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小户安好 > 第四十一章 二丫的大名——安巧

第四十一章 二丫的大名——安巧


  五沟村的人有的是力气,王家做新房又是农闲时节。大家都过来出把子力气,也不是多大的事儿,新房很快就建了起来。清一溜儿的青瓦白墙大瓦房,看着就觉着干净漂亮。

  新屋子落成了,大郎砍了一大捆竹子,噼里啪啦的烧。响声都越过了五沟村传到了大山里头,接着就是开席,全村人都过来吃一顿,酒水管饱。

  小孩子们嘴里含着块肉舍不得吞下,手里还要攥着两块。大人们则是拿着大海碗的干酒,喝的都是酡红着脸颊,还不肯承认自己醉了。

  这时候天还没转凉,喝的是东倒西歪的,往回走,走着走着头一歪,栽到了田地里。也不用担心天为被地为床,躺在这天地间和草里的蚂蚱们一起睡上一觉,反倒格外舒坦。

  新家是两排的架势,前面是堂屋,小子们的房间,中间空着块约四分地的小场地。后面是扒了原先地基的稍小一些的屋子,是丫头们的房间。也没到一人一间,两个哥儿一间,两个丫头一间,大郎和王氏一间,老王氏一间。统筹七间屋子,中间空着的小场地上是东头搭了厨房,西头建了猪圈儿和茅房,中间靠厨房的边儿把原先院子前儿的枣树挖了回来。

  两排屋子间的空地用墙围了起来,门前虽然还是修了打场但是却没有了院子只修了三节台阶。靠着猪圈儿那边儿开了个小门,外边儿连着的就是菜园子,这样就是施肥也方便。

  冬麦下地,罗汉豆的枝子上也长满了鲜嫩的叶子。用来喂猪是再好不过了,家里的小灰灰这时候早已是中灰灰了。相信等到了年关要杀猪的时候肯定是大灰灰。

  丫丫得的屋子是中间的那间,单扇木质门。里面是能收卷上去的竹制门帘,屋子里面只有一张三人宽的火炕,到了夜里二丫和丫丫就睡在这张大火炕上,宽敞着呢。火炕两头一边儿一个百合柜儿,里面放了些当季穿的衣衫还有首饰。上头还放着个针线竹箩,就是做些针线刺绣的。

  屋子里头很空,一个立式的大柜子现在用作放棉絮,还有冬袄。等冬日到了就换成夏季的单衣,薄衫。屋子里剩下的就只有几个凳子,空旷的很。但丫丫一点儿都不介意,不用和全家人挤着睡一起,不知道有多好。

  十月十五日是二丫满十五岁的日子,十五岁在这时候是女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日子。一大早,屋子里就热闹起来,先是牛婶儿过来了。又是村子里老刘头的妻子,刘婆子也来了,然后是张鸿云到了。

  丫丫还没醒呢,就听见外面儿的响起了说话声。摸一摸身边儿空的,迷糊的坐了起来,屋子里这时候只有门缝透过来的光亮。坐起来穿了玉色的烟罗长裙,头发并未梳好后,就去撑开了窗户上的支板拉起了竹帘子。

  早晨的阳光的透进来,在窗户下边儿照出一块亮光。窗台下是一张单桌,丫丫把自己的镜子搁在了单桌上。拿着一支木梳准备梳理一番,在院子里正忙活的王氏见了,笑眯眯的招呼

  “丫丫醒了啊,今儿是你二姐的及笄礼,你可要打扮的体面些”

  “二姐的及笄礼?我怎么不知道”丫丫纳闷儿的问道,这可是大事儿啊,怎么她一点儿消息都没听到。

  “你这不就知道了吗?”正想着,门就被推开,二丫和老王氏进了屋子里来。二丫手里端着一盆水,老王氏穿着着青檀色的百褶裙。头发梳的一丝不苟,在后脑勺处挽了个发髻,拿木簪子插着。这回进来也是想帮二丫梳最后一个双鬟髻,等待会儿再拆了,改梳成双平髻。

  丫丫在一边儿看着,注意到二姐今天穿的也比平时好看,茜色的长裙。牛婶儿绣得月色镶边,看着就觉得鲜嫩。大约是紧张,二丫坐在那儿动都不动的。目不转睛的看了前面刷了青白灰的墙看了好久。见到丫丫在一边儿看的津津有味的,还是忍不住说道

  “丫丫,我都给你打了水了,还不去洗一洗”

  “哦”丫丫应了声,然后去了门后的高脚木架上摘了上面横架子上搭着的帕子。把脸细细的洗了一边,然后又小跑的跑回来,接着趴在二丫面前看。

  “二姐,你今日就要有大名了吧”

  “嗯”二丫听到丫丫的问话,脸就红了,一想到自己的名字是由他取得,心里就觉得害羞。

  坐在二丫面前的丫丫托腮纳闷儿的了

  “二姐,你脸怎么红了?”

