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秦汉戮 > 第二二四回:上官父子的心计

第二二四回:上官父子的心计


  丁外人果然没有食言,他说服了盖长公主,盖长公主没有知会霍光,就把上官安的女儿接入宫中,封为婕妤。

  等到霍光得知的时候,皇帝的诏书已经下来了,霍光虽然恼火,可也不能抗旨,只能接受木已成舟的事实。

  没过多久,刘弗陵又下了诏书,封上官婕妤为皇后,上官安为桑乐侯,任骠骑将军。而这些封赏任命,霍光同样是不情愿的,但是他也无可奈何,国丈理应受到封赏,况且还是他自己的女婿,他也无话可说。

  可对方如此挑战自己的权威,霍光岂能放任,如此下去,朝廷官员都是他们上官家的了,还有他霍光什么事?

  上官父子在丁外人,盖长公主的帮助下得偿所愿,他们欠了两人一份人情。

  他们向霍光表示,希望霍光封丁外人为光禄大夫。

  “亲家翁,行个方便吧。”

  “不准。”

  “岳父大人,您就帮女婿一次吧。”

  “不准。”

  “父亲,…”

  “不准。”

  霍光的语气异常坚定,已经不容商量。

  上官父子碰了一鼻子灰,对霍光已经由敬生恨,可盖长公主和丁外人这份人情欠得实在让他们挠心窝,既耻辱又不安,好歹也是辅政大臣皇亲国戚,连给别人求个官都搞不定,叫他们上官家以后在长安怎么混!

  他们接连为盖长公主的亲信求官,都被霍光一一拒绝。

  霍光的不近人情连盖长公主都愤怒了,她甚至不顾自己的皇家身份,在寝宫中就骂上了,“他霍光算哪根葱,敢跟老娘耍横。”

  于是,上官父子与霍光杠上了,朝堂之上,少了和气,多了争执。

  朝廷大臣们对此都心知肚明,却也不敢表态,他们都是一家人,吵就吵呗,睁大眼睛看戏就是了,谁管得着?

  上官家与霍光不和的消息迅速传了出去,成了路边社的新鲜事。

  燕王刘旦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地摩拳擦掌。经过始元元年那一败,他就意识到,他翻盘的最大的敌人是霍光,为了不引起霍光的注意,这几年他韬光养晦,目的就是等着有利于他的时机到来。

  如今,两位辅政大臣不和,对他来说,无疑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快,带着金银珠宝入京去。”他吩咐幕僚道。

  刘旦的算盘敲得噼里啪啦响,他要用这些东西去与霍光的政敌们结盟,上官父子,盖长公主,丁外人,桑弘羊,一个都不能少,有了这些人加盟,他登上宝座就指日可待。

  “那个娃娃皇帝,也应该下来了。”刘旦心想。

  一场外有刘旦,内有重臣的阴谋正在悄无声息的酝酿,霍光再一次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而更为可惜的是,他竟然全然不知

  元凤元年(前80年),刘弗陵年14岁,霍光出城校阅羽林军后多日,上官桀就递上来一份奏折。

  他打开奏折一看,却让他吃了一惊,奏折上写霍光去阅军时,出则称跸,此前还令太官备好食物,准备乘舆,诸如此类等等,全是犯禁的事,据此推断,霍光是想把刘天下变成霍天下啊。

  刘弗陵再一看署名,是自己的兄长刘旦。

  刘弗陵仔细读了一遍,心中有了自己的判断,把奏折扔一边,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就象从来没看过一般,没有任何反常的反应。

  上官桀在边上侯了半天,这份奏折是他跟桑弘羊合计写下以燕王刘旦的名义上奏的,碍于情面,他们还没将话写死,只要能让霍光丢官丢爵就行了。

  如上官桀所料不差,刘弗陵马上就会下诏免去霍光的一切职务,然后命他彻查此事。上官桀盘算着该怎样让自己的‘好’亲家尝尝被人羞辱的滋味。

  可是等了半天,刘弗陵一点动静都没有,进去探问,却发现刘弗陵手上拿的是别的书简,不是那份奏折,合计皇上还没看呢。

  他提醒道,“皇上,燕王的奏折看了吗?”

