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 第二百二十章 姜瓖坐困愁城

第二百二十章 姜瓖坐困愁城


  然而,当大明试图约束自己的兵马停止进军之时,满清却几乎将所有的兵力放在了大同。只因为,他们都认识到,相比较看似重要的江南,京畿腹心之地才能真正威胁到自己在神州大地上的统治所在,连腹心之地都不稳,还如何能够延伸自己的统治?

  即使是最强硬的多尔衮,以及一直在满清君主面前鼓吹定鼎中原、最早一批主动投奔满清的老牌汉奸、被誉为“文臣之首”、在多尔衮当政后一直因为忠心于旧主,以致被打压的范文程等人,内心其实都已经明白,大清锐气已丧,已经丧失了一统神州的机遇,蛇吞象已经不可能实现。最佳的选择,也不过是仿效辽金,与南方的大明再分天下。至于再次一统,只能在看机遇。

  然而,即使多尔衮的雄才,范文程的的智慧,也知道,想要南北对峙的前提,是自己在军事上一定要占有先机,否则即使谈判成功,也必然代表着要失去许多。

  所以,满清再次发动了自从入关以来的第二次全族征兵:下至14儿童,上至60花甲,全部入役,务必在最短时间拿下大同这一关系满清生死的战局。

  在满清,虽然有太多不服多尔衮的达官贵人,但还是不得不对多尔衮的举措进行大力支持,只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汉人集中力量进行反攻,他们将死无葬身之地,因为汉人不会允许一支曾经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毫发无损的退回祖居地,继续威胁汉人的统治。就比如,当初大明将蒙古赶回了漠北,就以为尽了全功,却不成想实力犹存的蒙古对入主中原的雄心依旧不减,为此,永乐大帝不得不倾国之力再次北征,直打得蒙古人分裂、几十年内都不能威胁到大明为止。

  此时的大明,无论三李还是郑成功等人,都是一时人杰,岂会犯明初的错误?因此,满清在濒临灭族的威胁下,爆发了最大的潜能,竟然从关外又调来了三万年龄跨度极大的兵丁,要知道,在此时的关外,鞑子的人口也不过七八万人。

  关外的鞑子都如此拼命了,关内的鞑子就更别提了,几乎所有的男人都被抽调一空,又是一支五万人的满族兵成型。

  不仅如此,多尔衮还严厉责成蒙古人也要出兵,他的威胁语也很简单,“汉人都知道,你蒙古是我大清入主中原的最大助力,现在,我大清遭遇危机,若一旦失利,你们也别想讨的了好。”

  被逼无奈的蒙古人,也不得不贡献了一支七八万的兵马,全力南下。

  此时,姜瓖却正在做着反清盟主的美梦呢。由于山西的形势一日千里,让姜瓖有了一种错觉,那就是自己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即使看似彪悍的满清也对自己毫无办法,而自己也即将以光复山西首功之臣的身份进入大明朝堂,一个真正的封疆大吏就此产生了。

  此时,宋献策却在他的耳边喋喋不休的说着李岩的要求,“大同城看似坚固,似乎坚不可摧,但毕竟身处京畿腹地,鞑子倾尽全力也要将大同拿下,为将军计,还是尽快兵力西移,直抵陕甘,陕甘也有大量的反清义军,一旦将军抵达此处,则反清势力实力大增,必可将陕甘建设成一个坚固的反清阵地。如此,大明将从南、西两面包围满清,在战略上占有主动的优势,再次一统也就容易了许多。”

  姜瓖显然对宋献策的话不以为然,“我大同乃九边之一,曾经屡次大败鞑子的入侵,从未被鞑子攻陷过,更何况现在鞑子势弱?只要南方大明的友军趁着满清势力空虚,直抵京师,如此,我大同危机自解,且鞑子的京师也可轻松为我军所占,岂非一举两得?”

  宋献策苦笑,“这姜瓖也太骄傲了,难道他就如此相信自己的实力?还有如此的相信明军的实力?”

  其实并不是姜瓖太自信,而是舍不得自己的一切。须知道,姜瓖的身家性命,一切的一切,都在大同,离开了大同,姜瓖与他的士兵就成了无根之萍,哪还有独霸一方的实力?

  又是一番苦劝无功后,宋献策无奈南返。

  听到宋献策的汇报,李岩心中苦笑,“看来,历史确实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边上,宋献策只是听到零星半点,询问道,“子固,你在说什么呢?我宋献策都听不懂了。”

  李岩苦笑道,“我是说,大同快要不保了。”

  宋献策点头,“正如子固所言,大同地处北方,远离江南,很难得到我们的支援,又是毗邻京畿,威胁之大,满清岂能不知?我们南方的战事越顺利,却越是加速大同的败亡。”

  “是啊,满清为了尽快稳定局势,自然要以最短的时间攻陷大同。我们除非立即北上京师,否则,大同的陷落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李岩瘫坐在椅子上,有气无力的说道。

  事实也是如此。

  不提李岩知道事不可为,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即使是李过还是李定国都希望完成既定目标,比如占领荆州或者是武昌,这不仅代表着功劳,还代表着实际利益。因为朝廷允诺,他们可以获得新占区十到十五年的税收,这对于他们来说诱惑就太大了。

  然而,无论荆州还是武昌,都是一座军事重镇,城墙坚固且守备森严,清兵在放弃了其余据点后,集中兵力,这两个地方兵力并不十分匮乏,又岂是那么容易拿下的?

  就这样,明军各自私心,清军却是全力以赴。大同城的结局其实已经注定了。

  山西境内的义军倒是比较踊跃,他们知道,一旦大同陷落,腾出手来的满清必然不会放过自己,但无奈的是,这些义军大多是普通百姓,未经训练,又如何对抗满清的虎狼之师呢?倒是让满清围点打援,歼灭了大半的义军。

  坐困愁城,姜瓖才明白李岩的苦心,然而,一切都迟了。


  (https://www.xdzxsw.cc/book/88959/5037204.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