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吕后本纪 > 139.韩信之死

139.韩信之死


  韩信猝然无语,愣了半天,才叹口气,“谁教皇后把我诓骗至钟室来的?萧何?”

  “不是,是我自己。”吕雉也不隐瞒,“我让他把你叫到长乐宫即可。剩下的,都是我向兵圣你学来的。韩信,你真相信弱能胜强的道理吗?”

  “皇后何意?”

  “这些天,我一直在研究淮阴侯当年令天下瞠目结舌的井陉之战。几乎所有人都说那是你韩信以弱胜强的天才之作。我看着地图,想了多日,发现其实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以弱胜强,只有计谋,只有灵活以对,只有把敌人引出对他最有利的各种外部形势,化解他的强,引导他进入对自己有利的形势中——通过增加自己的强,以己之强战胜他之弱。”吕雉用真诚的眼眸看着这位年轻的天才,“我发现了这个秘密后,也把你这只猛虎从你的近百人死士中引出来,化解你的强;引你到这个钟室,进入对我最有利的地盘,只用一只大网,就改变了一切:我强你弱!我们之间,你说是以强胜弱呢,还是以弱胜强?”

  韩信怔怔听着,叹息,抚掌,惨笑,“吕雉,你若是男子,一点也不比刘邦差!”

  吕雉又淡淡的语气,“私下,我也是敬慕你淮阴侯的,就像敬慕那楚霸王一样。”

  把自己放在与项羽同等位置来打量,韩信突心生感慨,此女子远非池中之物,以前竟没预料到。

  “你们的品性都不错。私德上,你和霸王都还是个孩子,还在听圣人贤人的话以正自身,刘季不一样,他像你们的父兄,他能教你们在乱世中如何自保自利,他从不听圣人贤人的话,他只听他自己内心的声音。在我身为质子时,对霸王了解了一些,我对那对逝去的英雄美人竟还有一些挂念。后来,在你们想方设法把他们围在垓下时,我让人把他们的幼子私下带了出来,送人了。”

  韩信暗吃一惊,“皇后——”顿心生复杂情愫,竟一时语塞。

  吕雉平静的声音,“淮阴侯,你对我大汉有功,我自会厚葬于你。相信皇帝平安回来,也会对你不薄。我和皇帝甚至都有过这样的念头,为什么我们就没有一个像韩信你这样让我们省心又自豪的儿子?”

  韩信低头苦笑,“谢皇后厚爱。”重重叹了口气,“恐怕陛下早有除我之心了吧。我韩信只让皇后一人睡不着,岂不失败?!”

  吕雉冷冷一哼,“淮阴候你是聪明人,既早知大汉留不得你,封都不知该往哪封了,功高震主,罚也没法罚你........如此让我们为难,为何还不知进退?不学一学留侯张良,不问世事,游走四方,不那么扎眼?”

  韩信那兵圣的傲慢气质上来,笑道:“张良乃文人,求仙访药他喜欢,我乃武人,皇后刚才还说我乃天才,天纵我才自然要不甘于上天的厚爱,就要化身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大丈夫虽能屈能伸,但我韩信毕竟是忠义之人,要不是看在今上对我有知遇之恩的份上,我韩信也有拥天下的能力和气魄!”

  “哼,就会说大话,没种的东西!”吕雉冷冽地骂道,“想反,不说痛快点,在那羞羞答答左顾右盼,没有决心!不想反,又天天说东道西,心怀怨愤,你这种人就是成不了气候!早该死!”

  吕雉说完,冷着脸,不快地退去,中途又回过头,冷言道:“当年那个羞辱于你,让你钻裤/裆的恶棍,我已派人从军中揪了出来,七日后会拿他的人头在淮阴侯墓前祭拜!一个敢辱我大汉国士无双的臭流氓,你能忍,我都不能!”

  然后大步走向小门。

  “皇后!”韩信突然叫住她,突然像姐弟般推心置腹,也像个小孩子面呈惭愧之色,“信今天既然难逃一死,大丈夫死在皇后之手,也无怨言,但能否——”

  皇后伸手制止了他,没回头,什么也没说。但是听懂了他。

  韩信也明白她听懂了,和缓的语气一路送她至门外,“信刚才放置东阙门处的随身佩剑,乃名师殴冶子呕心沥血铸造十年方才得到的一柄纯钧之剑,为信当年在项羽府中的战利品,今上觊觎多时,信都不奉,今特意赠于皇后!”

  吕雉疲惫地走出钟室门,身后轻轻一声门响,钟室内万箭齐发,堂堂一代兵圣,咬碎钢牙,都没发出一丁点声响。

  吕雉在寒风中阂目,沉寂半晌,轻轻吁了口气,韩信啊韩信,下次不要再急着赶路投错胎,要生就生于我房中,或生于吕族,就没有这天命之损!

