父母诗书礼仪的教诲下,他杨戬较之现在的冷俊英武或许更风流倜傥、文质彬彬些。

  杨戬尊元始天尊法旨参加封神之战时,到相府就是这样拜的。先阶前再正堂,来表示对西岐的尊重。行此礼的还有哪吒,除此之外的其余人基本上都如山野村夫差不多,在殿外喧哗着上大殿后才拜。而这些啸天犬是经历过的,对他来说“揣测猜透”主人的心思、言行,才是他这一神生中最最“重中之重”事!

  杨戬相貌清俊,身世又出自天庭仙家,文韬、武略、法力、武功、神技都是阐教第三代弟子中翘翘着。师傅玉鼎真人在封神时曾对他说:“你比别人不同,修成□□玄中妙,任你纵横在世间。”再加之女娲娘娘的厚爱——钦赐山河社稷图给他;并且据说和截教也有来往。应该说除了和玉帝“有仇”,杨戬算得上是那个时代的宠儿。要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侮辱他的母亲被他听到后杀了那人,犯了军规。当初金台拜将时他不会只做了一个“押粮官”。

  本应该斩首的人,就因为背后的那些关系,结果“功”将“过”抵了。饶是如此,封神之战智勇双全的他也是屡建奇功。只不过他对这些名利淡泊罢了。

  至此,他较之以前更加沉默,更不愿对人透露心事。伐纣回来,寸心问他这些年的功绩,他不愿多说,一句“都是兄弟们的功劳”了事。

  那时候的他心高气傲、率性而为,一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做派。什么纲常礼教在他这里统统都是狗屁废话。换句话说,他的“逆天”行为,就像一个在叛逆期任性的孩子,你让他向东走而他偏要往西行;让他守规矩有礼貌,而他偏破坏规矩搞无厘头。

  寸心曾问过他:“谁把结拜兄弟长期留在家里?”

  他傲然回答:“杨戬”。

  他就是想做和当时的礼教要求不相符的事。

  他把啸天犬当“兄弟”,却从不教它所谓的“规矩”,任由啸天犬随着“狗”性子来,即便啸天犬随时打扰他和寸心,他也不认为有什么?那么,是他杨戬有些规矩不懂吗?非也,事实上他比谁都懂;是他不会教啸天犬吗?他茶壶煮饺子、笨嘴拙腮的也许有可能。但这也不用他说什么漂亮话,只是要他把知道的规矩告诉啸天犬就行了,再不行,用他的威严强制啸天犬照做也行。他这样做了吗?没有,事实上他什么也没做。

  可以这么说,啸天犬在他身边,“天性”,哦,是“没规矩”的天性真的被开发出来了,而且开发得很好。它能准确地揣摩出主人的心思、喜怒哀乐。而主人对它的纵容它也是门儿清。所以他才敢敞开了、撒着欢地任由自己胡闹,反正有主人的底线在那里兜着,所谓“狗仗人势”真的被啸天犬发挥到了极致。

  啸天犬真的不懂人事儿吗?真的像它自己说的那样:“我懂人事儿干什么?懂狗事儿就行了。”

  真的是这样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寸心当初拴它的时候,啸天犬就应该反抗就是。事实上它是怎么做的?

  “三公主他是真心爱你的。”它在帮着敖寸心说话。因为它知道,再闹下去事儿就真的大了。

  可那时的杨戬和寸心就像两个斗气的孩子,谁也不服谁,都由着性子按着自己的心里观点,车轱辘话一个是反复地去说;另一个是闷不做声转身就走反复地做。那时候的他们,别说啸天犬在中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是没有啸天犬,俩人也未必能说到一块。

  杨戬真的不了解敖寸心吗?不是的,相反寸心对他说的一切、做的一切他都清楚。从小在西海龙宫长大的寸心,所知道的也就是宫廷的礼仪规矩,所以她才说什么“上下尊卑”什么的,这些礼仪规矩他杨戬不知道吗?正因为都知道,他才默默地暗许梅山兄弟离开杨府;唯一的妹妹去华山。

  杨戬对三妹就说过:“她什么都知道,她只是让我按照她的意思去做。”

  两个斗气的孩子,都固守着自己的观点,都想让对方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都让对方猜测自己的心思,这种情形,这钻进牛角尖的两人,即便有人在中间调解也不会有啥好作用。

  敖寸心刺杀嫦娥就是个例子。敖听心是寸心的堂姐,劝解寸心的话也没少说,当真起作用吗?钻进牛角尖儿里的敖寸心,关注的焦点却是另外一回事。听心是堂姐,也是嫦娥的朋友,敖寸心不傻,她听得很明白,听心话中有嫦娥,摆明了有替朋友着想的心思。那么问题就来了,杨戬也好,杨婵也罢,现在包括自己的听心姐姐,你们凭什么都替嫦娥说话?既然我敖寸心这儿不好,那也不怎么样,那大家同归于尽好了。

