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蒸汽大明 > 122.太后

122.太后


  她当然知道拜伦。

  只是历史上, 拜伦虽然是知名诗人, 是参与希腊民族起义的英雄,但他并不是在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军官。

  他在军事上的表现,与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无法相比的。大家更多的记得的是《唐璜》, 是那些有缺点却叛逆、高傲与不屈的主角, 而不是他本身的军事成就。

  但在这个世界中,他却成为了声名赫赫的年轻将领, 甚至有人能把他跟拿破仑相提并论了……

  一定是他的人生经历中也出了许多变动, 改变了他的未来。或许这位因淋雨风寒而在24岁溘然长逝的浪漫诗人, 或许在这个时代,反而会更加长命,更加光彩夺目。

  俞星城当时并没有多想, 他们路途中有大量从埃及去往伊斯坦布尔的商船护卫,就算遇上了海盗,怕也是袭击不到他们的船只。

  阿里在甲板上, 跟她讲述着这些来往商船的标志, 那些蓝底金鹰的标志是拿破仑王朝的代表, 而崭新的米字旗是代表着大不列颠, 还有奥斯曼治下诸国的绿色新月, 看起西班牙红黄国徽则挂在许多看起来老旧的船只上, 更夹杂有许多复杂的海贸有限公司的旗帜与招牌。从这短短一路,观察那些水手、船只与旗帜,就是纵观如今整个地中海沿岸的兴衰。

  不过他们还真的没遇到拜伦手下的那些海盗们,或许是希腊内陆战事吃紧, 让他们没有余力再在海上劫掠了。

  阿里感慨道:“在去年的时候,还没那么多法国的船只,可现在拿破仑回来了,法国人全都扬眉吐气了。很多人都提防,特别是西班牙,唯恐拿破仑再次来进攻。”

  俞星城转过脸去:“但拿破仑有动作了吗?”

  阿里:“令人惊奇的——没有。他表现的极其温顺,最早在他刚刚登基回朝后,周边的神圣罗马帝国下的众多国家曾经与英国联手,与他交战过一次。他十分漂亮的打赢了那场仗,却并未再侵略周边各国。拿破仑这头狮子就像是想要小憩一番,英国本想趁着他小憩,向法国再次开战——却没料到,法国周边那群不成器的小国,在发现自己还能苟活,还能和拿破仑共存之后,就抱着侥幸心理,不愿意再开战了。”

  俞星城勾了勾嘴角:“也不止吧,英国海外受挫,沙俄与奥斯曼开战,奥地利与德意志内患不断,没人愿意豁出命跟拿破仑再打一次仗。更何况从以前的历史来看,拿破仑胜率极高。”

  阿里没想到她一个远东官员,也懂得爱琴海周边的政治,点头道:“现在就是这么胶着。但如果谁先有动作,战争就必定会迅速爆发。”

  俞星城手撑着栏杆,看向远处船只来往的海面,这里的兴盛与商船,航行了三千年未:“你说导.火.索,会不会就握在我们手里。”

  ……

  在俞星城他们到达伊斯坦布尔之前,没人能想象到这是一座如此美丽、兴盛且活力的城市。

  毕竟奥斯曼帝国的名声,仿佛都给人腐朽陈旧之感,总会想到一个在黄沙荒漠中,满是清真寺的凋敝城市——

  现在她才知道,伊斯坦布尔跨越三湾两峡,海面碧蓝,红顶石楼与清真寺紧密拥着海岸,海鸥穿过茂密森林的上空,跨越海峡的钢铁大桥上甚至有蒸汽机的吊索,在钟声中按时拉起,游轮与商船再海峡中来往。城市里大片的石板街道与煤气灯,整洁宽阔,就是在伦敦或新约克也见不到这样的道路。大大小小的浮空飞艇或是播报着广告,或是悬挂着古兰经箴言,密集的漂浮在城市上空。

  他们进入城市后,更是看到一些身穿红裤子黑马甲的市政人员拿长杆在点亮煤气灯;孩童或女人们戴着白色头巾在街头贩卖报纸、牛奶或鲜花;还有一些陶瓷外壳的蒸汽人偶,一边响着八音盒音乐,一边晃动挥舞着手里的招牌。

  当然这里也有埃及那样的沙轨,轨道却不是用来运货,而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悬挂着能坐几十人的缆车,伴随着履带的声响,穿过海峡与洋楼之间。

  作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这三大跨洲帝国的首都的伊斯坦布尔,到处都是历史的痕迹,古老的庙宇,却也能充斥着蒸汽科技,新鲜事物。若抛却伊斯坦布尔这个名字带来的刻板印象,俞星城几乎要觉得这里是先进现代的海滨都市。

