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君心旋复 > 第8章 首出仕

第8章 首出仕


  第八章首出仕

  这封邀请函第二天大清早便由罗镜之手,递给了丞相府中专门送信的小厮,再交到吏部侍郎府上的小厮手里,最后到了杜衡之的书桌上。

  天真至极,外加丞相夫妇溺爱,这相府贵女想必丝毫也不识墙外危险,人心难测。

  杜衡之看过之后提笔打算回信,没想到竟被父亲招到他房里。

  “衡之,你是不是收到丞相千金送来的信笺了?”杜谨之开门见山,沉声问道。

  “是。”

  “你是怎么认识罗小姐的?”

  杜衡之轻描淡写地描述了一遍贤王晚宴上的情形,杜父听后,沉默了一会儿,依旧不放心。

  “她在信中说了什么?你打算怎么回复?”

  见父亲不屈不挠非要问出个所以然来,杜衡之心渐升不快。他已历经层层科举,官拜三品,没想到父亲却还将他当做思虑简单的莽撞少年。

  “没什么,不过写信相邀,欲报答孩儿的出手相助。孩儿正打算回信婉拒。”

  杜父见他做如此打算,这才彻底安心。

  “罗丞相权倾朝野,他的女儿便是这央国皇宫外身份最尊贵的女子。为父希望你不要和她再往来,以免……”

  “以免有人认为我攀龙附凤,纠结权贵,从而落人话柄。”

  杜衡之接过话,声色冷静。杜父点了点头,道:

  “你明白就好。在这朝堂上,不怕孑然一身,只怕他人当你结党营私。”

  “孩儿谨遵教诲。”

  离开房间,杜衡之不禁苦笑。看来父亲还打算一瞒再瞒,当年若不是自己无意中听见许先生和父亲的谈话,也许到如今也不知害得他家毁母散,十年清苦的就是罗均和刘光德二人。

  走在廊道上,他的视线落于道旁生长旺盛,绿意盎然的孟宗竹上。

  茕茕孑立,直插云霄,它们互无缠绕,长得越高越是分道扬镳。

  人的一生,我的一生,也注定如此吗?

  当年断案的大理寺都已彻底换血,想查清十年前的案件却又不知从何入手。还有他的母亲,那个端方娟秀,温柔似水的女子,究竟是生是死,他也无从得之。

  母亲,她曾将儿时的他抱于膝上,教他念诗经,喂他吃秋果,这些都是他心内最柔软的地方。

  十年未见,他只怕终有一日记不清母亲容颜。

  杜衡之信步回至房舍,关上房门,再走到几案前,随手点燃案前的一盏雁足灯。正是白昼里,他拾起那带着闺房中淡淡熏香的信笺,面无表情地将它投入了盘盏灯火之中。

  一日午间,日光微醺,使人不由得心生懒意。

  罗丞相今日正好赋闲在家,便也难得地有时间和女儿们在一起玩乐。

  说起来,这罗镜小姐的癖好倒十分有趣。她爱好养鸟,尤其喜欢鹦鹉。前些日里买了一只鹦鹉回家,无论叫它什么名都不理不睬,直到有一天,罗镜心血来潮唤了它一声“三妹”,没想到足月不开口的鹦鹉竟不停叫唤起来。

  “三妹!”“三妹!”

  除了三妹,这东西还是吐不出其他词。

  从此,它便成了巍巍丞相府里的“罗三小姐”。

  这日,罗镜扔下了功课,又跑去逗鸟玩儿。

  她喊着:“三妹,三妹,这么些日子来,你除了会喊三妹,其它什么都不会,啥时候叫声二姐听听?”

  罗帷在一旁被罗镜逗得直乐呵:

  “人家三妹才看不起你。想当个姐倒当到了鸟儿头上,让人笑掉大牙。”

  “爹爹,你管管姐姐,她老是取笑我!”

  父亲正喝茶看她们姐妹俩玩闹,笑道:“这姑娘认了只鹦鹉为妹,一定不是我的宝贝女儿。”

  罗镜气不打一出来:“哼!定是那黑心店家欺骗我,这叫通人性?我一定要找他好好理论理论。”

  罗帷笑着说:“我上次出门时见过卖鸟雀的那户人家,都是做正经生意的,到你这就变成黑心商户了?”

  罗均听到女儿私自出门,面色一沉:

  “帷儿,听说你最近常常出府,外头有什么这么吸引你?”

  “女儿贪玩,让父亲费心了。”

  “乖女儿,玉京不比你那山村,家门外的世界鱼龙混杂,你现在是大家闺秀,女儿家的规矩总是要有的。我看你外出也没乘几次马车,抛头露面的,连帷帽也没带着吧?”

  罗帷心内一凛,没想到刚才和妹妹说瞎话,竟然把自己常常偷跑出府的秘密给透露了。

  “父亲教训的是,女儿知错了。以后出门,定会乘马车,戴帷帽。”

  罗均刚听这话,还觉得满意。可转念一想,难不成这丫头还是要这么经常跑出府去,惹得他担心吗?

