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东晋唐王 > 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心求强

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心求强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李信还决定再增加两个军马场,其中一个位于灵武县附近,另外的一个则位于秦州一带。这样的话,与之前的关山军马场加在一起,大唐便有了三个官方的军马场了。

  正常情况之下,这三个军马场每一年都能够给大唐提供一万多匹的良马。如果规模日后可以得到扩大的话,这个数量还可以不断的增加。

  再加上从边境各族输入进来的马匹,整个大唐境内的马匹使用量应该会达到一个缓和的程度。毕竟,在很多的场合之下,其实是用不到那么优良的战马的。

  而与之相配合的另一个措施,便是修建道路,将境内各郡县尽量给连通起来。这样一来的话,既改善了交通情况,又增加了运输的速度,对于境内的物资流通而言,乃是一个很好的举措。

  至于说其他的事情,基本上在过往的三年计划之中便都已经是提及了。

  这些年来,虽然大唐对外战争不断,但因为国内相对安定。所以,王猛他们在执行三年计划之时,并没有落下来。

  这也就导致了,即便是偏远的秦陇之地,也已经是修建起了许多的公共设施。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到现在为止除了那些刚刚拿到手中的郡县之外,基本上来说都已经是全面普及了。

  当然,这种普及乃是指适龄儿童们都进入到学校中读书去了,但真正能够一路走到最后的人,其实也不是特别的多。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这种考试制度,相对十分的严格,能够过关的人并不是特别多。

  从一开始的时候普及教育,到现在也过去五六年时间了,所以,刚好第一批的那些人正在陆续的收获当中。无论是朝廷之中,还是在地方官府之内,如今都有着这些人的身影存在。

  只要他们锻炼过一段时间之后,便能够慢慢的独挡一面,最终被任用到更有必要的地方去。

  毫无疑问,这一条举措如今给大唐提供了很多的人才供应。否则的话,每一次的战争下来地盘都会扩大,王猛这边也不可能安排得了那么多的官员啊!

  这也就导致了,这一套的体系在大唐官员尤其是中央官员们心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尤其是获得了处于绝大多数的平民子弟的拥护。

  毕竟,如果是在过往九品中正制度之下的话,他们这些人想要进入仕途,并且出人头地的话,那真是太难了。

  而等到大唐官场中这些通过考试进入的人越来越多之后,那么,这一个为官的途径正当性就会越来越高。渐渐的,就会变成大家的共识,对于李信来说,日后要大规模的推行科举制就没有什么阻力了。

  虽然说时至今日,大唐境内的世族大家力量已经是被削弱了许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完全没有了存在感,通过一定的考试来选取官员,固然会让他们不满,但还不至于说站出来反叛。

  但如果真正将科举制确立为选用人才的主要途径的话,恐怕这些人就会激烈的反弹了。在如今的天下局势下,李信还不准备去捅这个马蜂窝,免得先自己乱了阵脚,让敌人得益。

  因此,潜移默化的去改变它,等到时机合适再来实行这一重要的制度,那才是最合适的。

  也许科举制度不是完美的,但它至少在程序上面是公平公正的。而这个东西,在很多的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的话,自从它出现之后,也不会在世间延续了一朝又一朝,改朝换代都没有将它给抹除掉。

  所以,李信如今采取的方式虽然也是考试,但却和真正的科举制还是相差得远了。

  一个人才,一个百姓,一个军队,这便是李信建设强盛大唐的三个最重要因素了。只要这三个方面都能够做好,整个国家便安定了一大半。

  “除了之前已经是在做的那些事情之外,在雁门、朔方、云中、代郡、金城、陇西等地,再各设一个榷场,专司与边境外族贸易之事。不过,这件事情要分开来做,凡是大唐子民不受此限,可由其他地方入境!”说到最后,李信提到了商业上面来。

  当初在眴卷县设立的那个榷场,让大唐得以将刘卫辰势力一举瓦解,最终是将朔方给收了回来。随着北部边界的北移,也就意味着眴卷县这个地方不再适应当榷场了。

  再加上眴卷县过往的经验在那里,显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所以,李信打算推广下去。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是可以将与外族的那些交易都放到相对集中的地方,更加有利于管控。这一点,在之前的时候便已经是证明过了。

