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不那么纯真的年代 > 第一百九十四章 知产律师

第一百九十四章 知产律师


  “他不是凯能资本的合伙人吗,什么时候又成了你老师了。”

  安志远走后,张十三好奇的问邓佳怡。

  这个老安真是越来越神秘了,虽然投资公司的高级合伙人也是一个很牛逼的职位,但是跟北大老师比起来,社会地位还是差一点。

  没想到他却把这个身份藏得严严实实,一点也不像一个合格的商人,上辈子的马首富可是一直称呼自己为乡村教师代言人呢。

  “我上学的时候他就是老师了,当时只是听别人说他在外边还有几分兼职,但是并不知道具体在哪里工作,当时我也不关心这个。”

  听点邓佳怡说完,张十三理解的点点头。

  大学老师在企业兼职的情况非常常见,别说兼职了,就是自己开公司的也不在少数。

  尤其是专业领域里的大牛,身兼多职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你觉得他的水平怎么样?”

  “挺厉害的,至少他上课的时候几乎没有人逃课。”

  邓佳怡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那就了。”

  张十三放心了不少。

  毕竟是顶级学府,北大老师的专业水平绝对不用怀疑。

  不过知识是一回事,能力是另外一回事,安志远能做到没人逃他的课已经足够证明他的能力。

  参观完公司之后,安志远针对爱评的rn现状提了几条意见,大部分都很中肯,甚至让张十三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但是也有几条超出了他的设想,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真不好分析。

  比如说安志远提议把辅导班评价功能独立成一个新的站,只在爱评保留入口,但是项目划归家校通。

  做教育就好好做教育,做餐饮就好好做餐饮,有时候适当的做做减法,更能保持站的专业性。

  再比如他还提议先把团购功能上线,再考虑rn的事情,而张十三原本的打算是融到钱之后,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团购活动。

  因为团购的模式太好模仿了,在天朝,只要某种商业模式露出一点成功的可能性,用不了一周的时间遍地都是模仿者。

  上辈子发生在2010年的千团大战,就证明了这一点。

  所有团购站的鼻祖,美利坚“rpn”在0年底创建。

  然后满座照抄“rpn”的模式,作出了天朝第一家团购站,一上线就露出了盈利的苗头,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之后短短一年之内,整个天朝总共上线了一千多家叫得上名字的团购,美团、糯米、拉手等等,都是这时候创办的。

  不仅搜乎新娘人人开心等各门户站以及社区站参与到里面,连一些名不经传的个人站长也干折腾一下。

  到了2011年下半年,全天朝所有的团购站数目已经膨胀到了5000家,几乎每个城市都注册了好几家。

  等各大站的竞争到了白热化的时候,一家卖米线的苍蝇小店,一天就能接待一百多个业务员,比顾客还要多,据说这事还上了洋葱新闻。

  如此折腾不但弄得商家烦不胜烦,各个站的人力成本也到了极限,尤其是很多小站为了拉拢商家,后期已经把佣金降到接近免费,完全就是赔本赚吆喝。

  所以等到了11年底12年初资本寒冬来临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有成片的公司因为亏损而倒闭。

  而且当时的团购站还是以贩卖线上商品为主,类似于淘淘的聚划算和拼夕夕的砍价拼团功能。

  但是张十三根本没想线上线下都要兼顾,能做好一个就不错了,很多时候并驾齐驱,真不如一马当先。

  不过到底怎么才能保持站的独一无二呢?张十三真是愁的要死。

  “哎,你说站能申请专利吗?”

  围着办公室转了好几圈,他突然停下来向邓佳怡问道。

  “法律的问题我不懂,这种事情你不是应该问律师吗?”

  “我真傻!”

  张十三一拍大腿,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解决。

  不过他只认识帮自己办抢劫案的王律师,按说王律师是刑事律师,也不知道他懂不懂知识产权的事情。

  “王律师,你懂知识产权或者你认识知产律师吗?”

  “哪方面的?著作权、商标还是专利?”

  电话那头的王律师是愣了一下,或许是没想到张十三问这么小众的问题。

  张十三:“专利。”

  “我好像还真认识一个,不过不知道他还在不在国内,张总你稍等,我帮你联系一下。”

  果然最了解同行的永远都是同行,没想到他还真有这方面的资源。

  “好的,麻烦王律师了。”

  张十三道了谢之后就挂了电话。

  刚看完两份文件,电话又重新想起来了,拿起来一看,正是王律师打回来的。

  “张总,我帮你问了,我那个同事还在北都,你记一下他的联系方式,严峰,电话是13。”

  “好的,我记下了,谢谢王律师。”

  按照天朝的法律规定,律师想接案子,必须要找个律所挂靠一下。

  所以虽然王律师和严律师在一个律所,但是两人还真不怎么熟悉,顶多就是点头之交,除了一些基本情况,王律师并没有给张十三提供特别有用的消息。

  “喂,你好,请问是严峰吗。”

  张十三急切的想解决团购站的问题,挂了王律师的电话,立马给严峰打了过去。

  “我是王律师介绍过来的,我的名字是张十三。”

  虽然两人不熟悉,但是王律师依旧给严峰打过招呼,所以张十三的电话并不算突兀

  “我这有一些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想向你咨询一下,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方便。”

  严峰也正好闲着,所以两人很快就约定好了见面的时间地点。

  “好的,那我们不见不散。”

  “车借我用一下,王律师介绍的那个人正好在附近,我现在过去,有事给我打电话。”

  早上张十三骑着摩托车来的公司,出去谈事情肯定不合适,只好拿了邓佳怡的钥匙,驱车赶往北四环的中关村。

  此时的中关村虽然没有十年后那么高端大气,但是也已经初见规模。

  哪怕10号线还没建成,依旧不影响它成为北都乃至天朝互联行业的聚集地。

  张十三来到了跟严律师约好的创业咖啡店,店里除了侍应生之外,只有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在角落坐着,看气质应该就是自己找的人没错。

  “严律师?”

