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积极恋爱心理学 > 第二章 为什么不容易找到感觉了

第二章 为什么不容易找到感觉了


  在小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台湾作家九把刀精彩再现了中学生们的恋爱情景。中学生们是那么容易对一个人有感觉,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在他们心中激起涟漪。适婚单身的人们都是从那个年龄过来的,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人失去的不仅仅是青春,还有那颗柔软的心,以及找到感觉的能力。找不到感觉时,人们很少去怀疑自己是否缺乏找到感觉的能力,而常常会用一个词来自我安慰:这一切都是因为“缘分”没到。“缘分”这个词,消除了很多人对感情的焦虑,它仿佛在告诉人们:你命中注定就是这样的,命中有时无须求,命中无时莫强求。凡事一旦归入到宿命中来,人们似乎马上就觉得安全了,不焦虑了,但同时也就丧失了去争取的动力。好比在古代,有人告诉你,你为什么是穷人呢?你为什么要效忠于皇帝呢?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皇命天授,这是天意,也是你的命。你生来就是穷人,这是天意,也是你的命。如果你接受了这个现实,就不再去争取自己的权利了。其实,编造这些说辞不过是出于皇帝统治天下的需要。世间人人生而平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说缘分没有到,是消除焦虑的需要,好让人接纳现实,但这却忽略了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爱情的可能。纯粹把爱情交给缘分,就像在高速路上开车,把方向盘松开,把眼睛闭上,撞车了是命,不撞车也是命。这哪是命?这分明是对命的不负责任。开车的人如果要走一条没有走过的高速路,不但要握好方向盘,而且一般都会配一个导航仪。如果人们使用导航仪,设定了目的地,却怎么也无法到达目的地,人们会怀疑,导航仪里的地图是不是过时了,或者导航仪本身出问题了。如果把人们的感觉系统比作导航仪,就会发现人们总是在寻找那个有感觉的人,却很少怀疑自己的导航系统是不是出了问题,内在地图是不是出了问题,灵敏程度是不是出了问题。假如感觉的导航仪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又怎么能找到感觉呢?爱情本是心与心的碰撞,如果一见钟情是电光石火,那么日久生情便是摩擦起热,或快或慢,都是在心里滋生来的。心态不积极,心门关闭,就像受潮了的火石,或包裹着的火石,又怎能擦出火花?人是万物之灵,每个人只要一出生,心就都是灵动的,就都是充满生机的。那么,是什么让自己的心没有了当初的悸动了呢?曾经被爱伤透了心曾听到过《中国好声音》选手演唱歌曲《傻瓜》,歌词中说:傻瓜,我们都一样,被爱情伤了又伤,相信这个他不一样,却又再一次受伤……适婚的单身者,除了少数从未有过恋爱经历外,多数人都是有过情感经历的。在当初的情感中,人们越是投入,越是爱得忘我,越是把心打开,越是让对方走入得深,就越有可能受伤。一旦受伤,浪漫无比的一段爱情,留下的就是心底深处滴着血久久不能愈合的伤口。请在放松的同时,开始想象你站在自己人生的时间走廊里,向后倒退。一幕幕人生往事从你眼前闪过,当有一件曾经给你带来很大很大负面情绪的事情,闪过的时候,就停下来。去看那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跟谁之间发生的,发生了什么。……这是我在《爱的能力》课程情绪宣泄环节的一段引导语。常常有学员在上课前说我没有什么负面情绪可以宣泄的,但到了这个环节时,听到这段话后,眼泪就开始控制不住地掉下来,还有不少人会哇地哭出声来。每每到了这个环节,我站在培训室中间,都会听到四周哭声一片,那是一个个受伤的心在哭泣、释放、宣泄。这之中,接近半数学员都是因为过往情感经历中压抑的负面情绪被触及了。这个环节结束之后,经常有学员说,我以为我已经忘了这件事情了,没想到现在想起来时还是很伤心、很痛。很多过往的让人压抑给人带来负面情绪的事件,人们因为想起来会痛,会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强迫自己忘掉,这样就不用再感受那种痛的感觉了。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之所以感受不到痛了,并不是因为伤好了,而是人们转移了注意力之后,把伤痛压抑了起来。这些被压抑的伤痛,看似好像不再痛了,其实依然在人的心底深处,在不知不觉中通过潜意识影响着人们的性格,进而影响着人们的命运。