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张四姐大闹温阳县 > 七十五回

七十五回


  第

  议府址农舍闻家训

  捕贼人道观见目标

  嘉佑四年的清明节以后,文瑞、廷芳还和往年一样,开始每天忙着在地里耕种。在崔母、小玉、玲玉、玲芳的帮助下,他们已先后种了七八亩地。文瑞、廷芳二人还又开垦了几亩荒地,他们还要等节气到了,继续种些小豆、高粱、谷子、莜麦、和冬小麦等作物。刚过“谷雨”那几天,种瓜点豆时,四姐也常到地头来。不过,每次都被崔母劝了回去。

  四月十六日,文瑞、四姐、廷芳、小玉、玲玉、玲芳都应邀到温阳城城北沟参加了贵梅和亮哥的婚礼。

  在贵梅家,大家和花花寨众英雄们又一次欢聚一堂。当天中午,陈知县、王进将军、郝都头因听说贵梅与四姐、花春英、花廷琼是结义姊妹,便也都赴贵梅的喜宴来了。在酒宴上,陈知县将张道士回来被郝都头拉进县衙的经过和自己曾设酒宴为张道士和王进将军、郝都头讲和的事告诉了四姐。四姐点头赞成道:“张道士当日也是出于一片忠心,父母官这样处理是十分正确的,四姐并无异议。”郝都头道:“我让张法印给夫人负荆请罪,他是答应了的。”四姐道:“不必了!你和王将军还能不计前嫌,顾全大局,和他和解,我就更不愿追究那些过去的事了。请父母官大人将我的话告诉张道士,负荆请罪就免了吧。”陈知县道:“好,下官一定告诉他。”接着,陈知县又告诉四姐“朝廷已于四月十三日派御前周公公为钦差,带工部聘用的一百多名能工巧匠离开京城。他们是奉皇上旨意,来建“护国员外府”的,估计再过六七天就到了。皇上还下旨要河东各州府县配合周公公准备上好的建筑材料,要我温阳县准备不小于十亩的宅基地。”四姐听了说道:“皇上多心了!我和文瑞才不想要什么‘护国员外府呢!’”陈知县道:“皇上隆恩,我们岂能拒绝,请四姐速作决定,看宅基地是选哪儿好呢?”四姐道:“那儿也不要!”陈知县急了,一再要求四姐马上做出决定,或是温阳城中,或是崔家庄村里。他说选不好宅基地,周公公来了怪罪下来,他可是吃罪不起。四姐见陈知县很为难,便说道:“那就选在我家旧址吧。”“你家旧址?”陈知县不解地问道。“是啊,大人,我家旧址可大了!自二十多年前家父六十岁寿诞那天,我家遭了大火,我家旧址便只剩些碎砖烂瓦,残垣断壁了。人们传说我家是遭了天火,村里人都畏惧上天再遣火神来,所以那地方二十多年一直无人问津,今天已是一块荆棘丛生的荒地了。如今,皇上要给我们建‘员外府’,我家那块旧址不是正好派上用场吗?”这时,在坐的王进将军插话道:“你家那块地方不太好吧?”陈知县听了,转身问王进道:“王将军知道那块地方吗?”“知道,我见过那块地方,并且听人说过那是昔日的崔员外府。地面倒是不小,足有十亩,就是有些太荒凉了,可能风水也有了问题。再说,那是一片废墟,砖头石块无数,清理起来也很费劲,不如在城里新选一块地方好。”“这样吧,明日本县亲自去看看再说。”陈知县道。

  有诗为证:

  四姐无闲文瑞忙,不求豪富愿情长;

  公公奉旨离金殿,浩荡天恩扰凤凰。

  四月十七日上午,陈知县果然带县衙不少公人来到崔家。茶毕,崔文瑞便陪陈知县他们一行来到了向阳山坡之下的崔家旧址。陈知县他们举目观看那昔日的崔员外府,只见:

  残垣断壁荆棘门,破碗烂盅碎瓷墩;

  赤蚁垒窝堆木炭,白蛇脱衣挂焦根;

