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水浒终结者 > 四百二十二 以二敌百

四百二十二 以二敌百


  九月中旬,冬天将至,北地天气已经十分寒冷。

  方天定又回到了潼关前。

  潼关,关中东大门,地势险要不必多说。

  关墙前,数千将士各持刀枪,列阵而立。

  兔兔太累了突破苏州普通人中打马举枪出阵,喝道:“杨志,何故随着宋江,做这缩头乌龟!”

  杨志直把钢牙紧咬,紧握着长枪不说话。

  若是可能,他真恨不得把这个本家捅出七八十个窟窿来。

  只是不可能。

  自从明军到达,不论怎么挑衅,宋江只是号令诸军严守,禁止任何人出关接战。

  杨沂中继续喝骂道:“妄你自称杨氏分支,令公先祖之后,你便是如此重振我杨家门楣的?

  我告诉你,继续跟着宋江做乌龟,我将代表杨家把你这一支除名!”

  杨志猛然瞪眼,看向宋江,道:“使相,且容兄弟出关厮杀,哪怕战死当场,也好过让杨沂中小觑了。”

  “兄弟,切勿中了那厮的激将法。”劝了一句,宋江又道:“他杨沂中不过贼人伯爵,兄弟乃是正朝防御使,地位如何比他低了?

  那厮何德何能,敢为杨家正统?

  我以上奏朝廷,请陛下降旨追封杨令公,兄弟也自有封赏。

  假以时日,兄弟得登高位,定能重现令公风采。”

  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然而心里美滋滋。

  杨沂中逮着杨志各种怼,两人定然要分个生死高低才能罢休。

  再则,明国中有杨沂中、杨再兴两个,而且本事、地位都不低,杨志去了,只能算是杨家老三。

  到时候,杨志还能说自己是杨家主家?

  这可不是他说是就是的,归根结底,还是身份地位决定高低。

  如此,杨志安能投降明国?

  若想压过两人,杨志只能抱紧赵宋的大腿,也就只能听从他宋江的安排。

  因此,杨志恨恨地一拍墙垛,交割了防务,回营去了。

  城下,见杨志离开,杨沂中也无计可施,只得打马而归。

  “陛下,宋贼只在关内据守不出,臣无能,无法攻下此关。”

  方天定摆摆手,道:“潼关之险,天下闻名,你又未曾倾力攻打,拿不下来实属正常,非战之罪。”

  “多谢陛下体谅。”杨沂中拱手道。

  他到达关下,已经三四个月,寸步未进,损耗颇多。

  试探性攻击十一次,折损军兵三千,总攻一次,损兵两千。

  八万大军屯兵在此,每日消耗的钱粮如山似海,各种物资不计其数。

  若是换在赵宋,他早该被撤换了。

  严重些,甚至被夺职下狱问罪。

  罪名也很简单,作战不力、纵贼做大、拥兵自重。

  好在,这些都在计划之类,方天定并无责怪。

  收兵回营,方天定又安抚了全军将士,继续往南而去。

  一路走一路看,十月中旬到了武关下。

  武关,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并称为“秦之四塞”,乃荆襄入关中的咽喉,位置十分紧要。

  且,武关本身也十分凶险。

  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倚岩崖,南临绝涧,河水环东、西、南三面,城址横出河心。

  城东有四道岭,特别是吊桥岭高且陡峭,“上山一道,不容并骑”,为武关屏蔽,故史称其为“关中东南门户嗟不误也”。

  其关城周长3里,城墙用土筑,略成方形,东西各开一门,以砖石包砌卷洞。

  关西地势较为平坦,方便宋军调遣运动,关东延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明军进兵不易。

  “因此,我军屡攻不下,徒自损兵折将,请陛下降罪。”方貌请罪道。

  方天定亲自扶起方貌,道:“三叔不必如此,此关险要,朕也看在眼里,非寻常能下。”

  关胜插话道:“好教陛下得知,我军初到时,连日搦战,折彦质也曾引兵出关应战。

  被斩杀了十余大将后,便闭关不出,任凭我等如何挑衅,只当不知,实在无可奈何。”

  不得不说,赵佶的确选了两个称职可靠的看门狗。

  宋江不必多说,就要和方明死磕。

  折彦质全家,不,全族都握在赵宋手中,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是绝对不会投降的。

  “嗯!”方天定微微颌首,道:“即如此,暂且罢兵,等待利州路消息便是。”

  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大体意思为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其险要,便在于古函谷关和武关。

  宋军守住这两处,明军若想进入关中,只能走大散关或者萧关。

  萧关位于西方,以现在的形式,必须绕路吐蕃或者西夏才能成行。

  即使到了萧关,也不比潼关或者武关好打。

  所以,拿下利州路,走大散关便是最优的选择。

  前提是,种师中愿意投降。

  哪怕种师中不降,还有孙立这步暗棋。

  两路都不行,那就慢慢耗呗。

  别看赵宋占据了关中,却没有秦国的战斗力,而且方明也不是内讧不断的六国,拖也能拖死赵宋了。

  方天定问道:“可把西夏入侵的战报送去?”

  方貌道:“折彦质接了,并未回话,态度未明。”

  按下心中失望,方天定道:“抽调两万兵马,前往沧州,准备接手幽燕之地。”

  “是!”众人立刻振奋起来。

  幽燕失落数百年,终于要重归中华,实在让人兴奋。

  方天定看向娄敏中,道:“荆湖两路的农业开发,进行的如何了?”

  娄敏中道:“经过半年努力,已开垦良田二百余万亩,两湖成为粮仓,指日可待。”

  “善!”方天定赞道:“江南之地,广种棉花,国内粮食产量变少,已成定局。

  两湖水利发达,土地肥沃,当可成为有效补充。”

  “陛下放心。”娄敏中道。

  方天定抬手,道:“两湖路已经上了正轨,卿且举荐一二可接任者。”

  娄敏中一怔,道:“两湖路安抚使,职责甚大,若所托非人,恐坏了陛下计划。”

  “如此,两路便各设一屯田使,继续田地开垦事宜。”顿了顿,方天定又道:“幽燕之地久离中华,卿往抚之。”

  娄敏中立刻拜道:“臣定当肝脑涂地,死而后已,不负陛下重托。”

  娄敏中意识到,这大概是他在地方上最后的职使,三五年时间管好幽燕,正好回京任两年某部主官,然后接任宰相。


  (https://www.xdzxsw.cc/book/87394/4990039.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