  事毕,按汉承秦律,吕雉又以谋反罪夷了韩信父、母、妻三族,那七十余舍人、死士全部诛杀。事实上,韩信幼时就无父无母,仅妻一族受到牵连。混乱中,萧何的仆人用一正常死婴偷偷从淮阴侯府中换出韩信的幼子,神不知觉不觉带出长安,策马向南驰去。

  直到第三日,萧何去见皇后,垂目道:“臣已把韩信之子送去百越之地,请皇后不要追查,从此他会隐姓埋名,无人知晓他的身世。”

  吕雉点点头,“那人可靠吗?”

  丞相小声:“绝对可靠。”

  “若不可靠,派人把中间人杀掉,免得节外生枝。”吕雉抬头看着远方,想到项羽和虞姬在人间的儿子,也想到前几年霍家引起的那场风波,“萧兄,我虽贵为皇后,但每年我只取食邑上限为万户,平时需要接济的人也不少,还要经常贴补儿女……我合计了一下,也只能每年拿出五十石,给那孩子…….”在丞相要婉拒时,又加上,“你不要嫌少。”

  丞相没想到,还以为会遭到吕雉的训斥,“皇后,不追究那孩子,臣就感激不尽了,臣万万不敢再拿皇后的封赏。臣乃陛下封的儹侯,食邑前后也超万户,已足够。”

  吕雉缓缓回过头来,严肃地冷言,“以后,世间再没有那孩子的消息,韩信之子已随淮阴候和他的侍妾一起腰斩于这次谋反。而且,此事,只可你知我知。”

  “诺,皇后。”丞相马上深深作揖。

  自己的孩子也曾丧命于乱世,作为母亲,再看不得幼小生命无故暴毙。何况受父母牵连。

  韩信的尸体从钟室运到淮阴侯府后,和家人仆从的尸体堆积在一起,一时无人敢收,由着寒冷把尸身变为僵直的冰棍。由北军把控下的长安,笼罩在一片肃煞之中。大家都清楚,这是皇后在杀鸡儆猴,暗地里,同情韩信的关中百姓却为一代军事天才的殒落,深感惋惜。

  隔壁曾经的秦王室,在关中深耕六百年,早在此地百姓的血脉中深深打上认同的烙印。但由于当年秦楚几百年积怨,秦最终灭掉楚国,让热血的楚人代代发誓复仇,终于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诅咒中,天才项羽横空出世,屠杀投降的秦军二十万,并彻底剪灭秦王室,一把火烧了咸阳城三个月…….这让关中秦人也充满了痛恨和报复的欲望。但最终替他们解了心头之恨的人是刘邦、吕泽和韩信:这两人联手灭了暴烈的楚军和项羽。

  现在,关中百姓听说韩信又被皇后给杀了,无论他造没造反,都心有戚戚焉。但对当朝皇后又很无奈,吕雉这些年在长乐宫替皇帝主政,对当地百姓不薄,尤其是商人阶层,完全取得了几百年在秦治下根本无法想象的自由和公正…….大家竟一时不知所措,自己不能做点什么时,便很期待有人能给淮阴侯敛尸,安葬。

  一天夜晚,万籁俱寂,无人敢在门口窥视一眼的淮阴侯府的大门竟缓缓开启,一披狐裘大氅的少年面色凝重,指挥仆从把韩信和其妻妾的尸体敛入带来的棺椁中,以侯爵之礼抬到等侯在门口的马车上,深夜中一路驰出长安。

  因少年持有宫中金牌,自然无人敢阻。长安的百姓多为秦人,早在韩信府前有马车停留时,就一传十,十传百,到那几辆马车在深夜中离开时,街两旁早站满自发送行的庶民,都心怀肃穆默默地目送那辆金贵不俗的马车远去。

  韩信当夜被此少年安葬于长安之外的霸桥。

  此少年是太子刘盈。

  这一年他刚十四岁。

  没人敢忤逆皇后,除了太子。

  吕雉当然知道儿子所作所为,但什么也没说。某种程度上,她愿意牺牲自己的声誉以成全未来汉二世爱护功臣的名声。刘盈一直不为皇帝所喜,自己也多年受皇帝冷落,那个男人只所以还不能动自己,是因为自己除了他正妻的身份,还有他无法控制和剥夺的独立势力。这才是自己能安身立命到现在的根本原因。现在,少年太子也需要拥有属于他自己、无法被人剥夺的力量,那就是受人爱戴!这些年,吕雉一直在功勋阶层中保持低调和谦卑的待人方式,就是为自己的儿子拉拢各方势力。

  在韩信被乱箭射成刺猬,尸身在呼啸的北风变冷之际,刘盈听说后,第一时间就跑到钟室看望了自己棋类和兵法的师傅。自己常年呆在萧何、张良身边,萧何又是韩信挚友,韩张还合写了《韩信兵法》。某种程度上,刘盈和韩信也是好友。韩信虽有时做事孤绝,但对太子一直尊敬有嘉,这小小的少年竟擅长数算,有他所不及之处;和萧何张良对话,亦毫无低陋,这是韩信看得起他的原因。

  韩信主写张良修饰的《韩信兵法》,早被誊撰三份,一份厚谢于张良,一份送至未央宫皇帝的案上;第三份,韩信就送给了太子刘盈。

  果然,刘盈第二时间就跑到椒房殿,质问皇后:“母亲,为什么要杀韩信?”

