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隋末大权臣 > 第九百六十五章何去何从二十三

第九百六十五章何去何从二十三


  裴世矩接着说道:“陛下!百济和新罗在建国之初,主要居民还是三韩地区的原始人,生产水平和战争水平极为落后,打仗还是用石制兵器,也无任何兵法军制可言,所以萁准和温祚才能这么轻易地在当地建国,那倭国人无论是徐福带去的秦人还是吴越遗民,都在中原久经战阵,比这些原始人要厉害得多,而且其人作战不畏生死,凶悍异常,远非三韩之人所能敌。”

  “而且!在那新罗国臣服于倭国之后,倭国还在百济的西南方,建立了一块殖民地,名叫任那,移民派兵驻守,随着岁月的流逝,百济和新罗的实力开始慢慢增长,逐渐地摆脱了倭国的控制,而百济也是经历了上百年的战争,才把倭人的任那殖民地慢慢蚕食收回,倭国毕竟离百济太远,不可能从本土一次次地调兵作战,最后也只能默认了这个事实,但还是通过结盟的方式与百济交好,所以现在倭国也能以百济为跳板,派商人和使节来我大隋…。”

  杨广闻言,却是笑道:“原来如此,朕还以为这倭国有多厉害,搞了半天连个一海之隔的百济也收拾不了,还口气这么冲,哼,裴爱卿,依你所言,朕只要派个三四十万精兵,假道百济,渡海远征,就可以一举消灭了倭国啊,谈何万万不可呢…?”

  裴世矩微微一笑,应道:“陛下圣明,臣以为倭国并不是我们大隋,现在必须要消灭的首要目标,如果应付得当的话,还会成为我们征服高句丽的盟友呢…。”

  杨广疑惑的问道:“此话怎讲…?”

  裴世矩立刻接话道:“陛下,这些蛮夷之国,多数只是表面上臣服,若是我天朝大军真的踏上他们国土,他们一定会以为我们是要灭他们的国,会拼命抵抗的,开皇年间的时候,本来先皇是想要派兵假道百济,以十五万大军由南向北地攻击高句丽,与北道从辽东出征的主力相呼应…。”

  “可是百济国王坚决反对我大军假道百济,所以才只能被迫从东莱出海,直趋平壤,结果路上碰到风暴,前军船队几乎全军覆没,不过那次百济虽然没让我们的军队登上他们国土,却也派了几万军队趁机攻略了高句丽的不少南部城池,整个汉江平原几乎尽数被百济和新罗夺取…。”

  杨广点了点头,笑道:“原来是这样,这么说来,如果想要灭高句丽,还是得想办法假道百济,然后南北对进,这样最稳妥是吧…。”

  裴世矩笑道:“只怕百济人不愿意,当年倭国假道百济去讨伐新罗国,结果就在百济的西南方,建立了任那殖民地,后来百济花了一两百年才总算夺回,这个亏是再也不愿意吃了,宁可跟大隋翻脸,也不会允许我们的大军从他们的国境中穿越的,陛下若是想再征高句丽,南方的水师部队还是只能从东莱出发,直指平壤,然后再让百济和新罗从陆地出兵,主力从涿郡出营州,走辽东,这样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必可一举消灭高句丽…。”

  杨广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问道:“裴爱卿,现在朕也算听明白了,这个倭国离大隋太远,我们这里很难渡海直接攻击倭国,得先灭高句丽,然后再想办法慢慢吞并百济和新罗,一统朝鲜半岛之后,再派大军渡海远征,消灭倭国,对吗…?”。

  裴世矩的心道,陛下果然不懂兵事,高句丽哪可能这么容易消灭得了,只怕你没灭了高句丽,自己的江山就先完蛋了,虽然想要劝导,但是想到那些苦苦相劝人的下场,他只能恭敬地回道:“陛下圣明,正是如此,倭国虽然难挡大隋的雷霆一击,但路途遥远,所以要把大隋兵威加之于上,只怕还有待时日…。”

  杨广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然后转向了鸿胪卿元文都,冷声道:“元鸿胪,朕看你在这个位置上,真的要多跟裴爱卿好好学习学习了,身为掌管四夷事务的你,却连这些番邦蛮夷的情况也一无所知,实在是太不称职了…!”

