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张四姐大闹温阳县 > 第八十回

第八十回


  登金殿文瑞谢皇恩

  赌黑头包拯荐宝米

  却说文瑞、廷芳二人在包大人府上与包大人、高京差、王朝、马汉、张龙、赵虎饮酒叙谈,他们从富弼大人谈到奸贼贾鼎,从贾鼎谈到张太师、张丽华,他们还谈到那来无影去无踪的展昭,谈到温阳县禁赌,谈到那东堡宋均,谈到明日入朝面君……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眼看月上中天,谯楼上传来当!——当!当!打三更的声音,他们才撤席休息。

  文瑞、廷芳奇怪:这京城中谯楼上打更,不用更鼓,而用铁罄,不知为何?高京差告诉他们道:“当初太祖一生征战,登基后依然夜闻鼓声而不寐,故打更不再用鼓而改作打铁罄。”文瑞、廷芳听了唏嘘不已。

  有诗为证:

  陈桥兵变真龙主,穿上黄袍忌鼓声;

  罄响汴梁天下定,斧惊烛影费猜评。

  文瑞将两小袋宝米又藏于怀中,与包大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道了晚安,与廷芳一起随高京差来到了客房就寝。窗外,月光如水。客房内,吹灭了蜡烛,高京差、廷芳很快睡着了。文瑞却是翻来覆去,脑子里还在琢磨当今天子的龙颜,他越琢磨眼睛越是明亮,再加月光映亮了纱窗,客房内的一切,他看的清清楚楚。他看到了床头桌上四姐给他的两小袋护国宝米,两个小红绸米袋就和自己讨厌的官帽、官服、玉带放在一起。天宝、天英,母亲、四姐,小玉、玲玉、玲芳,家里人的影子一个个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看看身边的廷芳、高京差,只听他们都已打起鼾声,他摸摸放在枕旁的金簪,又想起今天和廷芳骑着金凤穿云破雾的情景……想着,想着,文瑞终于在这东京汴梁城睡着了。

  ……当!——当!当!当!当!

  “廷芳醒醒!员外醒醒!”

  “廷芳醒醒!员外醒醒!”熟睡中的文瑞、廷芳相继被那早已穿好衣服的高京差叫醒。“打五更了,二位快快起床洗漱一下,和包大人上朝去!”高京差对显然还有些楞楞睁睁的文瑞和廷芳说道。

  五更一点左右,包府正门大开,包大人、崔文岁各坐一顶轿子出来。张龙、赵虎、王朝、马汉都打着素纱灯笼,走在两边。高京差跟着包大人的轿子,廷芳自然是跟着文瑞的轿子。月亮已是偏西,像累了一夜的神女,将自己疲惫的面容用手中画着亭台楼阁的小扇遮了起来。

  有《感皇恩》词为证:

  小轿四人抬,汴梁街道。

  皎月不如故乡好。玉容才露,又被楼台遮了。

  上朝惊我梦,这么早。

  千里帝京,凤凰驮到。羞见星空杜鹃笑。

  难违慈命,浩浩皇恩该报。慨叹包拯老,劳心脑。

  他们来到宣德楼前,只见文武百官已是停下了许多轿子,他们也停轿暂歇。各官并未下轿,随从也静悄悄的,不像乡下人见面,一片喧哗。五更三点,大内皇城宣德楼两边的东西角楼都响起了钟声,紧接着,左右掖门打开,众官员先继下轿步行从左右掖门而入。包拯带着文瑞也从右掖门进去,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和廷芳、高仪以及轿夫八人依然留在宣德楼外等候。皇城大内灯火辉煌,甲士林立。文瑞跟着包大人,进了月华门,宣佑门,来到了香烟缭绕,仙境一般的紫宸殿丹墀之下。仙乐声中,万岁仁宗驾临紫宸殿。

  这时,已是五更五点,正是京城中雄鸡高唱之时。

  净鞭三下响,文武两班齐。

  文瑞还在高高的丹墀下,那殿前景象令他眼花缭乱。他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四姐教的静心咒,直怕自己一急,元神骤然出现,“天神临皇殿,铠甲放金光”吓坏那一排排带刀卫士,唬倒那一行行护香彩女,爬下那一个个提灯太监,以致皇宫大乱,惊了圣驾。

