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 第二百三十三章 宋献策的安南之行(一)

第二百三十三章 宋献策的安南之行(一)


  琼州发展工业,最大的难题就是缺乏燃料,或者准确的说,是缺乏优质的煤矿。

  学过地理的都知道,煤炭大多位于中国的北方,尤其是山西,就是中国的煤都,当初,暴发的山西煤老板可是牛气冲天到了极点。而江南,只有一个六盘水,煤炭的储量还算多。只是,贵州地形复杂,距离遥远,别的不说,运输,就是一个最大的难题。

  不过,作为后来人,李岩肯定不会将目光局限在大明,之前,从越南的鸿基购买煤炭就是一个尝试。只是,越南的后黎朝郑家,似乎有些飘了,已经不大将此时的大明看在眼里了。

  1405年,安南发生叛乱,陈氏王朝被推翻,陈氏的后裔到了明朝首都南京,向永乐皇帝哭诉自己家族被黎氏谋朝篡位、大肆屠杀的惨况。雄才伟略的永乐大帝,自己虽然是叛贼转正,却看不得别的叛贼好,果断决定,出兵安南。

  安南人顿时吓尿了,赶紧上表谢罪,表示要迎接陈氏后裔回国登基,还回王位。谁知道却是安南人的计策,直接断送了陈氏的后裔连同明朝的五千精兵的性命。

  整个大明都怒了,被越南猴子算计了,谁能忍?1406年,一支号称八十万的大军投鞭断流,很快就攻克了安南都城。

  随后,大明也不管陈家子孙,直接掌控了安南北部。

  不过,安南虽然有很长时间都是中原王朝的直属地,但之前毕竟自立了几百多年,早已经养成了不同的民俗,有了独立的国家意识,那还甘心接受大明这个后爹的统治,即使这个后爹有钱,安南人情愿当无拘无束的猴子也不当受人摆布的人。

  从1407年攻占安南开始,一直到1426年的二十多年间,安南一地不断涌现地方反对势力,让明朝的军队疲于应付。

  1418年,黎利在蓝山起义反明,自称“平定王”。黎利听从少尉黎只的建议,于1424年起先占领越南中部地区,再占领东都(今河内),黎利于1427年(明宣德二年)将明朝逐出越南。

  新即位的大明宣德皇帝也不想在安南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继续耗下去,主要是不值得。大明为了在此维持驻军,每年都要消耗超过300万两,而从安南收到的赋税,每年却只有区区七万两,严重不成正比嘛。明朝放弃直接管辖越南,改封黎利于1426年所立之傀儡君主陈嵩为安南国王。黎利却在将明军驱逐之后,干掉了陈嵩,自己当了皇帝。

  不过,随后有些小插曲,期间有权臣莫登庸篡位,建立莫朝,拥护后黎朝的大将又在南方续建了后黎,随后,越南进入南北朝时期。虽然最终后黎朝再次统一集合整个安南,但却因为权臣对峙,事实上再次分裂为南北方:北方是所谓的郑主,南方是阮主,其实就是两个权臣家族再次瓜分了安南。

  这就是此时安南的现状。此时北方的郑主是郑梉,与此同时的阮主则是阮福濒,就是郑梉,凭借自身凌驾于南方数倍的实力,曾于1627年发动征讨阮主的战争,是为郑阮纷争之始。

  与此同时,莫朝在高平的势力也被郑家屡次打击,势力大减,再不能对郑家造成威胁。南方的占城势力,虽然经过了阮家的不停打击,却依旧占据着宾童龙地区的领土,势力虽小,却是半独立的状态。另外还有所谓的保主武氏家族世代镇守宣光地方。

  四分五裂的状态,自然利于敌人火中取栗。

  李岩虽然最终的目标是狠狠的将郑梉打击一番。但最先的动作,却是派遣使者前往南方的阮福濒处,展开了远交近攻。

  这次的外交特使,不出意外的,还是宋献策。宋献策终于高升了,成了工部侍郎,这可是仅次于尚书的重要职衔,虽然依旧是副职,没什么卵用,宋献策也不可能前往南京。但职位的提升,也代表着话语权的加重,宋献策内心还是欢喜的。要说宋献策能够得到高升,还是李岩的功劳。这一次,无论是李定国、李过还是郑成功都凭借着所谓的“开疆拓土”之功,成功的当上了封疆大吏,且是妥妥的一方土皇帝,让大明朝廷满不是滋味。毕竟,朝廷得到的只是名声,而这些军阀却是获得了实利。

  不过,李岩的表现倒是让朱慈烺满意。因为,李岩并没有寻求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依旧固守着琼州那个“穷乡僻壤”,似乎无欲无求的模样。

  朱慈烺虽然不相信李岩就如同表现的那般云淡风轻,但无论如何,李岩的表现挑不出什么毛病了,相当的表现了“大明郭令公”的忠君风范。虽然说,李岩事后主动交出了最高统帅部副统帅职衔这一最重要的职位,并被朝廷顺势收回,但必要的补偿还是要的。否则,光是一个刻薄功臣的名声,就足以让朱慈烺难以忍受。

  为此,朱慈烺虽然没有给李岩加官进爵,因为已经加无可加,否则就只能封王了,这无论是对李岩还是对朝廷都是不能接受的。为此,朝廷只能在其他方面给予补偿,比如加封朱媺娖所生的儿子,也是他的外甥为伯爵。另外,李岩的部下也多有封赏,比如,宋献策就被提升为工部侍郎。

  这次,宋献策就是以大明朝工部侍郎兼琼国公代表的双重身份访问的安南郑主所在的顺广地区。

  宋献策原本对于安南一个割据势力是不以为然的。但是,仅仅是第一个落脚点,会安港,就让宋献策大吃一惊。并不是因为会安港很大,实际上会安港根本就无法与大明的宁波甚至松江等港口想比。但最让宋献策吃惊的是,来到了会安,竟如同来到了一个大明城市,汉字的招牌比比皆是,期间时不时就能听到闽南语闽南语。谁都知道,东南亚的城市,想要繁荣,离不开汉人。一个城市是否繁荣,最简单的一招,就是看它汉化程度如何?而会安港,汉化程度出乎意料。


  (https://www.xdzxsw.cc/book/88959/5037217.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