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吕后本纪 > 207.吕王后救代

207.吕王后救代


  刘恢故去,赵国王位又空出来了。前后数数在此位一世而斩的赵王们,赵国之地的确有“克刘”甚至“克王”的不详之气,没几个赵王能在这里呆长,无论早期的赵歇张耳和张敖,总伴随凋弊坎坷;到高帝之子这一代,刘如意、刘友、刘恢,都算少年而殇。所以民间传说尘嚣而上:赵国上空充满污浊之气,殇王室。吕雉不信这个,不过是包括自己女婿张敖在内的历任赵王命不够硬没那福分而已,想了想,该挪动代王刘恒了。刘恒在代国也呆了十四五年了,人倒是老实本分,不惹事端,若让他在代地深耕过久,迟早会生出麻烦。更让吕雉想动他的是,薄姬原是西魏国魏王豹的小妾,后被汉军掳了来,但薄姬本身的旧魏王室宗亲身份却让她在代地拥有特殊号召力。当年刘邦把刘如意的代王之位让出给了刘恒,就考虑到薄姬的旧魏人身份,在代地百姓中有认同感,可以团结当地百姓和大族共同抵御匈奴。而不像当年刘仲一样,匈奴人刚过边境,他这个代王就吓尿了裤子,丢弃百姓不顾,带着老婆孩子狼狈不堪跑到洛阳避难,丢人现眼。

  但现在情况有变,薄姬刘恒母子在代国要形成根深蒂固的势力了,对长安朝廷有形成威胁之势。时候到了,还不怕刘恒不肯挪窝,有肥沃良田的赵国比贫瘠偏远的代国不知好到哪里去。

  于是吕太后七年七月,未央宫的诏书就传到代国宫廷。

  薄姬刘恒母子马上把代国王后吕彦召来一起商议。吕彦这位吕泽的幼女,当朝帝太傅吕产的妹妹,吕太后的亲侄女,十余年来与代王刘恒相亲相爱,鹣鲽情深;两人已育于四子一女,长子刚出生一个月就被长安认可,顺利造册为代国太子。这么多年来,吕太后从没对代国起过疑心,也是因为侄女为王后的代国,一直风平浪静,加上薄太后深谙宫廷之道,一直谨言慎行,刘恒又是安静少言的庶子,所以,离长安最近几乎在吕雉眼皮底下的代国就一直走得很平稳。

  作为女人,薄太后深知,从吕彦诞下代国王太子那一天起,这个女人的命运就和代国及代王刘恒的命运深刻捆绑在了一起,她不再属于吕家,母随子系,长安城的吕氏族人已变成她的娘家人,成了她的亲戚,而代王刘恒和代国太子才是她的宿命。所以,薄太后这个低调的婆婆,在有了长孙那天,马上就指示儿子即刻把孙子立为代国王太子,并把这个消息报至长安。

  于是,长安安心了,代国也安心了,因为代国的王二世是刘吕两家的混血儿子,他既不会背叛长安的刘姓皇帝,也不会背叛吕氏一族。一切遂了吕太后的意,代国彻底安全了。

  吕彦既是一座桥梁,起到沟通长安的作用,也像一座屏障,抵御来自长安皇权的威胁。而薄太后刘恒母子,从最开始娶吕氏女,就充满了睿智自保的眼光。

  现在,长安的皇权催命诏又来了。薄太后、代王刘恒,和王后吕彦,三人坐于王太后的寝宫,商议对策。

  薄太后以退为进道:“让我们一家去守赵国,也没什么不好,如果天意真绝赵王的话,就先绝老身我吧。到时还要请王后去长安说情,等天亡老身后,麻烦王后再把代王和王太子迁离赵地。我活得很久了,不怕死,你的夫君和儿子要平平安安才好。”

  这一说,孝子刘恒就难受。吕彦更是潸然泪下。这么多年来,吕彦自认为薄氏婆婆和夫君给了自己足够的礼遇和爱意,他们母子尊敬自己,早早就立了自己的儿子为王太子,诚心诚意到没话说。关键是,刘恒在意自己,两人婚姻十三载,代王八个儿子中有一半是自己所出,作为王后,在他心中的份量自是其他姬妾不可同日而语。刘恒和他的兄弟们也不一样,从不留恋妾室,除了外出,在宫室里常去的地方不是薄太后处,就是自己宫室,要么是见各位臣子。所以,吕彦自认为福厚,尤其比起其他吕氏女的姻缘来,亦很满足。现在长安竟然下达这么个诏书,不是要让上天来灭代王么?