  “看了!”刘弗陵轻描淡写道。

  “看了?”上官桀一脸狐疑,继续说道,“臣认为,此事事关重大…”

  “朕自有定论,爱卿还是先退下吧!”刘弗陵打断他的话道。

  上官桀还想说什么,却又不能强说,坏了礼仪,只能退了出去。

  折子递上去的时候,早有人把事情告诉了已从校场返回家中休息的霍光,霍光仍然十分镇定。

  他第二天照常去上朝,在大臣们都入殿议事了,他却犹豫了。

  当所有官员都上殿议事去了,霍光却坐在殿西的画室中一动不动,而他目不转睛的盯着的地方,正是那幅周公背成王图。

  说实话,他略有些紧张,但他问心无愧啊。如今大汉江山在他的辅佐下,不但没有乱,而且又恢复了生机,他对得起先帝临终托孤啊。

  如果当今天子因为一份污蔑的奏折要免我的官,砍我的头,那就让他治我的罪,砍我的头好了,我霍光,死而无憾矣。

  刘弗陵一上朝,却发现少了霍光,便不解的问道,“大将军何在?”

  “大将军因被燕王弹骇,尚在画室,不敢入殿。”上官桀的语气中带着嘲笑,他估摸着待会儿就是霍光出丑的时候了。

  “快宣他上殿。”

  略带疲惫的霍光依旧稳步如山地上到殿中,他摘下冠戴,向刘弗陵谢罪。刘弗陵却笑道,“将军不必如此,朕知将军无罪。”

  此言一出,满朝顿时议论纷纷

  霍光一听,喜不自禁,“陛下如何知道臣无罪。”

  “将军去光明阅军,往返不过十日,燕王远在燕地,如何能得知,且将军如有不轨,何必用校尉,此奏必是谋害将军的违书,朕虽年少,却也不愚。”

  刘弗陵的一番话,说得合情合理,所有大臣刹那间明白,为什么武帝要让这个孩子即位了,这孩子早慧啊。

  在大殿中“皇上圣明”的山呼声中,只有上官桀和桑弘羊低下了头,他们应该感到惭愧,连小孩子都能想到的,他们混了一辈子,却没想到。

  刘弗陵当即表示此事定要深究,一定要找出作伪书之人。上官桀一听急了,马上谏言道,“此乃小事,无需深究。”

  刘弗陵没有答应,还怒道,“大将军是忠臣,先帝要其辅朕,有毁之者必须治罪。”

  霍光大为感动,心中感慨此生能辅佐如此明君,死而无憾了。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上官桀一眼,上官桀也刚好与其目光一碰,上官桀怒火中烧,而霍光却是一脸高兴与嘲讽。

  散朝的时候,上官桀拂袖而去,看那架势,他绝不会善罢甘休。

  上官桀绝不是个能忍辱负重的人,但他也不是蠢人。

  他当年任未央厩令专门养马,武帝一病,他就趁机给自己放了假,结果马瘦了一大片,武帝病情一好转,发现马厩里竟是些皮包骨的货,他怒不可竭,抓来上官桀一顿臭骂。多亏了上官桀脑瓜子转得快,他马上就泣不成声,道:“臣是担心陛下的病情,才无心养马的啊!”

  明眼人都知道上官桀说假话,可偏偏武帝他老人家信,同时感到了被人关心的温暖,竟然给上官桀升了官,成了他的近臣。

  这样的一个人,又岂会是一个蠢人

  正因为他不是蠢人,他清楚地知道,对付霍光,走小皇上那条路,已经行不通。在他看来,目前,只有一个人能帮他办到这件事。

  她自然是盖长公主,盖长公主既是皇上的姐又是皇上的娘,皇上外倚霍光,内信盖长公主已是不争的事实,更为巧合的是,盖长公主也视霍光位眼中钉肉中刺。

  这一回,上官桀要的不仅仅是霍光丢官失爵,他要让这个不讲情面的人彻底消失。

  所以,他的法子直截了当,他要谋杀霍光。

  然而,霍光也不是蠢人,他既然不是个蠢人,他就不会站着,坐着,甚至躺着让你杀,身为第一辅政大臣,他的身边自然戒备森严,侍卫如云。

  因此,上官桀的想法是由盖长公主出面置备宴席,邀请霍光等重臣赴宴,待酒至半酣,埋伏的刀斧手一涌而出,将霍光大卸八块,趁势再威慑其他朝臣效忠,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果然不出他所料,当他把计划给盖长公主说明的时候,马上得到了赞同,陪同的桑弘羊虽然感觉此举不大光彩,可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既然如此,那就干一票吧!

