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新北京人 > 第二百二十三话 望京

第二百二十三话 望京


  服刑犯成功减刑后,将消息告知了社区,社区也打消了将孩子移交福利院的想法,答应帮忙最后照看两个月,直到他出狱。

  据同监舍的人说,这个服刑犯得知儿子不用送去福利院时,回到监舍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着华子咣咣磕了十几个响头,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像个孩子,让在场的那些个凶神恶煞也都无不动容。

  为此,华子的这件事在私下里传遍了整个六监狱,不管是新进来的小青头,还是已经蹲了几十年的老家伙们,都对这件事钦佩不已。

  光头华子,这个名字从那一刻起,真正成了正能量的代言词。

  从此,六监狱里,哪个监舍有点小矛盾小冲突,或者谁被谁欺负了有苦难言,都会变着法找到华子,求他出面调停和解。

  而华子,也不拿架子,求到自己的事儿,只要能办就绝不推辞。

  就这样,华子成了六监狱里的地下“教父”,但实际上的角色更像是个家长。

  贾小涛告诉杜斌这个故事,彻底让杜斌信服了华子。

  当杜斌第一次在修理厂见到华子的时候,他正带着一帮马仔围攻苏达和马猴儿,那时,华子在杜斌眼里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人渣和社会败类。

  贾小涛还有三个月就刑满释放了,杜斌同时也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苏达。跪求百独一下潶*眼*歌

  苏达回想和华子打交道的这几个回合,华子的确没给自己留下好印象,但这次从杜斌转述贾小涛的话来看,华子还是有药可救,能够走上正途的。

  随后,苏达便找来了自己的同事,法律专家王律师。

  两天后,六监狱迎来了几位少见的客人,北京几家新闻网站的责编和记者。

  媒体人大驾光临,监狱里的干警和工作人员一片忙碌,细问得知,几个记者指名点姓的要采访华子。

  在一旁的王看守马上就明白了,这是华子在监狱里的佳话传到了外面。

  王看守心中得意,笑而不语。

  当看守通知华子来会客室见记者的时候,华子正在车间赶制机械零件,听完后也是一脸懵逼。

  第二天,京城的不少论坛和社会新闻的主页上,都出现了有关六监狱里这段感人的佳话,不少媒体都冠以“监狱里的温情”、“古有孔融让梨,今有推让减刑”等醒目标题,引起了不少网民的关注。

  在称赞服刑犯华子仗义善解人意的同时,也有很多声音要求给华子减刑。

  苏达在项目组浏览着网页,当看到网友们的呼声和评论时,对身边的王律师伸出了大拇指。

  “王律师,真有你的!高,实在是高!”

  王律师冲苏达调皮的眨眨眼,戴着安全帽下了工地。

  几天后,贾小涛从监狱里打专线电话出来,高兴的告诉苏达一个消息,司法系统相关领导从网上注意到发生在六监狱的这件事后,还专门开了个小会,决定给华子这个难得体现监狱教育成果的服刑犯减刑,首先减免七年刑期,以后再根据他的表现可再优先减刑。

  这样一来,原本要在六监狱里服刑十年的华子,一下子就剩下了两年刑期。

  当监狱的王看守告诉华子,这些都是云鼎轩的人暗中帮忙的,华子当即明白了,是苏达,那个自己曾经的宿敌。

  自己是因为苏达才被判了重刑,而还是因为苏达,自己又被减了七年刑期,华子真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但泪水已经打湿了眼眶,久久打转。

  这个周末,刘海娟发觉儿子总有些心神不安,问他什么,他却厌烦的不愿理会自己。

  更加奇怪的是,本该周日下午才返校,可秦风却周日一睡醒,收拾东西就回了学校。

  看着儿子反常的表现,刘海娟百思不得其解,只得求助于心细如发的女儿秦怡。

  秦怡听闻母亲的疑问,头也没抬,鼻子冷冷哼了一声,“肯定是那个狐狸精弄出了什么好事儿!”

  “哪个狐狸精啊?”刘海娟张大嘴巴问,忽然又想起了什么。

  “是秦风上次带家来吃饭的那个?”

  秦怡点头,“除了她,我不会喊别人狐狸精的!”

  刘海娟怅然若失,坐在轮椅上发愁。

  “妈,您看这是什么?”

