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星海危途 > 四十七章:太空计划 三

四十七章:太空计划 三


  给我一个星球,我来把中华文明带向宇宙。

  3月29日,孙卫国率领代表团返回一返回国内,立参加了零二六部队紧急召开的关于未来科技走向的研装会议。

  “好了,先请大家静一下,下请孙副司令员和从俄罗斯回来了同志们介绍一下他们参加信息交流会的有关情况。”周光达司令员对在座的所有科研人员说道。顿时,刚刚还哄哄乱乱的会议室立刻安静了下来。

  “这次到俄罗斯开会,我们得到了以下的几个信息:

  美国在太空技术方面仍然稳坐于全世界的顶尖位置上,他们通过对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改造,不光已经可以跟踪拍摄太阳系内飞行器大小物体的清晰照片,对于处于太阳系边缘的同等大小的物体,也可以进准确的跟踪和拍摄,在照片上大约可以显示为光点。

  也就是说,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的的所有太空计划,其实不光是我们,而是全世界和国的太空计划,都将处于美国人的严密监视之下。”

  “我可以以我们技术部的名誉打保票!”还没等别人发言,已经成为了高级研究员的徐鸿便猛地站了起来,大声叫道,“以人类现在的技术能力,肯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美国人绝对不可能是凭借自己的科学技术办到的,他们一定是利用了莫斯甘人的技术,或者对莫斯甘人的技术取得了某种程度上的破解!肯定是这样的!”

  “你小子先坐下,别总是一副语不惊人势不休的模样,一会儿有你说的。”周光达瞪了徐鸿一眼,“其他的同志有什么不同观点也可以说嘛。”

  “我觉得小徐说得有道理,”技术部主任丁莱远说道,“以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机械加工水准,根本造不出这些设备,美国人自持科技基础雄厚,通过对外星人装备的逆向研究而转为已用的速度自然强于世界别国,这回苏联解体,从流散出来的装备与情报来看,苏联在精加工方面远不及美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恐怕都会这样。”

  情报部主任周进也插了一句:“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苏联解体之时,留驻苏联的莫斯甘人集团已经产生了分化,其中一部分现在可能已经投身逞能了美国人旗下,虽然莫斯甘人带到地球的技术与装备非常有限,但是这无疑仍然会增强美国人的实力。”

  “丁主任,”孙卫国问道,“我现在在想知道,我们在六九年得到那个希卡瓦人的装备之后,已经几十年的时间了,现在研究研究结果如何?能不能进行逆向仿制与破解?”

  “我们研究出了一些东西的原理,”丁莱远说道,“比如他肩上的架的那件武器,应该属于一种离子发射器,离子炮,但那个东西做得非常小巧,几乎没有加速管道,以我们现有的技术,铺役数百米的加速管道,产生的能量团也只能把一张牛皮纸打飞,除非在材料小型化或者能量源方面有更大的突破,不然短时间内不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周光达听后点了点头,说道:“破解不出来是正常的,本来咱们和外星文明之间的差距就不止是一星半点,美国人在二战之后搜罗了那么多的德国科学家和技术资料,也才走到现在的地步,要是从德国与外星人的合作算起,到现在已经快一百年了,不要急,慢慢来!生物研究部,你们的研究成果与俄、美相比是怎么个结果?”

  “我想我们在生物研究方面的结果还是比较乐观的,目前我们在从外星人血样,与用他的医疗舱重新塑的那几名士兵的体内抽取的血样中,成功的分离出了能够用于人体强化的物质,通过目前已经进行的四期人体强化试验,证明这种物质是稳定有效的。从技术交流会上,我捡取了俄、美代表团几个成员留下的身体样品……”

  “怎么获得的?他们就站在那一排等着让你过去逐个抽血?”有人问道。

  “哪有那么麻烦,我们的情报人员买通了俄方的杂役,从他们的生活垃圾中也取得了部分有用的人体样本,比如头发,指甲等,从那些东西中我们就可以检测了。”苏梅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结合之前获得的情报信息,我检测结果,我们认为,美、俄、以及纳粹德国在二战时期都进行过人体强化的试验,但是规模很小,参试人数可能只有二至三人,并将这些参试人员投入战场测试,其人员的体能比我们的强化人员略低,而且在经过三十年的稳定期后,会出现机能急速衰退的现象,这个值得我们注意。”

  “好,在其它生物研究方面又有什么成果?”

  “我们正在进行植物增产的研究,比如将两种不同品种的植物基因进行融合……”

  “你说的是不是嫁接啊?”坐在苏梅旁边的情报部主任周进问道。

  “……”苏梅被他的问话气得直摇头,“要是嫁接那种活儿的话,农业技术员多的是,他们都能做,还要我们干啥?我说的是不同品种作物的基因融合,打个比方,我们把西红柿和土豆两种作物融合到一起,这种新作物上面可以结西红柿,下面可以长土豆,明白吗?”