  又一场阴谋在长安得宫殿里酝酿,身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霍光如同之前一般,竟然还是不知情。

  或许,在他的眼里,除了民生,他已没有了对手。

  或许,在他看来,一个深谋远虑,胸怀宽阔的辅政大臣若连一场场的阴谋都对付不了,他也不配站在那庙堂之上。

  霍光,有这个自信,他自信在他的手上,大汉这条巨船翻不了。

  他的自信来自于哪里?

  答曰民心。

  民心这个东西,天下太平的时候你琢磨不透,但在暴风雨来临前,你却能发现,他的力量是多么地巨大。

  霍光无惧,正因为他知道几年来,自己赢得了民心。

  上官桀对外已经联络了野心勃勃的燕王刘旦,为了调起刘旦的胃口,他许诺,除掉霍光后,即拥立刘旦称帝,而作为回报,刘旦也许诺事成之后,封上官桀为王。

  刘旦有了内应,也积极的行动起来,开始广揽天下豪杰,一旦长安有变,他就打算到那里去,接管原本属于他的皇位。

  刘旦的行动被他的国相看在眼里,忧在心里,他劝阻刘旦,要小心,特别是要小心上官桀父子,这两人一个轻浮,一个高傲,都不是成事的人。而且,即便大王成了,不能保证他们不反大王啊?

  应该说,燕相的话十分中肯,对上官桀父子也看得透彻,只不过,他的劝谏有点对牛弹琴。因为,燕王刘旦的脑袋不会比上官桀高明多少。

  所以,刘旦拒绝了燕相的劝谏,他表示自己是武帝仅存的长子,皇位,舍我其谁啊?

  刘旦在他的燕国朝堂发布了取代朝廷的动员令,那架势,仿佛天子之位已是他刘旦的囊中之物。

  上官桀的计划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剩下的就是等待,等待盖长公主的大宴之日。

  在此期间,上官安有了更为巧妙的想法。

  他向上官老头叹道,“凭什么我们父子拼死拼活,提着脑袋获得的权力要拱手让给那个不成器的燕王刘旦的呢?”

  “怎么,你又什么想法?”上官桀不解。

  “不如父亲来做这个皇帝如何?”

  上官桀一惊,来回地踱着步子,不一会儿,他竟然露出一脸的沉醉模样。上官安见状,知道老头子同意了他的想法。

  上官父子找来心腹,同党说出这个惊人的决定时,就有人问道,“君父子行此大事,将来置皇后于何地?”

  坦白地说,这的确是个难题,现在的皇后是上官安的女儿,如若事成,前朝皇后如何处置,名分如何定

  但上官安管不着这些了,他怒道,“逐鹿犬还顾得了兔子么?我父子因皇后显贵,一旦皇上变了,说不定一切都没了,做个平民都做不了。此次乃千古难逢之机,为何要错过?”

  如此一骂,幕僚们便不敢反驳了。

  上官桀的计划得以继续进行。

  长安城静得不同寻常,霍光似乎也嗅到了,但是他却不知道哪里不对。

  正当他想出门作一次巡查时,一个清瘦的官员却匆匆地跑来。

  霍光一看,来人是谏议大夫杜延年,看他如此匆忙的脚步,霍光判断,一定有什么事发生了,而且是跟自己有关。

  杜延年是武帝时酷吏御史大夫杜周的三子,然而他却不似他的父亲,他为官向以宽厚为主,在昭帝初年,因为明经懂法被霍光看中,征召为僚属,遂成为霍光的得力助手。

  杜延年抹了把额头上的大汗,拿起霍府客座上的水壶倒了杯水,一咕噜喝了一杯。喝完,他才禀报道,“大将军,大事不好了。”

  霍光连忙问起原因,杜延年喘着气,示意霍光屏退左右。


  (https://www.xdzxsw.cc/book/57704/3859146.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