  秦怡用两个手指头小心捏着一个塑料袋,拎目前面前。刘海娟

  刚想伸手去摸,却被秦怡及时制止。

  “别摸!”

  刘海娟被女儿吓得赶忙缩回了手。

  “妈,您看清楚喽!这是啥……”

  秦怡捏着塑料袋往母亲眼前凑了凑。

  刘海娟戴上老花镜,眯着眼睛细看,还是看不出来。

  秦怡一着急,脱口而出:“哎呦喂!妈,这就是您那宝贝儿子用过的一个安全套,在家里用的!”

  “啊?!”

  刘海娟大惊失色,差点从轮椅后面仰过去。

  秦怡倒是不紧不慢的说到,“这是咱们从内蒙古回来后,我收拾秦风的屋子发现的。这小子趁咱们都不在家,肯定把那个狐狸精领回家过夜了……”

  刘海娟气的嘴唇发紫,想骂也骂不出声来,手直发抖。

  秦怡规劝母亲别生气。

  “我倒是没什么,除了觉得有点恶心之外。但我替您担心,就秦风那猪脑子,将来领这么一个狐狸精进门的话,咱这个家非得败光了不可,我都怕您将来养老都找不到地方住!”

  “这个不正经的小王八蛋,看他再回来我不抽死他!”

  刘海娟终于骂出了声。

  秦风赶在中午前回到了学校,没有回自己宿舍,而是直接去了徐丽丽的宿舍楼下。

  因为是周日,外地的同学一般都在宿舍里睡懒觉,要么玩游戏,只有北京本地学生回家过周末。

  秦风事先没有给徐丽丽打电话,而是突然而至。

  胖胖的秦风按耐住心中的疑虑,动了脑筋。

  他找了个与徐丽丽同楼层的女生,让她上楼帮忙喊一下徐丽丽,女生爽快答应。

  片刻后,女生摇摇头,一摊手,“不在宿舍,室友说昨晚没回来。”

  这下秦风可气炸了锅。

  颤抖着手,嘴里骂骂咧咧的给徐丽丽拨通了手机。

  徐丽丽接的倒是挺快。

  “怎么了秦风?”

  “你在哪呢现在?”秦风强装平静的问。

  “我在宿舍呢啊,你呢?”

  徐丽丽不假思索的答到。

  “你在宿舍?你满嘴喷粪呢吧!我现在就站在你宿舍楼下,还专门让人去找宿舍找过你,室友说你昨晚压根儿就没回来!”

  电话那头的徐丽丽一惊。

  “你……你今天不是应该在家吗……”

  秦风冷笑道,“徐丽丽,你这个不要脸的东西,谎言编不下去了吧,你特么嘴里有一句实话么!”

  徐丽丽也不和秦风争论,只是平静的说自己现在有事不方便说话,回头再聊,便匆匆挂断了电话。

  秦风气的在女生宿舍楼下大喊大叫,“徐丽丽,你这个傻X!你这个骗子!”

  好多女生探着头出来看秦风。

  秦风无处宣泄,拿着手机差点摔在当场,转念一想,这是姐姐花了好几千买给自己的,便及时停下了动作。

  在宿舍楼下骂了一会儿,秦风发现好多女生都在看着自己的“演出”,顿觉丢人现眼,无地自容,赶忙背着包一路狂奔的跑开。

  望京某小区一套三居室。

  徐丽丽小声的客厅里挂掉了电话,光着脚,蹑手蹑脚得溜回到主卧室,悄悄的又爬上了床。

  “刚才谁的电话,还跑出去接?”

  身边的关瑞突然说了话,吓得徐丽丽一捂心脏。

  “噢,是学校辅导员的电话,说我有一个作业不合格,让我下午回学校找他一趟……”