受文化的影响,我们所在的这个社会,多数人是不接纳脆弱的,我们在感情中所受的伤也好,成长过程中所受的伤也好,通常都被我们压抑起来,现在感觉不到,不代表已经好了。因此,不要以为只是来上课的人心里有伤。如果你来到这样的课堂,你很可能会发现自己也是一样的,即便没有因为过往情感经历所压抑的伤痛,也可能会有别的伤痛压抑在你的内心。在过往的情感经历中,让人受伤的可能是欺骗,可能是背叛,可能是抛弃,可能是迫于无奈的分开,也可能是一方的离世。总之,只要一段感情最后留下的是伤痛,或大或小,或重或轻,都可能会在人的内心形成压抑的负面情绪。时间久了,这种情绪结出一副坚硬而粗糙的铠甲,让那颗柔软的心变得不再那么柔软,灵动的心不再那么灵动。这是一位女学员给我们的留言:过去这段相当长的时间,我封闭了自己感情的大门,把全部心思放在工作上,错过一些很优秀的人,面对别人的示爱毫无理由地直接拒绝。别人不太明白,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伤没好,太怕被伤害了!伤不起。她并不是个案,几乎每一次课程里,都会有她这种情况的学员,女性所占比例尤其高。也许是因为女人们的心太柔软,在爱情里总是容易受伤的一方吧。如果一个女人在前一段感情里的伤还没好,心底还在滴着血隐隐作痛,你怎么还能指望她对男人产生感觉呢?也许感觉对她来说,只等同于再一次受伤的机会而已。被爱情伤了又伤,人的内心自然就可能产生防御机制,让心门关上一些或彻底封死,不再轻易让人走进,这样可以保护自己不再受伤,但也容易把爱情关在门外,有的甚至会把对生活的信心一同关闭在心门之外。欧文·亚隆,国际公认的心理治疗大师。他同时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能够把心理治疗的原理用小说的形式轻松呈现。在他著名的心理小说《当尼采哭泣》中,他虚构了尼采的爱情故事,尼采被所爱的女人莎乐美背叛,加上疾病缠身,不但对爱情绝望,甚至产生了对生命的绝望。有时候,人们对异性不容易产生感觉、不容易产生爱情,不也是某种程度上对爱情的绝望吗?并不只是所爱的人能让人们在情感中受伤,对于那些相爱而不能在一起的人来说,爱本身就会带来伤痛。《傲慢与偏见》的作者、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20岁时遇见爱尔兰律师勒弗罗伊,两人一见钟情,却因双方家人反对而分开。她非常伤心,选择了永远关上心门,把爱情一直关在门外,终身未嫁。小练习(如果你还没有过情感经历,请忽略此练习):1.你有过几次情感经历?2.如果现在静下心来回忆这些情感经历,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儿时爱的缺失X小姐从青春期到30多岁,在情感经历上基本是一片空白,没有谈过恋爱。问起她为什么,她的答案是没有遇到让自己有感觉的人。再问她一个有感觉的人也没有遇到吗,她说除了上学时暗恋过的英语老师,就再也没有了。像X小姐这样,对什么人都找不到感觉的人,人们会说他们是完美主义者。但这个完美主义,却可能就是因为儿时太不完美的生活经历导致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婴儿时期的遭遇使人内心太脆弱,即便之后父母再努力,也可能会有爱的缺失,给人们的内心留下伤痛,更别说有些父母根本就没有能力付出爱了。爱的缺失并不等同于父母的缺位,而是说在孩子内心的感受上是缺少爱的。早年被父母照顾的过程中,孩子的需要有时能被满足,有时不能。孩子的世界是分离的,会把爸妈满足自己时的形象认知为好父母,把不能满足自己需要、让自己痛苦时的形象认知为坏父母。人们会喜欢上什么样的人,是跟儿时心中坏父母和好父母的形象有很大关系的,尤其是异性父母,或异性抚养者。人类有个基本心理特点: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这导致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父母只有好的部分,而没有坏的部分。坏的部分往往被幻想为好的,比如一个自己想吃东西而父母没钱给买的孩子,他幻想中的父母可能就是很有钱的,自己想要什么父母都给买。我小时候家在很穷的农村。听父母说,在我两三岁时,一天我在村里的马路上玩耍,有一对城里的夫妇路过,他们估计是没儿子,看到我白白胖胖,跟我父母商量着想把我抱走,我父母没同意。但是,后来的我听说此事后想法却不同,心想他们当时怎么没跟我商量商量。每当幼小的我在烈日暴晒的农田里干活,累得头晕眼花、饿得前心贴后背时,我就抬起头,一边用脏兮兮的手背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看着通往城里的路,心想那对城里的夫妇怎么就不再来了呢?商量商量呗,认个干爸干妈也行啊!在当时他们就是我理想父母的代表。到了择偶时,这种理想的父母形象就会被投射到心中理想爱人的身上。