  如果说伊斯坦布尔有这样的发展水平,那怪不得大明帝国也想要跟他们联姻合作,来得到技术了。

  俞星城以前总觉得,这个世界的蒸汽文明的发展水平,不过是历史上十九世纪中期的模样。

  看到橄榄山的时候,是第一次震撼。

  看到伊斯坦布尔,就是第二次震撼了。

  如果说橄榄山只是偶然,那伊斯坦布尔绝对是蒸汽文明的中心之一。

  不过这城市中的人群,大多还包着头巾,穿着民族服饰,阔腿裤与短马甲,包头巾与弯刀是他们的时尚。而且明显能感觉到街上的妇女们,似乎在裹裙下穿着某些皮质高跟鞋,或佩戴孔雀羽毛制成的头带——他们自有一套别于欧美各国的审美。

  毕竟在俞星城曾被固化历史观念里,民族服装都是落后且迟早要消失的,西装与洋裙才是先进的代表。甚至还会主动为西装洋裙的普及做辩解——毕竟方便。

  但这会儿她觉得自己要转一转思维了。这些奥斯曼帝国的民族服饰,不一样轻便舒适,一样也可以随着先进文明传承下去吗。

  他们乘坐马车穿过城市街道,到达了奥斯曼帝国的最中心,托普卡帕宫。

  这座王宫就在三湾交汇处的海岬上,可以将目光投向整片爱琴海,皇宫群掩抑在绿树之中,白色大理石的墙壁与灰蓝色屋顶层层叠叠。这座皇宫附近,竟然还有两座沙轨车站,一座军事工程学院,和两个观光港口,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完全没有紫禁城那样的不可接近。

  进入皇宫后,终于远离了外界的熙熙攘攘,阿里对这里熟门熟路,在卫兵与行政长官的引领下,他们一行人被带到宴会厅去,只稍稍等待了一会儿,便由皇帝与皇后亲自接待。

  俞星城都有些吃惊。

  使团刚刚过来就能和皇帝一同用餐,倒也是高规格的待遇了。

  小燕王并没有来过伊斯坦布尔,他也心中有些激动,觉得奥斯曼皇帝的态度,或许会让他们行事更加顺利。

  很快,皇帝与皇后就来到了宴会厅。

  俞星城一看到那皇帝皇后,就和小燕王交换了一个眼神。

  因为这二人太年轻貌美了。

  从伊斯坦布尔的美丽风光,到皇宫外轻松宽容的氛围,以及这俩美人的皇帝夫妇,俞星城以为自己步入了安徒生童话里王子和公主的故事。一切都显得明快,简单。

  皇帝大概三十多岁,由于奥斯曼帝国有大量波兰、希腊出身的后妃,所以他生的十分白皙高大,五官温柔可亲,从神态到肌肤,都柔嫩天真的不像一个男人,不像一个皇帝。他身穿奥斯曼的锦缎上衣与宝石刺绣的天鹅绒披衣,整个人就像是一个被放在华美软垫上婴儿。

  那他身边的皇后,简直就更像是个小鹿,只比他多了几分活泼好动,二十六七岁仍一身粉色衣裙,而且她可能也是欧洲出身,学着英法贵族紧紧束腰,穿着蓬松的裙子与缎面高跟鞋,目光投过来不是在打量他们的神情,而是在打量女官的衣服和头饰。

  俞星城被这俩blingbling,香气扑鼻,瞪着天真大眼睛的玩偶皇帝夫妇,给吓得当时都想扇自己一巴掌。

  奥斯曼帝国这个古老帝国能至今兴盛,可是有多少战争和改革才走过来的,就算现在也没做过什么愚蠢的决定,如今怎么可能就是这么两个玩意儿在当权?!

  皇帝与皇后邀请他们入席吃饭,皇帝为人温柔少话一些,皇后叽叽喳喳的像是小麻雀,依旧是问了一路风土人情,还问了俞星城和肖潼,一些关于东方的丝绸、女人的小脚、宝石和黄金之类的话题。

  一句也没扯到苏伊士运河上。

  埃及总督阿里,一直在喝茶吃饭,对待这两位皇帝夫妇的态度也十分敷衍。

  俞星城心里大概懂了。

  如果奥斯曼帝国真的是这两个洋娃娃在统治,那阿里根本不可能还犹豫是否独立——这样的皇帝根本不可能震慑他。

  那只可能,真正的掌权者还没露面,皇帝夫妇是被打发过来走形式礼仪的。

  小燕王大概也理解了,拿着酒杯的手放松了不少,只是展露出他谈笑风生的那一面,说起沿途的趣事,引得那娇俏天真的皇后一阵惊呼。

  俞星城沉默的吃饭,冷冷看着阿里的做法。

  等到用完饭后,阿里状似无意的问了一句:“哈丽孜苏丹今日有什么安排吗?”