  关瑞噢了一声,便不再说话,继续埋头睡去。

  徐丽丽索性也不睡了,披着衣服下了床,来到阳台上。

  在十五层的高度上,望京的大部分风景可以尽收眼底。

  已经是中午,初秋的阳光依然火辣,照在徐丽丽阴暗潮湿的心里,顿觉得温暖无比。

  昨晚,是徐丽丽和关瑞的第二次约会。

  两个人一起吃了顿火锅,后来在徐丽丽的极力提议下,带着关瑞又去了京城一家知名的迪吧。

  关瑞收入不菲,出手也不寒酸,既来之则安之,关瑞遵从徐丽丽的指引,要了一桌子的啤酒和红酒。

  两个人先是喝了个透彻,然后跑到舞池中间肆意扭动肢体,各种宣泄。

  一会跳的满头汗,两人又回到桌子继续喝,几个来回下来,关瑞就已经喝的翻了白眼,几乎要倒。

  可徐丽丽似乎对酒精毫无反应,连点儿微醉的表情都没有,好像还越喝越清醒了。

  随后,关瑞怎么稀里糊涂带着徐丽丽离开迪吧,回到自己在望京的家,然后两人又同床共枕的过程,关瑞就不得而知了。

  徐丽丽站在阳台上,紧了紧披在身上的衣服,向下楼下望去。

  滚滚车流和忙碌的人群,川流不息,汽车小的像火柴盒,人却如蝼蚁一般渺小,只有眼前这一幢幢的高楼大厦,才显得那么真实和具体,雄伟和震撼。

  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油然而生,徐丽丽不禁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她眼睛一转,重新走进主卧室。

  徐丽丽轻轻来到关瑞床蹲下,柔情似水地轻声问道:“关瑞,关瑞!我去给你做点午饭吧……”

  关瑞迷迷糊糊睁开眼,揉了揉。

  “你做饭?你会做饭?”

  徐丽丽莞尔一笑。

  “当然了,别忘了我可是四川人!”

  关瑞笑笑,徐丽丽飘然而去,直奔厨房。

  来到厨房,徐丽丽熟练的打开冰箱,审视着里面的蔬菜和肉类,然后麻利的拿出四颗鸡蛋,两头洋葱和几个西红柿,放进了洗菜池内。

  关瑞穿着内裤站在远处一边喝水,一边看着徐丽丽发呆,他不能相信,这么一个漂亮的,年纪轻轻的“师妹”,做起饭来居然有模有样。

  可做饭对徐丽丽来说并不稀奇。

  她在泸州老家上学时,父母都是普通的双职工,有时候加班加点,晚饭就只能靠自己解决,时间久了,自己的厨艺也就练成了。

  至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徐丽丽可不敢苟同。

  因为她从来不向任何人提及自己的家庭和父母,包括初高中同学忽然闺蜜在内,始终对徐丽丽的家庭情况一概不知,因为大家都知道她的脾气,所以也没人敢去追问。

  金秋时节,桃花峪终于迎来了第一批游客。

  桃花峪景区改造工程验收完工,景区资质也顺利下来,杜斌高兴的第一时间通知了所有的人。

  孙晨和王丽芳亲自开车来到项目组,向所有的工作人员表示祝贺。

  苏达带着孙晨王丽芳,王律师和杜斌陪同,一起来到一户村民的农家乐。

  这户村民原有的土砖房已经旧貌换新颜,翻建成了如今的明清古民宅,典雅,传统。

  村民见是苏达几个项目组的高管,非常热情,赶忙招呼着大家进来,安排在一间小套间用餐。

  村民给大伙拿上来菜单,大伙一看,开心的笑了。

  原来菜单上都是用的繁体字,而且书写方法都是明清时期从右自左的竖体。

  孙晨和王丽芳觉得这个创意非常好,很贴切整个风景的定位,问这是谁的好主意。

  杜斌抢话,“除了达哥有这脑子外,还有啊!”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点完菜,几个人又聊了一会儿,村民便和家人大碗小碟的上了菜。

  农家菜讲究的就是一个实惠和新鲜,孙晨夫妇两人拿着筷子挨个品尝,不住的点头。

  “这个菜虽然食材不如咱们云鼎轩讲究,但它的色泽和口感非常好,非常新鲜,农家菜要的就是这种味道。等将来咱们的超级生态农村建成后,这里的农家菜会更好吃!”

  孙晨对于这桌菜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王丽芳端起酒杯,也对苏达王律师等人说到,“你们把桃花峪变成现在的样子,我从心底里感谢你们,感谢你们不仅保留了桃花峪原有的生态美,还挖掘了它更深层次的内在价值。苏达,王律师,杜斌,端起酒来,我敬你们仨一杯……”

  三人正要满饮此杯,却被孙晨喊住。

  “等下,我还有一事要说。”


  (https://www.xdzxsw.cc/book/3294/2854250.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