  “有什么用?”周进有些不识趣地问道。

  苏梅白了他一眼:“用处大了,以后人口会越来越多,可是地球上的可耕种的土地就那么些,不在这方面下功夫,咋养活这么些人?如果这个能研究成功,同样是一块地,不就相当于种了两种作物吗?以后进行太空飞行,在飞行器的内部可以说是寸土寸金,如果能种一些这样的作物,对宇航员的生活也会起到改善,美国前几年进行的生物圈2式模拟试验,就是在为以后的太空航行所做的准备,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经过努力向我们证明了……”

  注:生物圈2号(2)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因把地球本身称作生物圈1号而得此名,它由美国前橄榄球运动员约翰?艾伦发起,是爱德华?P?巴斯及其他人员主持建造的人造封闭生态系统。并与几家财团联手出资,委托空间生物圈风险投资公司承建,历时8年,几乎完全密封,占地12000平方米,容积达141600立方米,由80000根白漆钢梁和6000块玻璃组成,耗资1.5亿美元。

  最终生物圈2号以失败而告终。人类终究无法模仿地球。这项试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即使利用人类最发达的科学技术来对地球生物圈大尺度生态过程进行模拟和控制,其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用科学技术圈代替地球生物圈是不可能实现的。

  “当初我就说过那东西不可能成功。”坐在后排的徐鸿嘟哝了一句,“他们证明的就是用现有科技在小范围的封闭环境内模拟地球环境是行不通的,也是维持不下去的。”

  “哎哟,大家听着没,徐研究员半天没轮着说话,有点儿憋不住啦!”不知道是谁的起名起哄,引来了一片笑声,但徐鸿依旧不动声色地坐在那里,似乎对这些话并不在意。

  “好,小徐,该你发言了,你就说说,美国人已经把地球严密地监视起来了,咱们怎么发展自己的太空技术才对?”周光达笑着问道,“看看你能不能说出点儿道道来?”

  “该怎么发展还怎么发展,要是不发展那才是傻子,不过我的意见就是:不如对那个时空虫洞加强研究,弄清楚那里究竟是什么地方,从那里发展太空技术或许能另辟奇径,走到美国人的前面,象材料上写的,美国人说有外星人抢走了他们的深空探测器,怕外星人打过来,从那个地方跑也好跑,省了多少距离……”徐鸿的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

  “那你说,真要是外星人打过来,咱们是跟他们死磕还是往外跑啊?”有人打趣道。

  “如果他们能打过来,一百年内肯定打不过人家,只能往外跑,美国人早就做好这个准备了,要不研究那个生物圈2号干啥?说是太空移民,说白了就是地球有朝一日待不下去了的话,好往外跑,结果证明小范围内的封闭生态环境是无法长期存在的,他们那个生物圈试验室不是连2年都没坚持住吗?这还不算中途换气的那两次。”

  “那你说,怎么才能在太空移民时重建一个象地球一样的长期存在的生物圈?”那人又不依不饶地追问道。

  “我刚才说了,小范围的不可能成功,像地球这样能够进行无限循环的生态系统是人力无法复制的,之前咱们也做过实验,用一个封闭的小环境,通过仔细的计算,让里面有生物,有植物,有水来达到自然循环,但是一某某个环节出现了缺失,哪怕是一点点问题,立刻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这个系统的彻底崩溃。

  人类以后在太空中飞行,根本无法保证环环不漏,就说我们的开舱出舱,都免不了造成水份与气体的流失,如此下去,气体与水份就发生了缺失。而这在太空之中是几乎无法补充的,要是让我制定计划,那就只有一种办法:

  找一个小一点儿的星球,从内部把它掏空,然后给它装上发动机,加速它的旋转,用离心力的方式模拟出类似地球的重力环境,把它改造成一个可以供一亿人生活的容器,在这样的范围之内,或许可以模拟出地球一样的生态系统来。不然的话,全是白搭。”

  “你可真是个疯子……”,从此之后,徐鸿便得了了“徐疯子”的绰号,虽然这个绰号明显充满了恶意,但徐鸿却乐呵呵地接受了下来,并且还把它当成了对自己思想活跃,能够想出异于常人的方案的一种褒奖,一种肯定,甚至常常以此自称。

  当徐鸿的计划又被淹没在一片吵闹声中时,周光达与孙卫国互相对视了一眼,把徐鸿的这个计划默默地登记了下来,会后,两人悄悄地把徐鸿叫到了办公室。

  “小徐,你在会上说的那个计划是认真的?还是脑子一热的想法?”周光达问道。

  “当然是认真的,如果外星人真打过来,或者地球发生了灾难待不下去了,想要全人类都跑出去是不可能的,而只跑出去千八百人口也不可能叫保存了地球的文明,况且跑出来的这些人如果数量过低,年龄比例和,性别比例是否合适,都是很要命的问题,缺了一环地球的文明都保存不下去。离咱们最近的恒星系统有差不多四光年,稍远些的超过十光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要想到达那里,恐怕得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所以我觉得要想在灾难中保存地球文明,只能利用星球进行大规模的人类搬迁,大家一边生活一边搬迁,美国人想象中的超大型的太空船,把人冷冻起来,迟早是要出问题的。”

  “你觉得这样的星球好找吗?”孙卫国问道。

  “好找,远的不说,月球就挺合适的,就是太靠近太阳系的内部了。不过太阳系内有那么多的行星,还有它们的卫星,找一颗符合要求应该不难办到。”

  “好,如果有朝一日真的到了这一步,我们会找一个合适的星球交给你的,随你怎么折腾都行,只要你能保证把咱们中华文明保存下去就行。”

  “好,孙副司令员,只要到时候我还活着,我就会尽力的。”徐鸿斩钉截铁地答道。

  徐鸿和孙卫国可能都不会想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一切真的发生,而且比他们想象的来得还要更快一些。


  (https://www.xdzxsw.cc/book/9227/5256863.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