  元文都擦了擦脸上的汗水,低头说道:“是,陛下,臣业务不熟,有负圣恩,深感惭愧…。”

  杨广点了点头,又道:“元鸿胪,以后四方蛮夷如果再献上这些不够恭敬的国书,也别再拿来给朕看了,朕操心国事已经够多了,还要受这些蛮夷的气,哦,对了,裴爱卿!依你所见,这倭国在这时候献上如此的国书,意欲何为啊…?”

  裴世矩跟元文都对视一眼之后,开口道:“依臣愚见,这应该是倭国在准备对新罗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前,要掌握我大隋动向的投石问路之举…。”

  杨广一下子来了兴趣,于是问道:“你说什么?倭国准备去打新罗…?”

  裴世矩点了点头,回道:“不错,现在倭国跟百济乃是同盟关系,不会出兵攻打,能打的只有新罗了…。”

  杨广眨了眨眼睛,又道:“等一等,百济和新罗不是盟友关系吗,怎么会看着倭国来打新罗?…”

  裴世矩微微一笑,继续说道:“陛下有所不知,百济和新罗的这个盟友关系,只是因为两者要共同对付北方的强大高句丽王国而结成的,两家合作的顶峰应该是联手与高句丽在汉江平原一带争夺,并趁着我大隋攻击高句丽的时候,趁机夺取了汉江平原,可是也正是因为这次的行动,让两家的盟友关系名存实亡…。”

  “正如当年的孙刘联盟,在对抗曹操的过程中,孙权出了大力,可是荆州却被刘备所夺得,在朝鲜半岛也一样,夺下汉江平原的主力是百济的军队,可是新罗却占据了大半的地盘,因此百济国王咽不下这口气,与新罗国现在的关系非常紧张,倭国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打起假道百济,攻击新罗的主意,因为从海上攻击城市的难度会很大,可是从陆地平原穿越,那就会简单很多…。”

  杨广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原来如此,那么这个倭国使节来我大隋,是想看我们大隋是否会干涉他们的举动吗…?”。

  裴世矩正色道:“应该是如此,百济是倭国通向朝鲜半岛的跳板和通道,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盟友关系,但百济和新罗同为我们大隋的下属,如果我们大隋要求百济不得为倭国入侵新罗的军事行动提供帮助。那倭国的入侵就很难实现,所以倭国现在写了这样的国书,目的就是想把自己提到可以和我们大隋平起平坐的位置上,将来我们大隋出兵攻击高句丽时,也会无暇来管控新罗与百济,到时候倭国趁机出兵偷袭新罗,我们大隋也无法惩戒它们,因为大隋一向对于藩属国之间的争斗,是不派兵直接介入的…。”

  杨广咬了咬牙,问道:“这么说来,倭国也想趁着我们,在消灭高句丽的时候,横插一脚是吗…?”

  裴世矩点了点头,应道:“以微臣对倭国的了解,是这样的,这是一个侵略性和扩张性很强的国家,因为局促在小小的岛上,唯一能扩张的方向也只有朝鲜半岛了,对于这个国家,我们大隋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千万不能因为他们国家不大,又离我们隔着大海而掉以轻心…。”

  杨广不在乎地“哼”了一声,然后说道:“促尔岛国,也敢和天国上朝争锋吗?不自量力,等朕以后收拾完了高句丽,然后一统朝鲜半岛,接下来一定会收拾这个倭国的…。”

  裴世矩一行人同时恭声道:“陛下圣明…。”

  杨广摆了摆手,说道:“好了,你们都退下吧,裴爱卿留下,朕还有事对你说,哦,对了,元鸿胪,那个倭国使者朕就不见了,你安排他回去吧,多给他点财物,让他见识一下咱们大隋的富强…。”

  殿内很快只剩下了裴世矩一个臣子,杨广这会儿的心情好了不少,只见他对裴世矩说道:“外面很多臣子们,都在上书劝谏朕,要朕立齐王为储君,是吗…?”