  野花石裂双狮倒,青草砖红三院平;

  沉沉紫霾罩沃土,离离绿雾挤斑藤;

  楼基狐窟新开穴,墙下豕窝旧拱坑;

  踢翻瓦砾蜈蚣走,踩折朽枝野蜂嗡;

  白日荒凉人遗矢;星夜恐怖鬼吹灯;

  昔日豪华员外府,如今却像古荒冢。

  陈知县看了看,摇头叹息道:“确实是有些太荒凉了!”文瑞道:“父母官不必犯愁,四姐说要清理这些废墟她有办法,待钦差大人到来之日,她一定给父母官清理出一块平展展的干净土地来!”崔文瑞说道。“下官并非是发愁清理这废墟,就凭四姐在我县百姓中的威望,只要下官一声令下,何愁泰山不移!下官是觉得这地方,风水已破,不再适合建造府第了。”文瑞听了问道:“那依父母官之意呢?”陈知县道:“依下官看来,还是在县城里找块地方吧。”崔文瑞道“县城里寸金寸地,哪里有这么大的地方呢?”“西城范石滩山下不是有王半城的一块空闲的场地吗?要不,我们就将‘护国员外府’建到那里吧。”陈知县道。“是的,老爷,建到那里最合适不过了!”“对呀!老爷,还是范石滩山下王半城那块储矿场好!”县衙里跟着陈知县来的众衙役公人纷纷插话道。“那是王半城的地方,我们占用了合适吗?”崔文瑞道。“有什么不合适的?下官是奉旨办事。再说,王半城和他的儿子已死,那块地方已是无人作主了的。”陈知县道。一名衙役道:“那场地本来是城北沟一个叫作任四荣的员外花许多银子向中堡已故老堡主张国隆买来的。当时,张国隆犯了事,官府追究,他急需大笔银子打点,便将中堡在那西城门内的十亩上好的作坊基地卖给了昔日同窗好友任四荣员外。后来,恶霸王半城想在城中屯集铁矿石赚钱,他便看中了那块地,多次找任员外协商,想从任员外手中将那十亩场地转买过来。谁知,那王半城好说歹说,威逼利诱,想尽了办法,磨破了嘴皮,那任四荣员外就是不肯转卖。平日里,在温阳县作威作福,一手遮天惯了的王半城终于恼羞成怒,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一天夜里,王半城派王二带雇来的十几名玩命杀手持刀闯进任员外家,强逼任员外在早已写好的卖地契约上签字画押。目的达到后,他们便残酷地杀害了任四荣一家十余口,男女老幼无一幸免。从此,这十亩作坊基地便成了王半城家的了!”“哦,原来竟是这样!”陈知县叹道。

  “就这样定了吧,请护国员外回去将下官的意思告诉夫人,敕建护国员外府地址的事就包在下官身上了。明天下官请张道长一起去范石滩看看,风水山向如果没问题,就建在那里吧。下官以为员外和夫人一家住到县城里来,是再好不过的。一来不负皇恩,二来我们有事来往,相互照应,岂不方便些?”陈知县对崔文瑞说道。