自己的爱人要像自己的好父母,同时不但没有坏父母的部分,还要具备自己坏父母的反面。比如一个勤快但脾气坏的妈妈,如果她的坏脾气给儿子带来很多痛苦体验的话,儿子潜意识里可能就喜欢勤快而又温柔的女孩儿。勤快是好妈妈的一部分,温柔是坏妈妈的脾气坏的反面。对于那些儿时需求得到满足较多的人来说,他们的好父母部分是他们体验过的,坏父母部分虽然也有,但很少,他们体验过之后觉得是可以接受的,那么他们长大后就更容易接受有缺点的爱人。而对于需求很少得到满足、爱的缺失太严重的人,他们脑海里的坏父母形象太多,就可能会把坏父母的反面想象为一个更加理想的形象,以至于超出客观存在的人。这有点像曾经的热播穿越剧《步步惊心》里若曦讲的:她小时候经常吃芙蓉糕,有次看到别人吃糖葫芦,她也要吃。父亲说糖葫芦太脏,不让她吃,她就一直觉得糖葫芦一定比芙蓉糕好吃。等到有一天她真吃到糖葫芦了,才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芙蓉糕还是比糖葫芦好吃。若曦对于糖葫芦一定比芙蓉糕好吃的想法,就是因为缺少真实体验而想象出来的,非常虚幻。儿时父母的爱缺失,可能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难以找到感觉,因为理想的爱人太完美,现实中难以找到。X小姐就属于这种情况,她的父亲长期不在身边,母亲因为一个人抚养3个孩子,情绪很不稳定,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在灰姑娘的故事中,继母就代表坏父母。坏父母有多坏,灰姑娘理想中的父母就有多好,把这个理想的父母形象投射到爱人身上,只有王子才能满足条件了。王子是理想父母的代表,但王子毕竟稀有,除王子以外的男人就成了没有感觉的人。心中有过于理想的爱人形象,再加上爱幻想的特点就变成了另一种:容易迷恋人。这样的人爱上一个人时,往往爱的并非那个人的本身,而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爱人。这样的人往往会短时间疯狂地爱上一个人,但当他发现对方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时,又会极度失望。当初的幻想多么完美,后来的失望就会多么强烈。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洛神”的民国女作家萧红,就是一个从小缺少父母之爱的女人,9岁丧母,父亲脾气倔强,她跟随爷爷长大,看似无忧无虑,内心其实缺少关爱。这导致她容易陷入爱情寻找缺失的爱。当她遇到喜欢的男人时,爱得倒是真切,但她其实并不了解对方,等到一起生活才发现对方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人。所以,总是被男人伤害,对男人失望。看似命中注定,实际与儿时缺少父母关爱有关系。那些在婚姻中想努力改变对方的人,也多是因为不能接受真实的爱人本身,总想把爱人改造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这当然容易导致婚姻出问题,这也是儿时缺爱的人婚姻容易出问题的原因之一。小练习:这是一个帮助你了解自己以及理想爱人形成原因的小练习,如果你愿意,可以花点时间,试着做一下,也许会对你有些帮助。在下面写出你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再写上你父母的优点和缺点,如果不是由父母抚养长大的,就写重要抚养者的。自己:优点:缺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优点:缺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优点:缺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一下自己和父母的性格特点,看看会不会发现些什么。1.你的性格当中的优点像父母优点的一部分:2.你具有父母缺点的反面:3.你明明知道父母身上的一些缺点,但你可能还是继承了一些:然后再写出自己理想爱人的性格特点:理想爱人:优点:缺点(这一项如果写不出来,可以不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如果你完成了这个练习,看看你会不会发现些什么。1.你理想的爱人具有父母特别是异性父母的优点:2.你理想的爱人具有父母特别是异性父母的缺点的反面:如果你谈过恋爱,或有过婚姻经历,你可以把以前的或现在的爱人的性格特点也写出来。真实的爱人:优点:缺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看会不会有些发现。1.他具有你父母身上的一些优点:2.他也具有你父母身上的一些缺点的反面:3.