  吕雉当时正给小儿子刘长喂饭,叹了口气,“韩信虽对我大汉江山立下不朽战功,但是盈儿,这样的人物,全天下只有两人能驾驭得了,一是项羽,已逝;二是你父亲,你父亲也老了。将来你要继位,他这样胸有百万雄兵的人若要造反,你可有办法应付?”

  刘盈有些激动,“父亲不是把他软禁在长安让母亲看着他了吗?”

  吕雉语气淡淡的:“老虎虽圈在牢笼,但终是老虎。为了对付老虎,你也只能在长安屯兵千万,时时准备着与一个战争天才开战,这本身就是无益于国家的损耗。你娘我觉的,为了少起战事,对老虎,只能斩而杀之。”

  刘盈于心不忍,“母亲,儿子只是觉得可惜,淮阴侯常去找丞相和留侯闲聊,我也常与他们见面,他教了我新的楚汉棋,教我如何对付外敌.......儿子有时想,淮阴侯既然有如此大才,为何不派他去抵抗匈奴呢?”

  “你把大汉的兵权交于韩信,让他北去征战匈奴,到时没准你会发现,我们的敌人不仅有匈奴,可能还有韩信啊。当你无法知道这个人到底对你忠不忠心时,大才者,便有可能是大祸。”

  “但淮阴侯会…….成我们的敌人吗?”

  吕雉摇摇头,“太阳底下没有鲜新事,谁也说不准。反正你父亲没敢用他,以前用他时,也是时时提防着兵符不能落在他手里,还用你小姨丈樊哙和曹参双员大将看住他。儿子,天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品,但真正遇上,你搞不定,才是更大的麻烦。”

  “儿子,于心不忍。”

  “我也是为了你啊。”皇后语重心长地看着爱子,“太子,明天由你向朝臣宣讲,说四日前韩信命近百名舍人死士夜袭皇后和太子,现已被正法。”

  刘盈明净的眸子,“母亲,权力就要这样得来吗?”

  吕雉点点头,“真正夺取权力还要比这血腥百倍。当年天下风起云涌反秦,然后连年楚汉战事,短短七八年间,天下百姓就亡之十之七八,一个个无辜的生命不争不抢又没犯任何事,就这样活生生消失了。那些从早跟着你父亲打天下的丰沛将士,那些我们遇到良人,他们才冤,连死都不明不白。母亲只不过为你以后登基,提早铲除一个拦路虎而已,以最小的代价,并没有多余的死亡,也没有不相干的人。”

  刘盈似懂非懂地看着母亲。

  太子令颁过后,很快,昔日的齐王、楚王,名震天下的韩信因造反被皇后杀死于长乐宫的消息传播远方,天下震动。在关中百姓默默祭拜时,楚国人却敲锣打鼓敲碟子敲碗地欢庆于大街小巷,心里感激皇后,打败楚人心中最伟大骄雄的韩信终于也死翘翘了,无论你怎么死的,都死不足惜!当今皇后也算是给楚霸王报了大仇!

  当日,楚霸王的大墓前就站满了泪流满面的楚人,大家高唱楚歌,以告慰自己族人中的神将在天之灵。

  楚人,特别是项氏族人,甚至送来了楚国各种特产到长安,以示对皇后和太子的敬意。吕雉蓦然惊讶地发现,楚国和荆国,俨然成了自己的最大支持者,成为大汉境内除工商阶层之外的最大一群。

  同时,淮阴侯七日祭的夜晚,太子刘盈,无论出于私人感情,还是感念于他曾经对大汉做出的巨大功绩,瞒着母亲,来到韩信墓前,亲自点了长明灯,挂满了霸桥周围,并让内侍围着墓地埋下了众多黄/菊之根,待来年入秋,葳蕤开放。然后对英雄俯地长拜。

  其间,审食其还压抑着风度翩翩的作派,提来昔日欺辱过韩信的臭流氓的人头。早有仆人挖了坑,埋人头于韩信墓侧,算作对天才的人祭。

  这让多日来,在淮阴侯墓前徘徊多时的仰慕者和追随者们都热泪长流,原来皇室并不都是卸磨杀驴之人,太子就仁义,还悄悄来祭拜韩信。皇后恐怕也有难言之隐。于是罢了,这些人就此放下武器,不再为淮阴侯复仇了。

  后来连张良听说此事,都觉得这一家子骨骼清奇,彼此对立的立场恰又为这个家庭赢得了不同的人心:皇后诛韩信,却得到了楚荆两国人的支持,让妄议的人不敢面对楚人的声讨;而太子的仁义又赢得到韩信的追随者和秦人的好感。这母子俩联手竟然让天下持相反立场的人都趋于安静了。

  吕雉的手段和心智,不仅不在刘邦之下,也远超出自己的预测。这是帝师张良远在邯郸的感叹。


  (https://www.xdzxsw.cc/book/143000/7457929.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