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一只玻璃杯 > 第28篇 了解《三字经》

第28篇 了解《三字经》


  我以前读《三字经》的时候,背诵三字经就真像念经书一样。时常联想到古代,把自己当成古代的学生。

  上课了,当先生要求背诵《三字经》的时候。所有的学生就一本正经的坐好,开始背诵了,摇头晃脑的就在那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这是电视剧里面的画面。但是真正理解了吗?读懂了吗?答案是,真的没读懂,只感觉念着朗朗上口而已,觉得还不错。

  高兴之余,“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我一口气背完了,然后就没然后了。

  上面这句话看似很简单,而且就算不去理解,也能很快背诵。”人之初,性本善。“告诉我们刚出生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话说这是孟子的观点,但又不确定,因为我们只得知他觉得人性向善。与此同时还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荀子的“性本恶”,与孟子持相反的观点。再一种就是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既没有同意“人性本善”的观点,也没有同意”人性本恶“的观点,持观望态度,留下伏笔以作思考。

  这三种观点都是在传统中国,儒家、法家的代表人物针对人性论这个哲学问题的不同学说。扯到人性论的问题,在西方文化传统当中,也和荀子的观点一样,即”人性本恶“。其中孟子曾经有“四心说”,并举例证明“人性本善”,但是其中所举的例子有欠考虑的地方。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心、羞耻心、谦让心、是非心,不可以说是一个人。作者认为都这四心是善心,由此大家才会认为他的”人之初,性向善“不是胡说。至于举例,《孟子》这本书里面有他的举例。

  当然,我希望人性是本善的,人性本恶这个说法就暂且不去讨论。当我读懂《三字经》,我又获得一种新的视野。宋朝简简单单的一本儿童启蒙书,而我以为这就是一本儿童书,如今看来追悔莫及。其间蕴含的丰富内容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

  ”性相近,习相远“呢?前面说完了人性论的问题以及各家的看法,至于是哪一种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留下了悬念,并且孔子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之后就围绕孔子别具一格的看法往下走了。孔子认为人一同生下来的天性都差不多,关键就在”习“字。这很好理解,不管是生下来是善良的孩子还是恶劣的孩子,这不是很关键,现在来说那是遗传因素决定,我们没法强求。关键的是后天学习的环境,我们能够改变。”习“有两个意思,是熏染、污染。这说明了人后天成长的两面,一面是熏染后的结果”近朱则赤“,一面是污染后的结果”近墨则黑“。也告诉了父母们,孩子生长的很重要,尽可能为未出生的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有助于他未来的成长。从中我也获得了一些思考,小孩子可能无法选择他身处的环境,所以本来想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想想觉得就没什么必要了。但是如果换作成年人,是能够选择自己成长环境的,该与些什么样的人交往,自然而然就给成年人一些启示。

  "苟不教,性乃迁。"小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极其可爱,有的小孩子,象孔融一样的小孩子,很早就懂得谦让,内心是很善良的。但是我们无法掌控他未来性情的变化,比如说古代有个叫周处的人,他缺乏父母的教育,后来因为瞎混,污染了不良的习气,变成村子里人们人见人怕的”三害“之一。这个村子里的三害分别是山上的猛虎、水里的蛟龙、周处。虽说可笑又可气,可是说了一个道理,再善良的人如果不教育,他的天性就会随着后天他所接触的一些东西而慢慢改变。

  ”教之道“。通过举出鲜活的例子,我们知道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必不可少。但是怎样教育呢?教育是有方法的。这种教有两面,就拿父母来说吧,一些孩子,父母怎么叫他写字,他都不理会。这是一面,孩子不接受,所以这里面的教就是受教。而有些孩子,学了写字,他还想学唱歌。这下糟了,父母不会啊!这就是一面,教育之教。孩子的主动学,父母的主动教,必能使孩子学习起来事半功倍。推至老师,也一样。

  ”贵以专“。这讲了学习的态度。学任何东西,一定要专一,专一也有两层意思。一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干哪一行,就爱哪一行,所谓闻道有先后,学术有专攻。另一层,专心做好一件学习的事,切勿三心二意,养成终生学习的观念,切勿半途而废。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好,还不如学好一门学问,并做出成绩。

  实在忏愧。朗朗上口,几秒就能读完《三字经》的二十四个字,我写了几小时。《三字经》里面的学问我需要好好学学,这二十四字只是所有内容的一部分。以此说明,阅读需要精读,学习应该专一。

  槐子兮

  作于月27日(用时近两小时)


  (https://www.xdzxsw.cc/book/57255/3612838.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