  张十三上前打了个招呼。

  “张总你好,我是严峰。”

  “你好。”

  我了一下手之后两人斜对着坐下,直接进入了正题。

  “不知张总具体有什么需要咨询的。”

  “主要是关于专利的一些问题,对了,不知道严律师是怎么收费的?”

  “咱们当闲聊就好,涉及到具体业务,再谈收费的事情”

  张十三想通过律师费侧面衡量一下严律师的水平,没想到对方根本不接招严律师也怕张十三想当然,说多了浪费时间。

  “哪能让您白忙,咱还是公事公办吧,你说个价格就行。”

  张十三再一次问道。

  “咨询费一小时一千,其他的业务按照工作量不同收费也不同。”

  一千一小时不算贵也不算便宜,主要是知产太小众,在天朝几乎没有永无之地。

  “嗯,是这样的,我想问一下站能不能申请专利?”

  “一般的站内容可以申请外观专利,也可以申请著作权保护,如果涉及到一比较新颖的方式方法的话可以申请发明专利,当然,因为各个国家的规定不一样,同一个方案可能有的国家能申请,有的国家不认可。”

  严律师言简意赅的介绍了一下站与专利的关系。

  “站也是可以申请发明专利的?你能举个例子吗。”

  其他的张十三大体上都知道,不过关于专利的事情他还真不太清楚,否则也不会过来面谈了。

  他一直误认为专利,必须有实物产品才行,没想到连方法也可以申请发明专利。

  “千度的李罗宾拥有的超链分析技术,就是一种技术专利。”

  听严峰这么一说,张十三想起来了,貌似李罗宾还真是有这么一份专利在手。

  这个专利可以说是现代搜索引擎的奠基石,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基础技术的支撑,百度才能从一家窝在宾馆里的创业公司发展成为一个600亿美元市值的互联巨头。

  这件事早就被各种鸡汤文和成功学故事写烂了,只不过张十三一时没反应过来。

  “那国际专利严律师你了解吗?”

  既然知道了新颖的方法也是可以申请专利的,张十三的胃口一下子大了很多。

  专利就是防君子不妨小人的,天朝根本不讲究这东西,即使侵权了,也赔不了几个钱,还不如提前设好套,到时候坑洋鬼子的钱去呢。

  “正式介绍一下,严峰,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伯克利大学对知识产权方面的研究一直走在美利坚前列,同事本人拥有天朝律师和加州的律师双执照,”

  严峰有点儿自傲的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学历和资质。

  “另外我们平时说的国际专利主要是美利坚,欧盟和扶桑国这三个区域,如果你希望万无一失的话,还可以申请鹅国和棒子国的”

  严峰端起咖啡,抿了一下后说道。

  “其中美利坚欧盟和扶桑国的专利申请费用一般都在500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申请这三个国家的话,大约需要0美元。”

  张十三又开始肉疼。

  申请三个国家就需要15000美元以上,也就是10到15万元人民币,这么算下来,可真是不便宜。

  不过考虑到未来的收益,他还是决定把各个国家专利申请下来。

  同时也对严峰产生了不小的兴趣,此时的天朝并不是特别重视知识产权,所以知产律师一般情况下还真没什么用处,这可能也是严峰想要出国发展的理由。

  但是知产对张十三来说却是大不一样,既然方式方法能申请专利,那么他脑海中的点子可是一抓一大把。

  跟物理化学这些专业学科不一样,界的技术壁垒并不是很明显,技术没法保密的情况下,那么构建自己的专利池绝对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听王律师说你打算出国,不知是工作原因还是私人原因,如果是工作原因的话,我这里可以给你提供一个r,薪酬你放心,肯定不比你现在的差,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我旗下公司所有的知识产权业务。”

  “感谢您的好意,让我再考虑一下。”

  严峰并没有立即接受张十三的邀请,虽然他还是想留在国内,但是连张十三公司的状况都不知道,就这么定下来的话也太草率。

  “那好,我等你消息。”

  “正好我这有几个方案,想要委托你申请一下三大区的专利,你看你什么时候有空去我公司一下。”

  其实只凭着一面之词,他也拿不准严峰的水平到底怎么样,所以还得看看真章才行。

  “明天可以吗?”

  “那就说定了。”

  张十三也不气馁,没一口回绝就挺不错了,对于真正有才的人,他早就做好了三顾茅庐的心理准备。

  两人告别之后,张十三就回到公司整理方案,严峰也要去律所准备保密协议的事情。

  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情况下,除了傻子之外谁也不敢把方案详情告诉一个陌生人,相比起职业道德来说,还是合同和法律更靠谱一些。

  虽然很是肉疼,但是张十三并不是很担心资金的事情。

  莫莉已经去了永兴坐镇,林平的分店转让工作也开始筹备,比起义州来,这两个城市的经济情况更好,收益肯定比义州分店要高不少。

  再说申请专利也不是说一时半会儿就能搞定的事情。他有着足够多的时间来筹钱。

  只恨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太低了,一直在七之间晃悠。

  不过只要专利申请下来,他有足够的把握,千倍万倍都把专利费挣回来。

  不说别的,单就是把一种基于或囊括手机电话本的即时通讯方法和系统这个基础性的专利买下来。

  什么spp、微言、微语之类的,就等着凉凉吧。

  顺便解释下这个专利的含义,它只有一个功能,通俗点来讲就是根据手机号码添加好友,然后依靠络建立即时通讯。

  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不那么纯真的年代》,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https://www.xdzxsw.cc/book/84691/4627572.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