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 第二百五十五章 琼州银行与银币(二)

第二百五十五章 琼州银行与银币(二)


  官员见领到的是十足银钱,也就放下心来。

  历来铸币都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虽然说大明朝廷在建立之初就严禁私人铸币,但同时又实行宝钞制度,又毫不节制的滥发,导致宝钞一度贬值成了废纸,还连带朝廷的信誉降到了冰点,最后还是只能发行铜钱,但期间多有停滞,根本不能满足蓬勃的经济发展,导致民间私铸成风。而且,随着隆庆开海,海外的金银涌入大明,让民间金银大增,银子也成了民间大额交易的主要货币。

  大明朝廷或是没想到,或是没能力,也就放任了民间对金银的使用。

  李岩作为地方实权派,发行货币原本就没什么阻碍,更何况,李岩还用的是白银,巧妙的避过了铜钱,即使在大义上也算不得亏欠。毕竟,来自墨西哥的西班牙银元也就是所谓的双柱银元实在是太多了,也没见朝廷管理过。

  在建立琼州银行并发行琼州银元的同时,李岩也禁止在琼州境内使用双柱银元。要想在琼州使用双柱银元,首先必须要在琼州银行换算成琼州银元。

  琼州境内的人对李岩的这个规定倒也没怎么在意,反正知道国公铸造的银币成分不错,却是符合价值两量就行了。

  事实上,琼州银行发行的银币主体材质自然是白银,占89,另外铜占10,锡占1。也就是说,一成多的利润已经被琼州拿去了。而九成的白银,也不能说李岩贪婪,实际上,无论是西班牙银元还是后世耳熟能详的冤大头,白银含量也都在九成左右。

  见到拿的是货真价实的银币,琼州官员都兴奋起来,甚至有一个经常接触西班牙银元的商贾之家的官员,拿起银元猛地一吹,放在耳边,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

  边上有人问,“你这在干什么”

  “我在听银子的声音。”那官员露出市井经常见到的那种带着一丝狡黠的表情。

  边上显然有人知道他的底细,急忙问道,“你听出什么来了”

  “声音平和悠长,确实是货真价实的银元啊,不逊于大佛朗基人的银元,甚至还要更好一些。”之所以声音更好一点,是因为李岩所设计的银元含有比较好的金属配比,让银元听起来更加的“银元”。

  众人对琼州出品的银元果然产生了很强的认同感,连带的,对琼州银行也保有好感。由于有些官员还是单身,又没到省亲的时候,并用不了多少银子,就将银币试着存在了银行,因为听说不用保管费,甚至还有利息。等到下个月月底,到柜台一看,竟然真的有三厘的利息。

  众人都沸腾了,毕竟,这是众人第一次见到什么事都没做,自己的钱就多了起来。他们可不知道什么叫庞氏骗局。当然,李岩也不屑于这么做。

  就这样,首先是琼州的官员争相将自己的俸禄存入银行,接着是民间的富户也眼红起来,为了那利息,也将藏在自家各个角落的银子铜钱什么的都取来出来,存到了琼州银行。

  然后又是小心翼翼的短期存储与取现,见没有任何问题,总算放下心来,开始将自家的老底都逐渐存到了银行,如此一来,琼州银行不仅有了充足的资本,更重要的却是终于赢得了信誉。随后,琼州银行将分部逐渐开拓到广州、杭州、苏州等重点城市,虽然要少量的收取一点异地取款费用,但极大的方便了商人的商业往来,更因此减少了旅行途中携带现金的担惊受怕,与沉重的运输,因此商人对琼州银行的态度由怀疑转向支持。再加上琼国公的信誉保证,于是,琼州银行仅仅建立一年,就吸储超过一千万两白银,由此可见,大明的有钱人还是不少的。

  而且,李岩的白银可不仅仅是来自自身的积累与国内的储户。

  虽然说,李岩的规定只是在琼州境内限制使用双柱银元。但别忘了,李岩还控制着北大员呢。经过此地的往来船只都要在此接受检查与收费,这样一来,还有什么西班牙银元涌入大明境内

  你们的银币想要进入大明境内购买货物,可以。但本国有了诏令,禁止别国银币在本国流通,想要有银钱,很简单,首先将自己的银币存入琼州银行在大员的分部,并按照重量进行换算。

  基本上呢,西班牙银元大约27克,而琼州银元大约37克。若是等重量交换,应该是一枚琼州银元换137枚西班牙银元。但琼州银行却是规定一枚琼州银元换取15枚西班牙银元。

  西洋商人大呼不公平。

  那当地银行负责人却说道,“你们的银元成分不纯,自然要有一点火耗。”

  “可你们的银元难道就是纯银的,我看也不是吧。”那商人强自反驳。

  “可你们在大明购买的却是货真价实的大明商品,至于其它的,不是你们所需要知道的。若不愿意,你们可以直接回去了。”那负责人脸色已经转冷。

  那老外很想直接走出这个门外显示自己的不满,可是看到边上那些带着意味深长微笑的同行,自己却强行咽下了这口气。所谓同行是冤家,自己走了,可不就是便宜了这些同样要在大明采购的西方人,甚至是自己的同胞要知道,自己这么空手回去,可是将自己的市场拱手让给了别人,毕竟,市场就那么大。再加上远洋贸易那丰厚的利润,这么一点折损,相比较随后的利润,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是置气的事情么

  那商人赶紧将自己的不满情绪压下去,满脸堆笑的对那该负责人说道,“您说得对,就依照您说的,兑换你们的银币吧。”

  结果,李岩在国内铸造银币所获得的利润,一年不到十万,在小小的大员,却能获得十倍的利润。这还是在郑成功眼红之后,分得了一部分利润的情况下。郑成功不知道什么政治经济学,在李岩直接将自己在大员通过汇兑产生的盈利三成交给他后,也就绝了自己铸币的念头,在他看来,这就接近不劳而获了,何乐而不为呢。

  就这样,琼州的银币,在悄然之间,已经占领了整个大明的市场,尤其是江南地区,没见过琼州银币的人,微乎其微。


  (https://www.xdzxsw.cc/book/88959/5037239.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