  大殿上,彩扇轻摇,珠帘半卷。只听殿头太监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那班部丛中宰相文彦博出班奏曰:“启奏万谁,昨日傍晚,西夏、辽国、吐蕃角厮啰部、于阗、大理、交趾、大食、高丽的来朝使臣都已到达,已被枢密院协同鸿胪寺安置,分别住于都亭驿、都亭西驿、同文馆、礼宾院、瞻云馆、怀远驿等各个驿馆,他们都请旨希望今日能够入殿面圣见驾,递上国书,不知万岁圣意如何?”仁宗皇上还未开言,只见那鸿胪寺少卿,“庞太师”的儿子庞元英出班跪地奏曰:“微臣启奏万岁,昨晚,那西夏使臣没藏呱呱和梅勒沙沙住在都亭西驿,他们出言不逊,殴打驿臣,全不将我大宋官员放在眼里,请求万岁定夺。”

  “岂有此理!”仁宗皇上勃然大怒,他用手掌重重地拍了一下龙案,只听“咣”的一声。“万岁息怒,番使粗野,不尊礼节,千万不要为他们伤了龙体!”文武众臣一齐躬身劝道。“砰!”仁宗皇上余怒未息,将案上九龙玉杯摔个粉碎。众大臣急忙纷纷跪下。

  有诗为证:

  仙夫还在丹墀下,驿馆番臣衅帝威;

  岁币丝茶流水去,咋能竟养烂心龟!

  这时,包拯起身上前躬身施礼奏道:“万岁,包拯保二人可为皇上出了这口恶气!”“哼!”仁宗皇上正过身来,胸前还在一起一伏的,他看看包拯,问道:“谁可为朕教训这些恶徒?”包拯道:“护国员外和他的随从崔廷芳,足可为陛下教训这些恶贼!”“唉——”仁宗皇上叹口气道:“包爱卿此言差矣!那护国员外远在河东温阳县的仙府中,岂不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么?”“来了,他已经来了,万岁。”包拯道。“来了?谁来了?”仁宗皇上问道。“回禀万岁,那护国员外崔文瑞和他的随从崔廷芳昨日已经来了,崔员外现在就在丹墀下等候宣召多时了!”包大人道。“哦——快快宣上殿来,让朕看看他。”仁宗皇上转怒为喜道。

  “宣护国员外上殿——”

  “宣护国员外上殿——”那殿头太监高声传旨,金殿两廊仙乐又起。

  紫宸殿上群臣谢恩起立,分立文武两班,一扫刚才的阴郁气氛。

  这时,天光已亮,空气中似有湿漉漉的晨雾,那丹墀之下的执灯太监已一个个躬身退去。崔文瑞数了一阵远近的带刀卫士也没数出个数来,他正在焦急地向玉阶之上张望。他想包大人是不是将我给忘了?他感到身上一阵发冷。他又想连累廷芳也在这宫门外久候,他的衣服一定也被这晨雾打湿了,这进京见皇上的活儿可实在是太没帐算了。他摇摇头,摸摸身上带的金簪和宝米,心想:“包大人,你再不来叫我,我可就要将这宝米放在石级上,骑着凤凰出宫去和廷芳一起飞回温阳县去了。我再不来你们这起五更睡半夜,点起一排排,一行行的灯笼,存心浪费我温阳县西堡蜡烛的鬼地方了。”

  他正在胡思乱想,忽听丹墀之上喊:“宣护国员外上殿——”“谁是护国员外?”他左右看看,那些卫士们面无表情。“他们一定不是护国员外!这可能是喊我呢。”文瑞回过神来。

  “宣护国员外上殿——”

  “来了!”文瑞双手提起那讨厌的紫红色官袍,穿着那御赐的员外朝靴,高一足,低一足走上了丹墀。

  “门槛够高的!”他看了看,大着胆子跨了进去。

  文瑞觉得自己好像是进了新油新画的玉皇庙一般,那些文武大臣,一个个像刚刚塑好的彩色泥胎,仿佛有托塔天王,有杨戬二郎,有哪吒三太子,有二十八宿,有四大天王,有太上老君,有金星……他忽然有种感觉,他浑身流动着一股真气。“坏了!元神出现,谁拜谁呢?”他急忙念起“静心咒来!”