  崔文瑞听了只好答应道:“也好,就依父母官的意思办吧!”陈知县见护国员外崔文瑞答应下来,这才高兴地告辞,带众衙役公人返回县城去了。

  崔文瑞回到家里,将陈知县的话告诉了母亲和四姐,小玉、玲玉、玲芳她们三人也都听到了。崔母、小玉、玲玉、玲芳四人十分高兴,她们一致赞成进城去住。只有四姐“唉!”了一声,她说道:“老百姓的日子就不错,看来我们想做老百姓也做不成了。”崔母道:“护国员外,就要护国。媳妇只想做个老百姓,岂不有负皇恩?媳妇你岂不想想,为救文瑞,你与花花寨义军打破温阳县城,杀了知县,烧了监狱,放了囚犯。虽说你们杀的是贪官,但毕竟是举兵造反。要是遇到别的皇上,我看咱崔家早已被满门抄斩了,哪能活到今天?幸亏当今皇上是少有的仁君明主,不但赦免了你们举兵造反的弥天大罪,还下旨钦封了山寨和咱崔家,这种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的浩荡皇恩,咱崔家应当世世代代铭记心中,‘护国,保国,报国恩。’当是咱崔家的家训,媳妇你身为仙子,难道你没想过这些吗?”崔母这一番话,说的四姐、文瑞,以及小玉、玲玉、玲芳五人都睁大了眼睛。他们第一次听到老太太说出这些大道理来,这几句振聋发聩的话语从一个老太太口中说出来,不能不令他们惊异!四姐赶忙跪了下来,说道:“多谢母亲教诲,媳妇记下了。”文瑞也跪下叩了头,表示谨记母亲的教诲。

  原来,崔老夫人自去年十月十五日,从陈知县手中接过圣旨、袍服、玉带、官帽以及凤冠、霞帔、御赐玉如意等物件,心中就老想着报皇恩、报国恩这个问题。对四姐当时不愿堂堂正正、光明正大接受皇封,最后与陈知县商定暂时不张扬,不对百姓宣布的做法,崔老夫人心中并不太赞同。只是她作为婆母,一时也不愿与四姐争执。今天,听说皇上又派周公公来监造护国员外府,老人更是受宠若惊,感激涕零。崔老员外生前,就爱发一些忧国忧民的慷慨,就爱谈论报国、保国之事,被人戏称作“护国员外”。崔老员外的话,对崔老夫人影响颇深。所以,今天崔老夫人觉得崔家既然成了真正的“护国员外”,又有了神仙媳妇,更兼有几个武艺高强的仙徒,就应当堂堂正正地担任起护国的重任来,而不应当将皇封称号藏着掖着,做什么普通的老百姓。无疑,崔老夫人的想法很有见识,说的话也很有道理,很有气魄。所以,话一出口竟将四姐仙子也深深震撼了。

  有诗为证:

  老太君深明大义,仙家媳暗暗称奇;

  油灯虽小满屋亮,村妇卑微志不低。

  四月十八日上午,陈知县亲自到清真观去拜访温阳真人张道长。茶毕,陈知县将张四姐十六日在城北沟说的话告诉了张道长,张道长感慨四姐的宽宏大量。接着,陈知县又将皇上派周公公来为文瑞、四姐建护国员外府的事告诉了张道长。随后,陈知县便邀张道长一起到了西城范石滩看地址。张道长通过对天地人、阴阳、五行等诸方面的详细考察认为可以,他便与陈知县将方位四至定了下来。张道长定了方位大向,他高兴地告诉陈知县道:“这个大向正是四、十月的利月,而且可开正门,四月开工岂不正好?”陈知县问道:“必须是四月开工么?”张道长点头道:“必须是,最迟四月二十九日巳时开工,不能等到五月。”陈知县听了犯愁道:“今天已是四月十八日,钦差大人周公公还没来。四月动工,怕是来不及了。”张道长道:“车到山前必有路,父母官不必忧虑。等钦差大人过几天到了,你速请张四姐过来相见。待四姐和周公公相见之后,父母官便将开工吉期与来不及准备的事告诉他们。到时,贫道估计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是吗?四姐能有办法?”陈知县问道。“她绝对有办法!”张道长道。“万一四姐也没办法,误了吉期又该如何?”陈知县还是不放心,又问了一句。张真人笑笑,说道:“那就请父母官在四月二十九日巳时亲自带人去撒五谷,放鞭炮,挖坑奠基,就算是按时开工了啊!”陈知县这才点头放心,与张道长一起离开了西城范石滩地面。

  陈知县与张法印道长回到县衙后堂,二人又就四月二十日清真观庙会之事作了一些交谈。陈知县问张道长有没有需要县衙帮忙的?如有,县衙会鼎力相助的。张道长谢了陈知县,他只要求县衙在庙会期间派人帮忙维持好秩序,其它也就没再说什么了。陈知县道:“这是自然,何劳道长吩咐。”他立即派陈平通知郝都头准备去了。张道士告辞走后,陈知县还令人从县衙银库中取出二百两银子,送到了清真观,作为县衙的布施。清真观张道长和众道士接了银子,自然是十分欢喜,感激不尽。