  皇帝笑道:“最近希腊出事太多,母亲为了祈求,去大清真寺找穆夫提询问礼拜了。大概天黑之前会回来。母亲让我们安顿使者和总督的住处,等她回来后会举办舞会。”

  母亲?

  也就是说太后?

  但这位太后名字后,却缀着“苏丹”二字,这个称谓是伊.斯.兰世界中帝国的最高掌权者。显而易见,这位太后手握实权。

  阿里点头:“那我们就等待她了。”

  皇帝面上露出犹疑的神色:“那你们想要去游览一下海湾,或者去打马球吗?”

  阿里笑道:“不必让您二位作陪了。想来皇帝和皇后一定还有很多事要忙,你们便去忙你们的吧。”

  皇帝言语中有孩子般的怯懦:“……只是我怕我招待的不好,母亲到时候还会……”

  阿里连忙道:“招待的非常好了,只是我跟这些东方使团的贵客们还有事情商量,所以才让您与皇后给我们一些空间的。”

  皇帝终于笑了:“好。那我就不打扰你们了。”

  这俩亮晶晶香喷喷的皇帝夫妇,手挽着手就这么走出了宫殿。

  小燕王憋了好一会儿,道:“真是伉俪情深啊。”

  阿里回头道:“不过是两个玩偶罢了。跟他们也说不上什么,一切都等太后回来吧。希望太后今天心情不错。我听说——你们之前去的印度,女人当皇帝了,叫拉克希米对吧。”

  小燕王点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到了女人当权的时代了。”

  阿里捋着圣诞老人似的白胡子,笑道:“你们那儿可能是特例,但在伊斯坦布尔,女人当权才是常态。”

  他们一路往皇宫里的住处去,阿里一边轻声道:“从一千多年前查士丁尼王朝的时候,这里就似乎有了女人当权的神圣指引。那时候是狄奥多拉皇后如果还只是特例,那在奥斯曼帝国,女权时代已经持续了几百年了。”

  此女权非彼女权。而是指后宫专政,后妃掌权。

  据阿里所说,在十六世纪开始,就曾经持续过一个近一百五十年的后宫掌权时代,最起码出过五六位权力滔天的太后,她们大多是平民或女奴出身,一路爬上太后的位置。这些太后们大多出身于波兰、希腊或威尼斯等下属国,在掌权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帝国对她们祖国的政治倾斜,她们背负着保护祖国的责任和动力,在夺权的手腕上更是仁慈与疯狂并用,有时权力甚至大过宗教领袖。

  不过在十七世纪后半,后宫势力势弱过许多年,直到现在这位哈丽孜苏丹进入宫廷。

  她本来是一位商人的妻子,后来被卖给首相,又被先皇相中带入宫廷,在奥斯曼帝国,每一个进入后宫的女人都把自己当做家族与民族的野心,把自己的全部手腕贡献给血腥的政治斗争,哈丽孜显然在当年更胜一筹,稳坐了太后宝座。

  如今伊斯坦布尔的繁华商贸与她关系密切,她在大臣之中似乎也颇有人心。

  但就是有一个问题。

  大部分太后会为了维持后宫专政的局面,在挑选儿媳时费尽心思,培育儿媳的政治素养上比儿子还用心——因为很多时候她们的亲生儿子都不会成为皇帝。

  但哈丽孜就没能选到一个合适的接任的儿媳。

  她的儿子,奥斯曼皇帝,以死相博也要娶到如今的皇后——那位粉裙子的娇俏傻美人。

  这婆媳的紧张关系,弥漫到了整个王朝。

  而终于,在天黑之前,俞星城他们在阿里的带领下,于托普卡帕宫的长廊上,追着喊着,才拦截到了那位健步如飞,语速如机关枪般的太后,哈丽孜。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在整个欧洲,女人当权的事儿真是数不尽数,多到离谱。历史上的苏丹女权时期在一百多年后就结束了,这里架空,写的更长一些。

  在大家心中的□□帝国,肯定女人地位极其低下,但母亲这一身份是地位极高的。苏丹女权时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虽然女人强大,但也没撼动男性集权根基。但从中可以看到她们的争斗、挣扎或野心,感兴趣的可以多了解一下。,,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m..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https://www.xdzxsw.cc/book/82824/5712745.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