  吕彦乖巧道:“妾这就收拾行装,马上去长安面见太后。请王上和母后写一份回书,我随身带上。”

  然后代国王后不由分说,就去自己宫室收拾行囊。明知是挡箭,也心甘情愿,为自己夫君,亦为自己的儿子。

  薄太后机心绵长,要的就是这效果。现在的行态,也只有代国王后有能力回娘家交涉。

  吕彦当天就乘车去了长安,刘恒依依不舍送至代国边境,然后就地驻扎下来等候。

  吕彦也不负重望,回到娘家,第一时间找到大权在握的兄长吕产,先诉理,后诉情,再诉苦,又说到民间传说的赵国上空的污秽之气,哭着说不想到赵国去舍命。吕产对妹妹自然没得说,但最重要要过姑母吕太后这一关。

  于是第二天,吕彦就正式面见吕太后。这回哭闹不管用了,吕彦把代王刘恒的回书献上,施大礼跪拜,“姑母,侄女与代王这么多年来一直感激姑母的庇佑,也一直心系长安,无论怎样,都想世代驻守代国,直面匈奴,为姑母守疆。但姑母眼下要侄女拖家带口去赵地,赵地险恶,不佑刘氏,我怕我儿子去了会有不测……”

  吕太后斥道:“这等胡说你也信?赵地怎么不佑刘氏了?刘友不是在赵国好好呆了十四年做了十四年的赵王吗?他要不是嫌弃你妹妹,不肯娶了做王后,自绝后路,他不活得好好的吗?”

  吕彦含泪,“姑母,话虽如此,但我是母亲,实不忍心拿自己的夫君和孩子去测试天意,如果要去,请让侄女先去赵国,让上天先把我这个王后亡了吧。”

  这话吕太后不爱听,这女人要有了儿子,心就彻底拐向儿子那边了。不过想想自己,也是如此。所以,没有作声。

  “姑母,侄女请您想想,要是换了别人镇守代地,能如侄女一家这么安分踏实吗?”

  这话吕雉爱听。代国处在匈奴第一线,必须派心腹之人去守边。换了别人,还真不如安稳的刘恒吕彦夫妇让人放心。此时吕产也帮着吕彦说话,说代王治理代地颇久,地理风物皆熟悉,不想挪动,也情有可原。

  “若都不愿意去赵国,那赵国空置着可如何是好?”

  吕彦直言:“不如让兄长吕禄去赵国为王好了。赵国殇刘氏,又没说殇吕氏。”

  这一句简直说的吕太后心花怒放。她本来的意思,让代王刘恒调换到赵国,让吕禄去险恶的代国守边。现在吕彦直接把这句挑明了,可能还是代王刘恒和薄姬的意思呢,主意甚妙,就这么定了。

  于是吕彦成功地让吕太后把调换诏书收回,就此返回代国后,与刘恒手挽手返回王宫。

  吕雉只所以能被吕彦说动,主要考虑到代国还不够强大,也考虑到代王和吕王后伉俪情深,暂时可以放过。但藩王轮换和互相制衡还要铁了心继续实施下去。

  接下来,吕雉就在挂满列侯功勋像的麒麟殿召集左右丞相,审食其和陈平,商讨空置王位的赵国该如何安排。

  早看透太后打算的右丞相陈平,慢条斯理建议道:“既然刘氏宗亲都对赵地心存畏惧,惜命不肯去,太后陛下可以考虑把汉阳侯吕禄封在赵国。”

  大汉,所有的王侯爵位,必须都通过左丞相的提议,再取得右丞相的首肯,然后由右丞相以奏折的方式上报给太后,太后准了,才算完成朝廷分封的决议流程。大汉朝廷的诏书才能发出去。这一切,好在吕雉每一步都走得让人无话可说。所以,太后想做什么,要做什么,必须得有一个对自己心思心知肚明的右丞相,把自己的意愿形成三公朝臣的意志,才算名正言顺。若右丞相不听话,就会被免职,再找个合自己心意的。陈平这种心智高不可测的人物当然明白这里面权势运作的曲直,早就成为吕太后得心应手的应声虫。即便招其他同僚笑话,陈平也不会在意,难道当一个丞相,非得事事跟今上对着干,你说东我朝西,你追狗我非得赶鸡,才算好丞相吗?好丞相,合格的丞相,就得上通下达,摸清上面的脾胃和行事风格,一一想出对策,既不损国体,又不伤百姓,还得自保官运亨通,荫妻封子,才算高明。

  吕太后七年秋,经丞相陈平和百官举荐朝议,吕禄被封为赵国赵王。可以说,吕禄任赵王,所有刘氏族人都没有背后嘀咕不同意的,这么一个不佑刘氏的污秽之地,就看着吕氏王如何横死吧。吕氏一族,就此诞生了两位吕姓王:吕产,吕禄。

  但这一切,却让新赵王吕禄的女婿朱虚侯刘章心里怨忿不已。


  (https://www.xdzxsw.cc/book/143000/7457997.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