  “二丫今日就可以做许嫁笄,算是成人,可以嫁人了”美人祖母把最后一块发带把二丫的头发束好,摸一摸二丫背笑着说道。

  “二姐要嫁人了?”闻言丫丫一惊,二丫才这么小怎么就可以嫁人了呢?

  二丫白了丫丫一眼,她是可以嫁人了,不是要嫁人了!老王氏则是对丫丫这种浑话全然不理。一把拉丫丫做到她面前,拿起丫丫手里的木梳给她梳头。丫丫的发型是一成不变的,还是头顶一个小发髻然后用发带束住。把后面的余发辫拆开重新梳了一遍。又给她戴上攒珠勒子,这才在那脑门儿上弹一个镚子。

  蹦得丫丫捂住额头,眼泪汪汪的看着美人祖母。

  “叫你以后乱说话,管不住你的嘴!”不过这萌水平对老王氏是一点儿用都没有,她直接又出门去了。

  看到美人祖母出去了,丫丫赶紧过去拉着二丫的手

  “二姐,你的名字你知道了吗?”

  二丫摇头,这取名是要记上家谱的到时候是由阿爹亲自写上去。

  “要等行礼的时候才知道”

  顿时丫丫就没了兴趣,又坐到单桌前,自言自语

  “咱们那女孩儿们的名字可要取得好听些,将来要用一生呢,真希望现在就有名字了”

  “名字总不是一个称呼罢了,将来也只能冠上夫家姓变成一个‘氏’了”二丫在后面搭上丫丫的肩头。她马上就要许嫁了,未来总是让人期待又迷茫的。

  要请过来的人都请了,因二丫的屋子里还有丫丫,行礼选在了老王氏的屋子里。丫丫她们都不能进去看,只透过窗户看到一丝丝。屋子里除了老王氏外还坐了王氏,刘婆子,牛氏,三人,三人外是张鸿云和大郎。二丫坐在了妇人中间。地上还放了一个磕头垫着的圆褥子。

  先是二丫磕头,磕完后,刘婆子念叨了些什么,然后老王氏执梳,将二丫的发式换成了双平髻。不用发带,用两根缠枝钗固定住,刘婆子在一个小罐子里用手指沾了些什么点在二丫的额头上。然后又是磕头,终于躲在窗户外的三丫,六丫,丫丫听到了她们最想听到的

  “今王氏长女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名安巧”

  三人就躲在了窗户下面,三丫笑着说道

  “二姐的名字真好听,叫安巧,二姐的手也最巧了”

  六丫和丫丫也点头,这个名字挺好听的。刚刚听了那喊出的声音,温润尔雅的正是张大哥。看来他的墨水学的不少,取名取得不错。丫丫算是放下一颗悬着的心,她可不要叫野花儿,山花儿,菜花儿什么的。

  礼成后,老王氏还拉了二丫,哦,现在叫安巧在屋子里说话。旁边儿刘婆子她们也是陪着,大郎则是捧着族谱请回了堂屋里。张鸿云婉谢了王氏留饭的意愿,执意先走了。

  五沟村的冬月雪还没有落下,地上也是下了几层霜并为冻住。地里麦也长的青翠,肥也不着急沤,原本是顶顶清闲的时候,王家却是忙了好几日。地里的罗汉豆已经颗颗饱满的要收了,因连豆荚都最好不收回来做豆肥,只是到地里去,剥豆子。

  这剥豆子可是个细活儿,又不像黄豆一般的扯了豆荚回来晒,一撮就好。新豆可没那么好剥,而且这是种了十亩地不是几亩地。地里就忙了,大郎还有个计量,这时候地还没冻住犁起来也容易些。

  最后决计是全家都去,像娃子们,大郎和四哥儿合力编了个斗升模样的小箩筐。王氏拿碎布搓成绳子,将箩筐挂在胸前。娃子们都挂上,剥豆子的时候,把罗汉豆扔进箩筐里,豆荚就还扔回地里。

  老王氏怕孩子们漏剥了,叮嘱慢慢的剥,每一株豆禾都要看清楚。

  这还是丫丫头一回自己下地,往常给大灰灰吃的罗汉豆叶子都是四哥儿去摘得。听四哥说地里的豆禾长的密密麻麻的,人都探不进去,他都是从外面往里面摘,也不担心豆叶不够,一天都是成捆的往回背。

  豆禾上结的豆荚并不是特别多,一颗豆禾上大约只有七八只。先把豆荚拔下来,然后从根部拉着根茎扯,豆子就落入了小箩筐里。就是有的时候常常会晕糊涂,把豆子扔出去,豆荚搁进箩筐里。

  一上午还算是小有成效,小箩筐装了半框了。一开始老王氏还不放心的要过来看,见丫丫做的有模有样的,夸了几句,这才又去忙去了。

  推朋友的文文:2369778《上校别惹我》,北方南方

  阔别后,再重复,是否人心依旧?温馨的暖虐文,细数你给过的天长地久。

  ;


  (https://www.xdzxsw.cc/book/63723/3695556.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