  第二,则是可以让边境的某些地方更快的繁荣起来,到时候的话,再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从而是带动周围的其他郡县一起发展。这算是建设边境重镇的意思,也算是为偏远郡县增加赋税的措施了。

  毕竟,只要一个地方足够繁华的话,它对人们的吸引力就会不断增加的。这样一来,之前所谓的那个移民问题,也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了。而且,还是百姓自发性的迁移。

  第三个,则是要进一步突出大唐子民与外邦百姓的区别来。这样一来的话,对于周围的那些胡族百姓才会有更多的吸引力,使得他们自愿的成为大唐子民。

  这也相当于是另外一个增加人口的措施了,而且,一旦边境之地的胡族百姓归化的话,对于边境的安定也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当然,这并不仅仅只是拿到户籍的问题而已。一旦他们成为了大唐子民的话,很多的义务与责任就要承担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都要接受大唐教育。

  只要时间足够长的话,他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便会慢慢的从心底认同自己的大唐身份了。提高国民认同,而不再是计较单纯的民族之分,这是李信带给这个时代人们的全新思想。

  他希望这一个东西能够在大家的心中生根发芽,最终是慢慢的深入人心。从而,真正建立起一个各族和平相处的大一统国家来。

  只要这一个观点被大家所接受了,那么,即便是将来有一天大唐灭亡了,继承的朝代也将延续这个做法。因为,他们也必然需要一种思想来统一百姓的认知,统一自己的王朝。

  至于效果,李信自己也不知道,只能说是拭目以待吧!毕竟,这种事情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够完成的,恐怕数十年上百年也未必有多大的成效。

  关键,还在于坚持。

  如果单单从官府上面来论的话,如今的大唐应该是天下最富庶的国家了。毕竟,他既不像江左那们,绝大部分的财富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也不像燕国那样,整个慕容氏便几乎掌握了所有国家的资源。

  李信对于这些东西的要求不高,他家就那四口人,平时的时候无论是吃喝用度都尽量简朴。所以,连王猛他们也经常都感慨,说像李信这样的君王,世间少有。

  设立榷场的事情,这是户部要去做的,徐夫子连忙是记录下来,准备回去之后好好研究一下。等到准备妥当,派人去寻找到合适的地方之后,便正式开始此事。

  “还有一个,便是工部要加强对于边境各地城池关隘、烽燧告警、道路驿馆的修建。各地的水利设施也一样不能少,尤其是要防范那些过去常有水灾的地方,尽快解决问题,使百姓们安居乐业才行!”最后,李信特别点了工部之名,将此事给提了出来。

  “是,臣一定尽快处理好此事!”老马连忙答道。

  新拿下的那些地方,像是河内郡与荥阳郡,自然是得要修复一些之前被屡次攻打过的地方了。尤其像是洛阳城,这个地方早就已经是打烂了。若是这些地方不修复的话,对于防御体系的完善来说十分不利。

  一旦是让敌人钻了空子,到时候麻烦可就大了。

  “国家之事,你们各自拟一份奏折上来,将你们想要提的建议都给提出来,本王将会认真察看!”李信看了众人一眼,叮嘱道。

  关键是要有人在旁边时刻提醒监督自己,那才是好事。否则的话,自己以为一切都做得好,听到的又都是奉承之声,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便犯下大错了。

  会议之上,基本上定下了大政方针,还是以三年计划的形式去执行。只要能够按时完成,不出大偏差的话,基本上来说三年之后大唐的国力将得到又一个提升。

  此时的李信,基本上是一门心思求强,只为了能够尽快将大唐的实力给提升起来。

  会议之后,李信在长安待了数天时间,中间他下令将在之前战斗之中的那些伤员们都给想办法集中安置。而他则赶往这些地方亲自去看望他们。

  就这样兜兜转转的下来,时间便慢慢的进入到了九月了。一下子,距离战争结束已经是过去了两个多月了。


  (https://www.xdzxsw.cc/book/126772/7669184.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