  四月二十日那天,温阳城里又是热闹非常。清真观里更是香雾缭绕,人山人海。上香的、写布施的、送花的、许愿的、还愿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络绎不绝。在众香客进进出出之中,有两个贼人早已混入观中,准备伺机窃取观内得到的布施银钱。尊敬的看官,你道这两个贼人是谁?原来竟是那放火烧了双池龙虎池客栈的“草里蛇”李大和“林中蟒”李二兄弟俩。

  他二人自从去年八月十八日夜里放火烧了双池龙虎池客栈,烧死了客栈掌柜、伙计以及双锁山“双刀元帅”解忠、“链锤元帅”解义弟兄二人和茶布山“魔枪大将军”朱彪、“双锤大将军”牛青和七名喽罗犯下了弥天大罪之后就一直在逃。他们后来也打听到“飞弹大将军”马四刀并没有被烧死,独自一人返回茶布山去了。他们知道放火之事并瞒不了多久,不用几天,那“大刀天子”蒋威和“双鞭皇上”周龙就一定会查出是他们弟兄二人所为。他们生怕被双锁山、茶布山的哨探看到,被他们抓回去抽筋扒皮,下油锅。弟兄二人考虑一番,便决定远走他乡。他们一直向东北而去,直至翻过太行山逃到河北西路真定府的平原地面,才放下心来。

  八月底的一天,这李大和李二过了滹沱河向东而去,来到了真定府真定县地面。下午,弟兄二人进了真定县城,便在县城中闲逛起来。傍晚,弟兄二人觉得有些困倦,正欲找家客栈投宿,忽然看到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被两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追赶着。那被追赶的人分明已是跑不动了,眼看就要被那两个莽汉抓住。那两个莽汉气势汹汹,不像好人。也是李大、李二兄弟二人出于气闷无聊,便一起出手将两个莽汉打翻在地,救了那人。那人为感谢二人救命之恩,便将二人请进一家酒店喝酒。

  原来,那人名叫袁六顺,有一手高超的窃技,是个专干小偷小摸勾当的老贼。那两个追他的莽汉也是兄弟二人,哥哥叫牛晨,弟弟叫牛晚。这兄弟二人也是窃贼。前年腊月,那牛晨、牛晚在定州曾与袁六顺打赌,看谁先偷得一个年轻游客的银袋。三人言明,谁赌输了,谁就跪在地上拜对方为师,年年月月都要奉上孝敬的银子。袁六顺让那牛晨、牛晚二人先上,他弟兄二人便立即跟了上去。结果,他们的举动被对方发觉,那游客大怒,动了拳脚。原来,那年轻游客并非等闲之辈,乃是武林中人,一顿拳脚将那牛晨、牛晚二人打了个半死。还是那袁六顺急忙上前,他竟在劝阻那年轻游客的过程中,使了个掉包计,偷得了银袋。牛晨、牛晚弟兄二人虽然当时输的心服口服,也跪下来拜了师傅,但想到以后年年月月都要孝敬他,便心生怨恨,总想找个机会将那袁六顺弄死。多半年过去了,他弟兄二人并没践约,反而更加仇视那袁六顺。今日傍晚,三人在真定县一条小巷相遇,牛晨、牛晚见前后无人,便抡起拳头向袁六顺扑了过来。袁六顺知他弟兄俩个起了杀心,掉头便向大街逃走。那牛晨、牛晚哪肯放过,死命追出小巷来。眼看就要得手,谁知半路上却杀出两个程咬金来,“噼噼啪啪”一阵拳脚,两个瘦瘦的陌生人将牛晨、牛晚打到,救了那袁六顺。牛晨、牛晚二兄弟打不过那李大和李二二人只好叩头求饶逃命去了。