  平心而论,寸心真的就是狠毒之人吗?真的就想把嫦娥置死地而后快吗?如果是这样他杨戬当时就会把寸心“魂飞魄散”了吧?事实上他当时也只是说了声:“仙子,对不住了。”拽着寸心的胳膊下界去了。

  接和离圣旨,是他认为两个人真的不能再这样过下去了。与其强绑在一起,整天电光火花的不知道啥时互相毁了对方,或殃及旁人,不如抽薪断火放手各走各的,各自保全。三界中都说他杨戬为了嫦娥抛弃了敖寸心,但他却不这样认为。虽然他后面的做法及产生的后果,看似是、好像也是这么回事。

  上天后他对嫦娥的眷恋痴迷,一心想和嫦娥在一起,不过是想验证他杨戬动情是没错的,错的是他杨戬过去的婚姻找错人而已。连他一向尊敬、信赖的嫦娥都说他不是为了“爱”娶三公主的,那他的婚姻里如果换了一向美好的嫦娥会怎样?此时,刚上天的杨戬在情感的长河里,对嫦娥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一个溺水的人发现了一根救命稻草,想把它紧紧攥在手里罢了。这是爱吗?

  他天天望月,广寒宫里发生的一切,该看的不该看的对他而言早已不是秘密,偌大的广寒宫每个角落他都如真君神殿一般熟悉。他后来对嫦娥的愈加痴迷,甚至做梦都在娶嫦娥,所谓“两情相悦,”所谓“树旗为妖”,如今想来不过是“性”的欲望在作怪。——这也是他通过几百年无间得到的自己对嫦娥感情的评价或结论。

  想想当初他和敖寸心过的一千年。能凑合过一千年,他过去以为那是对龙女有“欲望”才忍受了敖寸心一千年。现在想想,与他对嫦娥的“欲望”相比,他以前的“以为”真的是“以为”啊!当然,别人包括嫦娥都认为他纯粹是“报恩、”为“责任”而娶的西海三公主敖寸心。只有他自己非常清楚,并不完全是。

  “报恩?”他不否认有这个因素,但要说他纯粹是“报恩?”·····笑话!没看见他是怎么对“恩人”天蓬元帅的吧?“责任?”如果真的纯粹是责任,那就把敖寸心放在身边好了,接什么和离圣旨啊?

  想当初,他娶敖寸心很大程度是因为敖寸心爱他,他珍视这份感情;婚后无论寸心多么闹,他忍来了,且忍了一千年,其实还是他重视这份情。责任也好,欲望也好,这三者合在一起,这才构成了他杨戬对敖寸心复杂的感情。

  他杨戬和别人一样,是个正常的、有着喜怒哀乐、也有着各种欲求的男人,但同时他也是正直的、有异于常人理智的男人。或许他会一时纵欲,一时痴迷,但他绝不是纵情于犬马声色里的好色之徒。有些事只要冷静下来,慢慢地就会想清楚。何况还有外部环境的刺激。对杨戬来说,对他情感刺激最深的就是寸心天庭顶罪。

  “无间”期间,嫦娥为了维护所谓的“三界之爱”,看不上他这个“卑鄙”小人,理直气壮、义正言辞地践踏着他的尊严。他不会责怪嫦娥,因为那是他看到嫦娥在捍卫“大爱”,在“悲悯三界”,在不以余力地帮助沉香。那是他心中所要的,是他心中渴望嫦娥和他有共鸣的东西。

  而敖寸心的顶罪,就不是心中渴望了,而是震撼!没错,是心灵的震撼!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震得余波越来越强烈,越来越久远。

  新天条出世,他和嫦娥误会解除,而嫦娥也放下身段逐渐接受他。按理他应该欣喜若狂趁热打铁求婚才对。但事实上······

  事实上,他心中不止一次地比较嫦娥和敖寸心,他甚至在心里问自己:怎样看待这俩人?就拿“顶罪”这件事来说,处在相同条件下的两个人,会做同一件事吗?再说得深点儿,嫦娥会为他杨戬顶罪吗?

  寸心在弱水中救了一万多人而累晕倒,当然,弱水“鸿毛不浮”也只有龙族能进入;嫦娥救他亦是在他还没跌入弱水时用白绫把他卷了上来,如果真正进入弱水里她也无计可施,这也要归功于嫦娥站在高处看得清楚。

  可是······

  当时弱水下界,造成数十万人被卷入弱水,民不聊生。进入弱水里的人,嫦娥自然救不得;那像他一样,在要跌进还没进入弱水时,如果被发现、被救上来,是不是要少死很多人?多救一个是一个,哪怕只救一个人?只是嫦娥除了发现他杨戬一个人外,没发现别人吧?

  真的没发现别人吧?真的只发现他杨戬一人?没发现别人吗?

  “······”

  高调地、到处宣扬“大爱三界”,嘴上说的是“爱”!

  从不说,但实际行动已经做出来了,就不是“爱”吗?

  有些事真的是经不起冷静下来仔细推敲······


  (https://www.xdzxsw.cc/book/7373/5179362.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