  听了这话,裴世矩就变得表情异常严肃起来,只见他低声道:“这个,立储之事,事关国本,微臣绝对不敢妄议…。”

  杨广摆了摆手,说道:“好了,裴爱卿,朕早就跟你说过,希望你在跟朕说话的时候,能抛开所有的顾忌,说实话,直话,言者无罪嘛,在这件事上,你也从来没有发表过看法,所以朕也想听听你的意见…。”

  裴世矩咬了咬牙,眉毛一扬,说道:“那请朕先赦免臣的妄言死罪…!”

  杨广点了点头,说道:“朕说了,你言者无罪,今天是朕让你说这事的,但说无妨…。”

  “陛下!以微臣的愚见,立储之议,还是暂时搁置的好…。”

  杨广轻轻地“哦”了一声,反问道:“此话何意呢…?”

  裴世矩起身说道:“国家不幸,天妒英杰,让元德太子英年早逝,现在元德太子留下了三名皇孙,而齐王又是陛下的次子,这事实在是难以安排,但微臣以为,陛下春秋鼎盛,年富力强,这时候其实根本不需要考虑立储之事…。”

  “以陛下的英明神武,国家现在好好的,陛下的威望也无人能及,大隋的江山稳固,并不需要靠立储来安定人心,何况历朝历代本有法制,立储多是立嫡长子,长子不在则立嫡长孙,但元德太子的几个皇孙现在年龄还太小,什么也看不出来,若是此时把储君之位给了齐王,微臣只怕会横生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出来…。”

  杨广双目炯炯的追道:“什么不必要的麻烦?裴爱卿,朕希望你把话说得越清楚越好…。”

  裴世矩咬了咬牙,此时的他,典型就是一副豁出去的样子,说道:“陛下圣明,您想想昔日房陵王在开始的时候,也有贤德之名,为什么到了最后会走上谋逆的绝路呢?他是堂堂的太子,按说不用走这条路的…。”

  杨广冷冷地说道:“那是因为他在这个位置上呆得太久了,以为今后的国家就一定是自己的,所以一边怠政懈政,纵情声色,一边亲近小人,不尊重父皇母后,更是对我们这些做弟弟的赶尽杀绝,他那是自寻死路…!”

  裴世矩连连点头,应道:“是的,房陵王确实是自寻死路,但陛下刚才所说的,不就是因为他在太子这个位置上,呆得太久的原因吗…?”

  杨广的双眼一亮,追问道:“裴爱卿,你说得再详细点…。”

  裴世矩正色道:“先皇也是在春秋鼎盛,如陛下这般年纪时取得的天下,而他一得到天下时,就以房陵王为太子,本来以为这样早立储君,可以稳定天下,其他皇子也不至于生出异心…。”

  杨广的喉结动了动,沉声说道:“裴爱卿,朕有必要跟你说明一件事,当年朕跟房陵王争位,并不是朕存心要把自己的大哥拉下来,而是因为房陵王不义在先,几次三番想要除掉朕,朕不得已才自保的,你可莫要以为朕是那种不讲骨肉亲情。只要权力之人…。”

  裴世矩连忙跪到了地上,不停地磕起了头,恳求道:“微臣万万不敢有这方面的想法,微臣出言无状,有扰圣听,死罪,死罪…!”

  杨广摆了摆手,又道:“好了好了,朕也知道你是一片忠心,所以向你作些说明罢了,裴爱卿,你起来吧…。”

  裴世矩站起了身,垂首而立,说道:“陛下,其实微臣的意思,是说如果君王在位,春秋鼎盛的话,那太子做得太久,未必是好事,其他的皇子也并不会因为这个名份早定,就放弃对那太子之位的想法,而太子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也很可能不顾亲情,会对着自己的兄弟侄子们下手…。”

  (本章完)


  (https://www.xdzxsw.cc/book/54221/3591663.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