  在酒店内,袁六顺给两位救命恩人说了事情的经过,又询问起两位恩人的身世,李大和李二也不避讳,将他们的事情也一五一十都告诉了那袁六顺。袁六顺道:“二位恩公既然落得如此处境,何不跟着老朽一起干?虽说发不了大财,也保二位恩公在这真定地面衣食无忧。”李大和李二想了想,便点头同意了。从那时起,“草里蛇”李大和“林中蟒”李二弟兄二人便给那真定县老窃贼袁六顺当了徒弟,经过一个多月的“溜达”,他们也学会了些小偷小摸的伎俩。到了去年十一月初大雪纷飞之际,那牛晨、牛晚二兄弟纠集附近州县几十个玩命的窃友天天来找他三人寻仇。只因对方人多势众,防不胜防,老窃贼袁六顺终被他们活活打死。这“草里蛇”李大和“林中蟒”李二弟兄二人也因寡不敌众,只好又踏雪翻过太行山,逃回河东地面来。老家隰州李家崖自然是不敢回去,他们弟兄便在汾州一带逗留了几天,这才过了孝义,又窜到温阳县白璧关、兑九峪、西曲镇、大麦郊一带,继续赶集上会,干些小偷小摸的勾当。去年腊月,弟兄二人在大麦郊镇还收了不少徒弟。他们将这些专学偷窃的徒弟统统叫作“六顺”,一来是为了纪念“袁六顺”老窃贼师傅,二来是取偷鸡摸狗“六六大顺”之意。他二人还教会“六顺”徒弟们许多暗语,什么“打起蓬蓬了!”“马上有毛!”等等。每逢集会,他们便让这些“六顺”出去偷,他二人却不再出手,只是坐收徒弟们的“孝敬”。自嘉佑四年正月十五日起,兑九峪、阳泉曲、西曲、大麦郊、双池一带赶集上会的老百姓防不胜防,人人自危,叫苦不迭。

  有诗为证:

  人群多窃贼,黑手暗中来;

  铜板皮绳断,银包扔厕台。

  去年秋天,双池镇龙虎池客栈被烧后,双池镇的里正和里胥也曾报案到温阳县来。但因当时陈知县和包大人正在忙着准备与双锁山、茶布山人马对抗,没来得及做细致的侦破。虽然后来,包大人和陈知县也查清了是双锁山的两个强人所为,但因他弟兄已远遁他乡,一时难以抓捕。无奈之下便以强人内讧结案,没再发海捕文书追究。只是给了客栈掌柜、伙计家属一些抚恤银子。今年清真观庙会这天一早,陈知县便听到郑河、郑坡弟兄二人禀报说道,有人看到李大、李二兄弟俩最近在温阳县境内活动,便令二人暗中密切注意,最好将那“草里蛇”“林中蟒”二人抓获归案。郑河、郑坡二人领了知县台旨,便稍作化装,早早赶到清真观来。快到中午时分,郑河、郑坡弟兄二人终于在清真观正门内众多的香客之中发现了二贼,只见二贼:

  尖嘴猴腮,骨瘦如柴;

  披件黑衣,混进观来。

  原来,这“草里蛇”李大和“林中蟒”李二弟兄二人今天从大麦郊镇过来,并没带众“六顺”徒弟。他俩知道温阳城清真观四月二十日庙会写布施的人多,观中收的布施银子一定少不了,准备发一笔横财,怕徒弟们来了反而坏了他兄弟俩的大事,所以就只他二人各带一把牛耳尖刀来了。二贼混进清真观,并没有认出郑河、郑坡二兄弟。他俩不知道郑河、郑坡兄弟俩会在温阳县衙干上了衙役,所以头脑中没太考虑能遇上熟人。二贼进了三清大殿,看到许多白花花的银子,那四只眼睛一下子都直了。

  这才是:

  三清观里懒烧香,为劫金银进庙堂;

  今日蛇兄与蟒弟,想充大盗访钱庄。;


  (https://www.xdzxsw.cc/book/49634/2907094.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