  “护国员外崔文瑞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他终于静下心来跪下喊道。

  “你就是河东温阳县护国员外崔文瑞吗?”仁宗问道。

  “真是草民崔文瑞!”

  “唉,你既然是温阳县的崔文瑞,就是我大宋的一品大员,堂堂的护国员外,怎能自称是草民呢?”仁宗又道。

  “万岁,文瑞我知道错了,只是文瑞过去‘草民’、‘草民’惯了,一时不曾学会使用官场上的‘奴才’或‘微臣’二字,还望万岁见谅。”文瑞道。

  “崔爱卿淳朴敦厚,朕不怪你。只是爱卿千里迢迢进京面朕,不知有何话说?”仁宗皇上道。

  “万岁,文瑞今天是奉了母命,进京向万岁谢恩来了,文瑞一家蒙皇上赦罪封赏大恩,涕泪交流,寝食不安,我家母亲特命文瑞进京向万岁致谢,祝万岁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万岁,万岁,万万岁;祝我大宋社稷江山永固,福泽无疆,万代,万代,万万代。”文瑞道。

  “好好好,谢谢爱卿吉言,爱卿平身。”崔文瑞抬起头来,才发现仁宗皇上已是离开龙座来到他的身边。仁宗皇上伸出双手亲自将文瑞拉了起来。

  “谢万岁!”文瑞躬身作揖道。那仁宗皇上和满朝文武这才细细打量那年轻可爱的护国员外,只见他:

  脸上煌煌红光,头顶缭缭紫气;

  伟伟邹忌身材,堂堂兰陵神威;

  恰似那,弃武从文大将军;

  又像那,凯旋交印少元帅;

  凤目剑眉,分明是世间少有;

  红袍玉带,真正是天下无双;

  据说是,灵霄天帝之乘龙快婿;

  都知道,大宋人皇之护国员外!

  仁宗皇上看到这新封的护国员外,好像是见到故人一样,觉的好生面善,一定是前世里和自己有过交情的人。就连那在朝堂上站着的文彦博、富弼、韩琦、庞籍、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颂、吕公著等人也一个个觉得从心眼里喜欢他,好像他们过去就和他很熟悉一般。

  有诗为证:满朝朱紫贵,都是九天臣;

  今遇崔文瑞,如同见故人。

  “给护国员外看座!”仁宗皇上道。“遵旨”殿前内侍应着,马上搬来一只绣墩,请文瑞坐在那龙台之下。仁宗皇上拍拍文瑞的肩膀,笑着转身登上龙台返回了金椅御座。“包大人,你坐吧,我年轻轻的就站着吧。”文瑞离开绣墩去拉站在一旁的包大人。众大臣都暗暗笑起来。包大人摆手,示意他快去坐下。文瑞见包大人不肯坐,他又去拉那个年龄最大,满脸白胡须的一位老大臣来坐。

  尊敬的看官,你当他拉的是谁呢?原来就是那被戏剧里唱作大奸臣的“庞太师”。其实那“庞太师”并不是什么“太师”,他姓庞名籍字醇之,是大宋不可多得的栋梁。庞籍并没有女儿嫁给皇家,他也不是什么“大奸臣”。他生前的的最高封号是“颍国公”,“太子太保”,地位高于“太师”。嘉佑四年,庞籍已七十四岁,是当时朝中最老的大臣。庞籍还是韩琦、范仲淹的好朋友,是司马光、狄青的恩师。庞籍曾任开封府司法参军,刑部详复官,群牧判官,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累迁至枢密副使、枢密使,宰相。由于他善治吏事,持法严峻,一生得罪过许多人,包括仁宗皇上宠爱的尚美人和朝中的不少谏官,特别是庞籍出任陕西体量安抚使时,负责西北的防务。由于他持法深峭,军中有犯法者,或断斩刳磔,或累笞至死,所以军中许多士卒对他又恨又怕,有些士卒侥幸逃到民间就将他讲作“大奸臣”。后来,他终被《《龙图公案》、《三侠五义》等小说家借用,变成小说戏曲中所谓的“白脸奸臣庞太师”。今天,站在文瑞面前的“庞太师”,他马上就要告老离职了,再过四年,也就是大宋嘉佑八年三月,他就去世了,享年七十六岁。嘉佑八年六月,庞籍葬于雍邱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杞县,仁宗皇上赠他司空,加侍中,谥号“庄敏”。庞籍自己的诗句“田园贫宰相图史旧书生”是对他自己一生最好的总结。且说庞籍见护国员外要拉他就坐,他哪里敢坐?他也像包大人一样摆摆手,示意文瑞快快自己坐回去。文瑞哪里肯,他转身施礼对仁宗皇上说道:“启奏万岁,还是让我站着吧,他们那么大年纪了还都站着,我年纪轻轻哪里好意思坐呢?”仁宗皇上笑笑道:“好吧。”他挥挥手,那殿前内侍又将绣墩搬走了。文瑞就站在“庞太师”身边。