你可能会发现,他居然具有你父母身上的缺点,尽管你不喜欢这些特点,但你还是会被这样的人吸引:这就是理想爱人和现实爱人的不一样,人们虽然希望爱人是完美的,但还是容易喜欢那些某些部分像父母的人,包括父母的缺点。对于一些人来说,潜意识指引他们找到跟父母一样有缺点的人,好继续实施他们想改变父母但没有完成的这一愿望。完形心理学称之为“未完成事件”,弗洛伊德称之为“强迫性重复”。父母婚姻不幸福在中科院心理所上学时,曾经听我的一个女同学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经常想一个问题:“男人、女人为什么要结婚呢?”她童年生活是在父母的打骂吵闹中度过的。在她的记忆中,父母经常打成一团,抓破衣服撕破脸,有时母亲会哭着跑回外婆家,搬来娘家人找父亲评理。这是她对婚姻最初的认识,在那时也几乎是她对婚姻的全部认识和感受。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生活,没有给幼小的她心中留下一点好感。所以,成年之后的她,感情的道路走得异常艰辛。她常常遇到内心喜欢的人,却不敢表达。有时对方追求,她也本能地拒绝,让对方以为她是不喜欢自己的。在这种矛盾心理的折磨中,长相出众又很优秀的她错过很多喜欢又合适的人,她如今年近四十,依然单身一人。“婚姻幸福的人不是多数,而是少数。”这是我在北京的十几所大学里调查后得到的答案。这些年,每次去大学里讲课,我都会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父母的婚姻幸福吗?”结果除了北大、清华这两所大学外,其他学校的学生答父母婚姻幸福的人数都低于50%,平均在30%~40%之间。这同时也表明,很多人父母的婚姻像我同学父母的一样,是不幸福的。试想他们心中如果从小就留有对婚姻本身的恐惧,带着这种对两性结合的本能排斥,长大后又怎么可能会轻易为异性打开心门呢?婚姻不幸福的父母,对孩子的需求常常也是难以照顾得全面的,孩子得到的爱基本都是有缺失的。想想一对刚刚争吵过甚至打过架的夫妻,不把对爱人的不满撒在孩子身上就算好的了,哪有心情去精心满足孩子需求?或者说,父母的婚姻幸福,本身就是孩子的一个重要需求。因为孩子是父母结合的结果,如果父母婚姻不幸福,仿佛意味着孩子的存在就是不应该的、多余的,这不也正是很多父母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儿时的真实感受吗?既有对婚姻本身的恐惧,又因爱的缺失渴望找到更完美的爱人,导致一些人在遇到异性时,会本能地留意对方的缺点,结果总是能找到不跟这个人交往的理由。我听说过一个大龄单身女讲述自己的相亲故事:相亲见面坐下后,他们点了两罐可乐。服务员上可乐时,还拿来了两根吸管。女人打开可乐,把吸管插进去吸着喝;男人打开可乐,把吸管放在桌子上,直接对着易拉罐喝。女人觉得男人这样太粗野,因此决定放弃这个相亲对象。事后她想想,这怎么能成为一个放弃的理由呢?可就是因为这样的理由她放弃了许多相亲对象。基本上她总是能找到放弃的理由,比如吃饭时没有让她先点菜,过马路时没有让她走右边保护着她,等等。我知道她父母的婚姻也很不幸福,她从小生活在父母吵架的阴影之下,对婚姻她也是有本能恐惧的。其他父母婚姻不幸福的人,也许没有被影响到如此之严重。但或多或少,会受到些影响,让自己对异性多少有些不那么容易找到的感觉。我在一家企业讲课时认识的一位男士,他儿时父母也是常常争吵,对他也是只有管教,没有太多关爱和温暖。他说家给他的感觉只有冰冷和刻薄,他一分钟都不想多待,上学时之所以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尽早离开那个家,所以他学习成绩很好,并且考上了名牌大学。他已经记不清楚自己相亲多少次了,不是别人看不上他,就是他看不上别人,三十多岁的他基本还没有过什么正式的恋爱经历。对于像他一样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来说,不容易对异性产生感觉不就是一种对自己的保护吗?也许他们的潜意识已经预料到,如果他们结婚的话,也可能会像父母一样,在争吵中度过一生。因为他们明显无法从父母那里学会如何经营一份感情。我们也能在生活中看到很多这样的现象,兄弟姐妹多人,长大后每个人的婚姻都不幸福。有的离婚了,有的虽然没离婚,但时常打打闹闹,没有一点幸福的感觉。他们也许没有太多对婚姻本身的恐惧,但他们也没有从父母那里学会如何对待爱人,如何做丈夫、妻子,如何经营婚姻。他们缺少学习的榜样,所以,虽然都走进婚姻了,却难以让婚姻幸福。小练习:思考父母婚姻带给自己的影响如果让你评价,你觉得你父母的婚姻幸福吗?


  (https://www.xdzxsw.cc/book/47293/2681856.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