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三国之潜龙出渊 > 第243章 朝堂之争(一)

第243章 朝堂之争(一)


  秦泽有些晕沉沉的走出袁滂的中军帐,他怎么也想不到,袁滂想要为他牵线搭桥的竟然是蔡邕的女儿。

  你没看错,就是那位东汉大文学家、大书法家,因为感激董卓的简拔,在董卓死后在其尸体边哭泣,惹恼了王允,最终被王允下令处死的蔡邕。

  秦泽可是万万没想到,蔡邕居然是袁滂的亲外甥,蔡邕的娘就是袁滂的妹妹。

  至于袁滂提的是不是那位闻名后世的蔡琰蔡文姬,秦泽就不能确定了。

  而且据他前世的人们考证,蔡邕可是有两个女儿的。

  其中一个就是蔡琰,原本被被人称作蔡昭姬,其后因为避讳司马昭的名字,后人记作蔡文姬,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就是出自她的手中。

  而另外一女叫什么并未被记载,只知道她嫁给了羊衜(念‘道’),更生了三国后期相当出名的一位将领羊祐。

  所以如果蔡邕只有一个女儿的话,那就该是蔡文姬,不过蔡文姬这时候应该是嫁给了河东卫家的卫仲道吧?

  是了,历史上据说卫仲道短命,好像是蔡文姬刚嫁过去卫仲道就去世了,蔡文姬也因此被卫家看作不祥之人,蔡邕一怒之下就接了她回老家居住。

  这么一算还真的有可能是蔡文姬。

  但如果蔡邕有两个女儿的话,那就不一定是蔡文姬了,因为秦泽并不知道卫仲道是什么时候死的,说不定有可能现在人还活的好好的。

  那这么算来的话,袁滂提的应该是蔡邕的另一个女儿,若真的是这个女儿许给秦泽,那自然就没有羊衜什么事儿了,这么一来的话,那羊祐就不会出现了,这……

  秦泽在袁滂说出蔡邕的名字后就想了这么一大通,所以搞得自己迷迷糊糊的,面对袁滂的闻讯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持了什么态度,只得听之任之。

  中平四年十月中旬,袁滂带着董卓等人回转京兆,只留给秦泽一万余人驻守汉阳郡。

  十月底,在武都郡的马腾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也向朝廷求和,朝廷让其将兵带到京兆,听候后续处置。

  足有十万兵马的韩遂都妥协了,马腾自然不敢多说什么,老老实实的将兵带到京兆,等待朝廷的处置。

  马腾的求和意味着凉州的叛军全部被讨平,袁滂回朝的时候,正赶上太尉崔烈被罢免。

  为了奖赏他讨平西凉叛军,去掉朝廷一个心腹大患的功绩,灵帝难得大方一会儿,没有伸手朝他要钱,就任命他做了太尉。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这段时间卖了不少关内侯,灵帝暂时不差钱,所以用这个事情来平息一下那些因为买关内侯后汹汹的言论

  看吧,对于袁滂做太尉,我可是什么都没要,你不能说我贪婪吧!

  凉州的叛军既然已经平定,那征伐军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皇帝原本还想征调征伐军去往幽州对付张纯张举,但因为考虑到道路过远,消耗太大,不得不作罢。

  最后除开秦泽麾下的一万用来监视韩遂遣散兵卒和董卓麾下用来监视马腾遣散兵卒的五千兵卒之外,其余兵卒尽皆被朝廷遣回原郡。

  而原本用于征伐军的钱粮,也被朝廷调往幽州,用以征调兵卒对付张纯张举。

  凉州叛乱以平,主帅袁滂被封了太尉,那自然也要对其他有功之臣进行封赏。

  诸如秦泽麾下的严颜、张郃等人的封赏倒是很快就敲定,但是到了秦泽和董卓这两人的时候,朝堂上却陷入了争执之中。

  首先,朝堂上对于秦泽和董卓两人谁为平叛头功的问题发生争执。

  以张让等为首的十常侍,早就得了董卓的大量金钱,自然极力鼓吹董卓的功绩,试图把董卓定位头功。

  他们先后举出董卓在美阳击败韩遂边章的联军、带兵在冀县击败过韩遂、在去岁几路大军都受损甚至覆灭的前提下,带着兵卒安然摆脱叛军在望垣县的围攻,最终回转大营等功绩。

  更主要的是,也是因为董卓的主动出击,韩遂先受皇帝陛下感召,又见识到董卓兵力强盛,才不得不向董卓、向朝廷求和的。

  所以,以上种种,他们便认定董卓为头功。

  对于张让等人举出的功绩,袁滂、张温以及曹谦等看重秦泽的人则是嗤之以鼻,美阳之战是董卓出了力不假,可秦泽也出了兵,而且还斩了贼首北宫伯玉,而且在此之前,秦泽更是斩了另一个贼首李文侯。

  董卓在冀县击败韩遂不假,可秦泽也在陇西覆灭了宋建部。

  董卓带兵摆脱叛军的包围,安然的回转征伐军大营也不错,可人家秦泽却用计偷袭了叛军的老巢榆中,不但解救了被周慎葬送的三万汉军之中的近两万人,还阵斩了叛军的主帅边章。

  其后又在冀县斩了叛军新立的主帅王国,才吓得韩遂不得不收拢兵卒防御,最终选择同朝廷求和。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功绩,哪一个不比董卓强,你要是不信的话,可以去看看,现在边章、王国、李文侯以及北宫伯玉等叛贼的首级还被收在宫中的。

  这么一对比,大家都发觉秦泽的功绩的确比董卓大得多,可有时候,并不是你立的功绩大就真的是你立的功绩大,真正确定你功绩的永远不是你个人,而是朝廷,是那些当权者。

  所以纵然有两任征伐军主帅的力挺,但实在是因为反对秦泽做平叛头功的人太多,就算是皇帝一时之间也不好决断,只好暂时搁置。

  等朝廷的争端传到秦泽这边的时候,已经是中平五年的正月份了,因为功绩未定,所以秦泽的封赏就没能下得来,封赏没有下来,推荐他做太守的事情自然就没有办法做成。

  再加上韩遂对叛军的遣散工作已经完成,且正式入驻金城郡做了太守兼护羌校尉,秦泽便只得带兵回转京兆。

  在他接到调令正要离开的时候,叛军在北地郡的胡人们因为反叛的南匈奴的联络,派兵进入安定郡抄掠,朝廷便令秦泽带兵前去安定郡,攻杀那些胡人。

  与此同时,董卓也被征调到并州去对付入境的屠各胡。

  三月份,秦泽击破安定郡的胡人,斩首数千人,胡人为之丧胆,退出安定郡。

  而董卓因为兵少,所以董卓不敢太快,结果因为行军延误,致使屠各部攻杀了并州刺史张懿。

  董卓恐朝廷怪罪,虽加快行程,亲自督战之下,也战胜了屠各部,因为斩获不多,为了夸功,竟劫掠内附的胡人部族,斩杀数千人以冒功。

  不过因为做的隐秘,一时没人发现,所以朝中也认同了董卓的军功。

  因为董卓和秦泽两人再立功绩,原本被搁置的议题再度被人提及,朝堂之上再起波澜……


  (https://www.xdzxsw.cc/book/125183/6701198.html)


1秒记住大众小说网:www.xdzx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zxsw.cc