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 第一百六十一章 煮熟的鸭子也能飞(一)

第一百六十一章 煮熟的鸭子也能飞(一)


  众人想到了徐达的先例。徐达也有几个孩子,但按照礼法,肯定是只有一个孩子能继承爵位。但由于靖难之役,明成祖封了亲近自己的徐增寿为定国公,除此以外还有长支一脉的魏国公爵位被继续保留,徐家从此就是是一门两公,但这是两代人努力的结果。而李岩家族呢,眼见得是在李岩的子女辈就能实现一门两公的目标,怎能不让外人羡慕?

  作为父亲,李岩自然是希望自己所有的子女都能享受荣华富贵。然而,伴随圣旨而来的还有另一道消息,那就是傅冠也去职了。之所以用“又”字是因为距离黄道周去职不过一年多时间,而傅冠在任上其实干的相当出色,将风雨飘摇的大明朝廷经营的也算政令通畅,在李岩的支持下,对地方也有一定的压制作用,让地方不至于完全游离于朝廷之外,维护了大明形式上的统一。可以说,此时的大明,是离不开傅冠这样一位善于修补的裱糊匠的,李岩更离不开这个盟友。即使朱慈烺表面上给予了自己荣耀,也弥补不了失去傅冠这个盟友的损失。毕竟,子孙的荣耀可以自己争取,但盟友的失去却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大计。

  因此,李岩一听说傅冠离职,心头就是一咯噔。虽然说,傅冠去职最得利的是丁魁楚,但任何人都知道,若没有某人的首肯,以丁魁楚的能力怎么可能扳倒傅冠?而且,虽然表面上对付的是傅冠,但是,他们的终极目标是谁,大家也是一目了然。因为,朝廷中人都知道,李岩与傅冠形成了事实上的联盟关系,任何一人去职,对于另外一人来说,都是少了一个依仗,对于以后施展抱负都是难上加难。

  “看样子,朱慈烺对我也是起了忌惮之心了。”李岩沉思着。不过,宾客都在欢饮,李岩也不好打断大家的雅兴,还是要招待众人一番。一直到李岩有些头晕的时候,方才借口已经酒醉,返回自己的书房。同时,也请来了大奸人王坤。

  王坤显然知道李岩会找自己,早早就在一侧等待着。虽然是此时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处于太监职业生涯的顶峰,但王坤一向在人前表现的十分谦恭,面对李岩这样的实权派更是如此。因此,初一见到李岩,就是一个长揖,“王坤恭贺国公爷喜添龙凤。”

  李岩赶紧走几步,扶起王坤,说道,“李岩与王公公是患难之交,交情始于微末,与旁人截然不同,王公公何须多礼?”当初李岩与王坤合谋,逼迫黄道周离职,因此李岩才会说与王坤是患难之交。

  王坤面上果然露出笑意,“国公爷依然记得与王坤的情谊,让王坤也是感激万分。”两人相互客套了一番。

  随后,李岩进入正题,“傅首辅去职,想必是另有隐情吧?”

  王坤不仅知道其中的隐情,自己更是深深的参与其中,但面对李岩又怎么可能说实话?说谎话才是太监们的必要、且最擅长的技能,“王坤虽然不甚聪明,对朝政也不大了解,但知道傅首辅去职对朝廷影响极大,因此也派人稍作了解,就此前来禀告国公爷。”

  当即就将丁魁楚上蹿下跳的种种举动描绘的活灵活现,却将自己甚至与朱慈烺撇开的一干二净,撇清他自己是必须的,之所以还撇开朱慈烺,是因为他知道朱慈烺是自己唯一的依靠,出卖朱慈烺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

  李岩听着王坤这个奸人的描述,自然不可能完全相信,甚至已经脑补出丁魁楚是如何利用王坤与朱慈烺搞掉傅冠的首辅之位的。无非是利用一些简单的贪腐案,让傅冠声名狼藉,自顾不暇,再由朱慈烺出面,好言安慰,其实却是逼迫傅冠自动离职。傅冠此人,李岩还是比较了解的,虽然算得上是一名干练的官员,但更多的时候,傅冠却是一名名士。名士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那就是爱惜自己的名声。一旦自己的名声遭受损害,即使不当官,也在所不惜。

  傅冠这名忘年交在朝堂的最后几天,想必是饱受煎熬,李岩只觉得内心都为他感觉到难过。然而,当务之急,却是要面对丁魁楚上位造成的不利局面。

  想到与以前丁魁楚发生的种种矛盾,一旦丁魁楚成了大明首辅,虽然不能威胁李岩的地位,但给李岩使小辫子,拖李岩后腿的事情还是做得出来的。因此,为了大明的利益,也不能让丁魁楚这个只顾自己的小人当大明的首辅。

  其实,在大明想要搞掉一个人还是比较容易的。李岩在后世也曾经研究过大明的官场,从明朝中后期,大明的官场可以说就是伪君子当道。他们一面表面上人人都是正人君子,进入官场也是为了致君尧舜,宣扬所谓的君子政治。但实际上,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罔顾朝纲与人伦,至于普通给百姓的死活更是不在话下。就比如被人称为贤相的徐阶,一面享受士民的赞叹,另一方面却在家乡大肆圈地,超过四十万亩,远超严嵩。想一想,即使是所谓的名相都如此贪婪,更何况普通的官员?所以,崇祯哀叹,“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虽说一定程度上是为自己开脱,但也说出了部分实情。

  既然大家屁股底下都不干净,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也没什么好犹豫的。第二天,有关丁魁楚贪污的事情就上了《新明日报》。上年列举的事例还非常详尽,比如丁魁楚在琼州购房就花了十万零五千两,在广州等地也有不少田产,据估计不下五处。这些房产总值不下四十万两,更有金银珠宝、各种字画加起来不下百万两。文章最后指出,丁魁楚家族虽然不小,但论财富不过一乡间普通地主水平,再考虑到大明的俸禄,即使是一品的首辅,俸禄不过每月87石,试问,丁魁楚是如何取得如此多的家财的?


  (https://www.xdzxsw.cc/book/88959/5037144.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