  翌日,早朝时分。

  央国国君元厚帝央淇帧,正满面愁容端坐于殿上,文武百官无不屏息悬心,等待着他将西疆各郡八百里加急文书告知群臣。

  “西南灾情愈加严重,饥荒四起,饿殍遍地。赈灾范围之大,历来首次。朕苦于不能立即救黎明百姓于水火之中,乃忧愁若此。”

  元厚帝眉间纠结,冕冠十二旒也难遮愁色。他正等着堂下谁人开口,能解这燃眉之急。

  “陛下。”丞相罗均举起手中象笏,朝着皇帝一拜,缓缓道来,“臣以为,历来赈灾之事,都由户部勘察,配资。如今灾情极其严重,臣认为,应先增派户部人手,并迅速遣派专门的勘灾人员前往西疆各郡,待他们勘测完毕后,就立即着手赈济与转移灾民,将灾民转移至离西疆各郡最近的水源附近,即羌江附近。”

  “为臣赞同丞相大人的建议。赈灾之事唯有谨慎对待,灾民才可及时脱离旱饥。”掌管户部的户部尚书附和到。

  朝堂上一时鸦雀无声。丞相已经提出赈灾举措,更有守护国库的户部尚书支持,此事自当如此解决。然而堂下群臣皆沉寂了许久,龙座上的皇帝依旧不发一言,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仅仅和大臣们一同沉默。

  这时间久了,文武百官的心也逐渐提了起来,尤其是罗均。难道皇帝需要一些与众不同的建议?他这么思虑着,但只顾着揣度圣意的大脑一时间无法得出什么更好的想法。

  元厚帝抬起手了抚了抚下颚,望着堂下沉默到有些无措的大臣们,心内隐隐失望,正欲开口,一线醇稳又年轻清亮的声音响起。

  “微臣以为,丞相之言百年来虽最为稳妥,然此次旱灾由轻至重,已拖了许久。若再派户部官员前往西疆,而后等待他们的勘测消息,只怕又要落得个‘夏诉春旱’的下场。臣认为,旱情地貌早已知晓,如若还有不明之处,只需让地方郡守查探后再呈上文书即可,户部官员可在京内酌情分配协调。另外,赈济灾民时不我待,适当减免赋税也应立即执行。然而大旱严重,西疆各郡依旧得不到水源支撑,而羌江虽离西疆最近,即使快马加鞭也需几日时辰,灾民在迁徙途中的不便也是可想而知,西疆大旱这沉疴也将滞于摈除。”

  “比起迁移灾民,微臣认为,不如实施以工代赈,兴修水利工程,获得相应的赈济钱物。臣原随父在西都八年,对西疆各处稍有了解,前些日里研究了西疆地貌,向工部专职官员求教,据臣所知,工部尚书已遣水部郎中拟定了一份兴修西疆水利的工程制图,为解燃眉之急,只需破丘引渠于地下,先除春旱,而后再精心修建河道。该图很快将呈于圣面,待陛下裁定是否可行。此方法亦有弊病,即赈灾粮财数量庞大,恐国库……”

  “杜爱卿,朕信你已衡量利弊,国库之事自有户部安排。工部尚书,杜卿所言工程制图是否已经完备?”

  元厚帝的眉头渐渐舒展,丞相的建议听起来和旧例并无二致,然时移世易,许多旧法难免有不合时宜之弊病,若不及时改弦更张,恐将积重难返。

  工部尚书上前一步,高举象笏:

  “正如杜侍郎所言。”

  央淇帧又看向杜衡之:“杜爱卿为何刚才迟迟不言?平白让朕等得心慌。”

  “微臣有错,微臣与工部尚书皆非户部成员,赈灾一事历来户部为重,臣只怕到时班门妄语,洋相尽出。”

  此话一出,除了大殿之上端坐的那一人依旧沉着自如,殿下群臣心内皆掀起惊涛骇浪。此话似责了户部无能而专权,更似指向班门妄语,洋相尽出的并非杜衡之,实乃当朝丞相罗均。

  罗均面色如常,然而内里几乎恼羞成怒。他为官以来一路顺遂,何曾受过这般羞辱碾压!

  今日丞相府门前早早归来了马车,罗均下了马车之后,对着前来迎接的小厮一拂袖,便直直走进了府中。

  老爷今天怎么了?难道在早朝上吃了瘪?

  小厮摇了摇头,不做多想。

  “爹?今日这么早就回来啦?”

  罗帷正在园子里采着花,想给母亲熬些羹汤。

  “嗯。”看到女儿,罗均勉强应了一声,直接回了房间。

  他自己脱了官服,一把扔在床头,又换上件寻常衣服,在屋子里踱来踱去。

  这个杜衡之,简直欺人太甚,不只欺人太甚,竟还目无尊长!

  罗均走到桌边,拿起一杯凉茶一口喝了下去。过了许久,他总算消了些气。

  不得不说,如今这个杜侍郎谋略过人,颖悟绝伦,他的赈灾举措也的确让人心服口服。只是……罗均担心,他一入朝廷便官拜三品,这个官职甚至和自己当年入朝为官时的官职一模一样。

  二十年前,若没有官拜一品的父亲,罗均自觉进入中央政权难度甚大。二十年后,出了一个杜衡之,而杜衡之的父亲......罗均神色一暗,杜衡之的父亲,是十年前自己使计诬害而落马的杜谨之,更是个恨他入骨的人。

  可怜罗均聪明一世,若知道了他两个掌上明珠心中所想,那可不背过气去!


  (https://www.xdzxsw.cc/book/49346/2831226.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