  那“庞太师”低声道:“护国员外,你今天入朝谢恩,不知给万岁带来什么厚礼,请命人抬上殿来吧,让老夫也开开眼界好吗?”

  “厚礼就在我身上!”文瑞说着,从怀中取出两个红红的小米袋,在那“庞太师”眼前晃悠起来。

  那“庞太师”不知文瑞小红袋里究竟装着什么东西,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护国员外!”是仁宗皇上的声音。

  文瑞急忙应道:“草民、不、微臣在!”

  “爱卿手里拿着什么东西?”仁宗皇上道。

  “回禀万岁,微臣手里拿着两小袋小米,是我全家谢给皇上的厚礼。”文瑞道。

  “哈哈哈”许多大臣这下子可没有忍住,竟然一起笑出声来。

  “你们笑什么?就是小米嘛!不过你们肯定都没有吃过!”文瑞认真地说。

  “哈哈哈”仁宗皇上也笑起来。

  “万岁,是真的,这是微臣夫人张四姐家九妹,也就是微臣的小姨子种的护国保米,取一粒就可做出四大锅米饭,且奇香无比,非常好吃。这两小袋一共一万八千粒,一粒做四大锅,就是一万八千个四大锅,岂不是厚礼么?”文瑞急了,他实话实说道。

  “哦,这么神奇?护国员外的小姨子竟这么会种谷子?这可是在金殿之上,护国员外可不能欺君啊!”站在大臣队伍里的大将军高化高太尉说道。

  “不信,老将军试试看,一颗米够你全家吃一天!”文瑞毫不示弱。“高太尉,这是真的,护国员外和诰命夫人是绝不会欺君的。”包大人说道。

  “哼,我还是有些不信!”高太尉冷笑一声说道。

  “包爱卿,你认为护国员外说的是实情吗?”仁宗皇上显然也有些疑惑地问。

  “回禀万岁,包拯认为护国员外说的绝对没假,他给皇上带来的是宝米,足足可顶万担军粮。”包大人道。

  “哦,按包大人说来,包大人愿意担保此米果如护国员外所言?”仁宗皇上道。“回禀万岁,包拯愿保!如果此米有假,包拯愿被斩下这颗黑头谢罪!”包大人道。

  “好,包爱卿先代朕将这宝米收下,待明日我们将那些番使尽数集中于大庆殿丹墀之上,架起四口大铜锅,用一粒米杀杀他们的威风!”仁宗皇上道。“万岁英明,这正是包拯要说的意思,包拯领旨谢恩!”包大人说着,收起了文瑞手中的两袋宝米。

  “万岁,这万万不可,万一这米没有那么神奇,我们当众弄巧成拙,岂不惹那些番使耻笑!”“庞太师”担忧道。

  “万岁,如果当众出丑,那微臣就要斩下包大人的头来了!”高太尉气愤地说道。

  “万岁,文瑞的头也让他们斩,这宝米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文瑞道。

  “万岁,何不今天先试试?今天我们试上一粒,不就放心了?”富弼大人道。

  “我看不必了,都是你们多虑了。包爱卿说的对,护国员外和诰命夫人是不会欺骗朕的。朕要让那些不可一世的番使吃不了兜着走。给朕传那护国员外府崔廷芳进宫上殿!”仁宗皇上下旨道。

  “皇上有旨,宣护国员外府崔廷芳进宫面圣!”殿头太监又叫喊道。

  “皇上有旨,宣护国员外府崔廷芳进宫面圣!”丹墀之下早有传旨太监飞奔着跑出宫门去了。

  这才是:

  五更伫立皇墙下,日照京城雾也开;

  门外廷芳心里急,太监传旨出宫来。


  (https://www.xdzxsw.cc/book/49634/2907099.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